A | A | A

第74章 上门绣课:软线与短频里的小便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搞笑女的倒霉日常,好运从不缺席 http://www.220book.com/book/VZWZ/ 章节无错乱精修!
 

周一上午,我们在总部会议室跟五个社区的负责人开会,刚介绍完“老式绣法课堂”的方案,城西社区的赵主任就皱着眉说:“我们社区有18位老人行动不便,有的卧床,有的坐轮椅,线下课堂肯定没法参加,可他们也想学盘金绣,说想绣个小物件给家人,这可咋整?”

会议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莉莉赶紧翻笔记本:“要是上门教学,咱们志愿者不够,18位老人分布在6个小区,一天跑不完;要是线上,老人们眼神不好,手机屏幕小,看不清针脚。”

我转头看向顾屿,他正转着笔,突然眼睛一亮:“咱们搞‘上门+线上’结合!线上录短频教学(每段5分钟,大字体字幕,慢动作演示),线下让志愿者带着物料上门,护工帮忙协助,再让张婆婆教护工简单的协助方法,比如帮老人拿绣线、扶着老人的手找针脚,肯定能行!”

“这个好!”赵主任一下子坐首了,“我们社区有5位护工,都愿意帮忙,要是你们能提供物料和教学视频,咱们就能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也参加!”

散会后,我们立马分工——李强负责拍教学视频,顾屿和莉莉去调研行动不便老人的需求,我跟张婆婆沟通教学内容。顾屿还特意带了个小袋子,里面装着不同粗细的绣线和布料:“咱们得选最软的布料(棉麻混纺,不扎皮肤)、最粗的绣线(3股线拧在一起,老人好拿),还要准备圆头针(防扎手),保证老人用着安全。”

下午,我们先去城西社区的李奶奶家——她卧床三年,手里攥着个旧手帕,说想绣朵小雏菊给远方的孙女。顾屿掏出不同的布料让她摸:“奶奶,您觉得这块软不软?这是棉麻混纺的,比普通布料软,您躺着绣也舒服。”李奶奶摸了摸,点头说:“软!就这个,我孙女喜欢浅粉色,能不能给我浅粉的线?”

莉莉赶紧记在本子上:“李奶奶:棉麻布料1块(浅米色),浅粉绣线1卷(3股粗线),圆头针2根,顶针1个(大号,方便戴)。”我们还发现,李奶奶的床头没有小桌子,绣布没地方放,顾屿立马说:“咱们给每位卧床老人带个折叠小桌板,能架在腿上,绣的时候不用手托着,省力。”

从李奶奶家出来,我们又去了张爷爷家——他坐轮椅,手有点抖,说想绣个小月亮给老伴。顾屿掏出放大镜:“爷爷,您看这个针脚,慢动作拍出来,再用放大镜看,是不是清楚?咱们的教学视频也会加放大镜特效,保证您看清每一步。”张爷爷笑着点头:“清楚!比我自己戴老花镜还清楚,我肯定能学会。”

回到办公室,李强己经开始跟张婆婆拍教学视频——张婆婆坐在镜头前,手里拿着软布料和粗绣线,顾屿站在旁边举着放大镜,李强把镜头对着针脚,慢动作拍:“第一步:穿线(线留15厘米,方便老人捏着,不会滑);第二步:起针(从布料背面扎,正面留1厘米线头,方便固定)。”

拍着拍着,张婆婆突然紧张得忘词,手里的绣线掉在地上。顾屿赶紧捡起绣线,递过块印着“加油绣”的饼干:“张婆婆,别紧张,就像平时教我那样说,您教李奶奶的时候不也很自然嘛,吃块饼干歇会儿,咱们再拍。”

张婆婆咬了口饼干,笑着说:“你这孩子,就会用饼干哄我。”调整好状态后,再拍果然顺利,每段视频控制在5分钟内,结尾还加了“小提示”:“手抖的爷爷奶奶,护工可以轻轻扶着你们的手腕,慢慢找针脚,不用急。”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更忙了——莉莉统计完18位老人的需求,跟社区护工对接时间:“周三上午去3位卧床老人家里,下午去2位坐轮椅老人家里;周西跑剩下的13位,每个老人的物料都分袋装,贴好名字和需求,比如‘李奶奶:浅粉绣线+折叠小桌板’。”

