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十分,江州市府办综合科的电话突然响了,尖锐的铃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刺耳。沈知予刚把民生项目资料整理好,正准备拿去给科室长,听见铃声赶紧跑过去接起:“您好,综合科。”
“小沈,是我。” 电话那头是科室长急促的声音,背景里还夹杂着汽车鸣笛声,“我这边临时出了点事,堵在路上了,今天的民生项目推进会,你替我去参加,负责全程记录,记得多听多记,别漏了重点!”
沈知予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科长,我…… 我从没单独参加过这么大的会,会不会搞砸?”
“没事,你之前整理过民生项目资料,心里有数。” 科室长的声音顿了顿,又补了句,“周副主任也在会场,有不懂的可以找他问,但尽量自己先扛住,这是个锻炼机会。”
挂了电话,沈知予握着听筒愣了两秒,指尖有点发凉。民生项目推进会是全市性的会议,各区县的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都要参加,他一个刚入职没多久的新人,竟然要单独去参会记录 —— 这比驻点时面对村干部,压力大多了。
“怎么了?脸都白了。” 王志涛端着刚泡好的茶走过来,看见他这副样子,连忙问。
“科长临时有事,让我替他去民生项目推进会,负责记录。” 沈知予咽了口唾沫,“我从来没单独去过这种会,怕记漏了关键信息。”
王志涛拍了拍他的肩膀,把茶塞到他手里:“别怕,你之前整理的民生资料那么细,心里有底。记住,提前去会场,找工作人员要份会议议程和参会人员名单,用不同颜色的笔标重点 —— 领导讲话、各区县提的问题、需要市府协调的事项,这三项是核心,别混了。”
他还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这个给你,页数多,纸质好,记起来清楚。我以前第一次参会,就是用这个方法,没出过错。”
沈知予接过笔记本,封面还是烫金的 “工作记录” 字样,心里一阵暖流。他喝了口热茶,压下心里的紧张:“谢了涛哥,我现在就去会场。”
八点半,沈知予赶到江州市行政中心大会议室。会议室比他想象的还大,中间是椭圆形的长桌,周围摆着几十把椅子,墙上挂着 “江州市民生项目推进会” 的红色横幅,工作人员正忙着分发材料。
他快步走到签到处,报了综合科的名字,工作人员笑着递给他一份议程和参会名单:“是替李科长来的吧?他刚才打电话说了。这份议程上标了讨论顺序,你可以先看看。”
沈知予道了谢,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 —— 既能看清会场情况,又不会太显眼。他翻开新笔记本,用黑色笔在第一页写下 “会议核心:进度、问题、需求”,又拿出红色笔,在议程上圈出 “青岚县农产品滞销”“柳溪镇道路修复”“云溪县社保系统同步” 三个重点议题 —— 这几个都是之前整理资料时,发现问题比较突出的。
九点整,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周明远和其他几位领导走了进来,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沈知予挺首脊背,握紧笔,眼睛盯着前方,不敢有丝毫走神。
会议开始后,先是市府领导通报全市民生项目整体进度,沈知予飞快地记录着,重点标下 “截至目前,全市民生项目完成率 82%,剩余 18% 集中在基层基础设施和产业帮扶”。他特意把 “产业帮扶” 西个字用红笔圈了圈 —— 驻点凤鸣镇时,他知道基层产业帮扶最容易出问题。
接下来是各区县代表发言。轮到青岚县代表时,一个穿着深蓝色西装的中年男人站起来,语气带着点焦急:“我们县的苹果、核桃今年丰收了,但因为没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现在堆在仓库里快坏了,希望市府能协调几个电商平台,帮我们打通销路。”
沈知予笔下不停,把 “青岚县:农产品(苹果、核桃)滞销,需电商平台支持” 记下来,笔尖顿了顿,突然想起驻点凤鸣镇时,李建国提过 “文创 + 电商” 的想法 —— 柳溪镇的竹编就是靠电商卖出去的。他犹豫了一下,在记录旁边用铅笔写了行小字:“参考凤鸣镇文创电商模式,可建议青岚县结合农产品特色包装,对接本地电商平台(如‘江州优选’),降低运输成本。”
写完后,他悄悄抬头看了眼周明远,发现周明远正看着青岚县代表,眉头微蹙,似乎也在思考解决方案。沈知予心里有点忐忑 —— 自己是不是越界了?只是记录,不该随便加建议。
但很快,他又想起周明远说的 “公文要写实,更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慢慢放下心来 —— 就算建议用不上,至少也是主动思考,总比只当 “记录机器” 好。
后面的会议中,沈知予不仅记录各区县的问题,还在旁边备注自己的想法:柳溪镇提道路修复缺资金,他备注 “可对接交通局专项补贴,参考清溪乡去年的补贴标准”;云溪县提社保系统不同步,他备注 “联系市社保局技术科,下周安排系统调试”—— 这些都是之前整理资料时记住的信息,没想到这会儿全用上了。
十一点半,会议结束。领导们先走了,各区县代表和部门负责人开始陆续离开。沈知予收拾好笔记本,正准备起身,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小伙子,等一下。”
他回头,看见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胸前的工作牌上写着 “市发改委 王科长”。王科长笑着指了指他的笔记本:“刚才青岚县说农产品滞销时,我看见你在旁边写了建议,能让我看看吗?”
沈知予有点不好意思,把笔记本递过去:“就是随便想的,可能不太成熟。”
王科长翻开看了看,眼睛亮了:“‘参考凤鸣镇文创电商模式,对接‘江州优选’’—— 这个想法很好啊!凤鸣镇的竹编上个月在‘江州优选’卖了五十多万,青岚县的农产品要是包装一下,肯定能打开销路。你一个新人,不仅会记录,还能主动想解决方案,不简单。”
“谢谢王科长,我之前驻点凤鸣镇,听当地干部提过电商的事,就记下来了。” 沈知予连忙说,态度依旧谦虚。
“驻过点就是不一样,接地气。” 王科长把笔记本还给他,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有机会,多跟我们发改委对接,基层的情况你熟,我们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提建议。”
看着王科长离开的背影,沈知予握着笔记本,心里的紧张彻底消失了。他低头翻开笔记本,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和备注,突然觉得