顾屿在奶茶店做“上门饼干”,每个饼干袋里装2块(一块“加油绣”,一块“慢慢来”),还附了张小纸条:“绣累了就吃块饼干,歇会儿再绣,咱们不着急。”他还特意把饼干烤得更软,“老人牙不好,软点好嚼,不用费力气。”

李强把教学视频发给社区护工,还调大了字幕字体(32号字),加了暖光滤镜:“老人眼神不好,暖光不晃眼,大字幕看得清,还把视频存在U盘里,每个护工带一个,老人想重看就能调。”

周三早上,我们跟着城西社区的护工王姐去李奶奶家——顾屿拎着物料袋(里面有软布料、粗绣线、折叠小桌板、圆头针),莉莉拿着教学视频的U盘,李强举着相机(想拍老人学绣的画面,剪进后续的宣传短频)。

王姐先帮李奶奶调整好姿势,顾屿把折叠小桌板架在她腿上,莉莉打开平板播放教学视频(特意把平板放在支架上,高度跟李奶奶的视线齐平)。张婆婆的声音从平板里传出来:“李奶奶,咱们先穿线,线要捏紧,从针眼里慢慢穿,穿不上就让王姐帮你。”

王姐帮李奶奶穿好线,顾屿蹲在旁边,用放大镜指着布料:“奶奶,您看这个位置,从背面扎针,正面留一点点线头,像这样……”李奶奶慢慢捏着针,王姐轻轻扶着她的手腕,第一次没扎准,针掉在小桌板上,李奶奶有点着急:“我这手不争气,连针都拿不稳……”

顾屿赶紧递过块“慢慢来”饼干:“奶奶,别急,我第一次学绣的时候,针掉了三次呢,您比我厉害多了,再试一次肯定行!”李奶奶咬了口饼干,笑了笑,重新拿起针,这次慢慢扎——居然扎准了!

“成了!”王姐激动地说,“奶奶,您太厉害了!再按视频里的步骤,绣第一针花瓣!”李奶奶跟着视频,慢慢绣,虽然针脚歪歪扭扭,却特别认真,嘴里还念叨:“孙女看到这个小雏菊,肯定高兴……”

从李奶奶家出来,我们又去了张爷爷家——他坐在轮椅上,己经跟着视频学穿线了,看到我们进来,赶紧举着穿好线的针:“晓茶丫头,你看我穿好线了!是不是比视频里的张婆婆还快?”

“是!太厉害了!”我笑着说,顾屿把小桌板放在他的轮椅扶手上:“爷爷,您坐着绣,累了就吃块饼干,咱们不急,慢慢绣。”

周西下午,我们跑完了18位老人的家,莉莉的笔记本记满了:“15位老人己经能绣出简单的花瓣,3位卧床老人需要护工多协助,咱们周末再去回访,看看他们有没有需要帮忙的。”

李强剪了个“上门绣课”的短频,里面有李奶奶扎准第一针的笑脸、张爷爷举着绣线的样子、张婆婆在视频里的慢动作教学,配着轻柔的钢琴曲,标题写着“老式绣法课堂: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绣出心意”,发出去半天就有1200多赞,还有其他社区的负责人留言:“我们社区也有行动不便的老人,能不能用你们的方案?”

周五晚上,我们在办公室整理回访清单,顾屿突然说:“咱们下次回访,带点‘完成奖’饼干,印着‘绣得棒’,老人看到肯定高兴;再带点备用绣线,有的老人绣线用得快,没线了就没法绣了。”

莉莉点点头,翻着笔记本:“我跟护工王姐聊了,她说有的老人想绣完送给家人,咱们可以帮他们拍照,打印出来跟绣品一起寄,比如李奶奶想寄给孙女,咱们就拍张李奶奶拿着绣品的照片,一起寄过去,孙女肯定更开心。”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搞笑女的倒霉日常,好运从不缺席》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VZW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搞笑女的倒霉日常,好运从不缺席 http://www.220book.com/book/VZW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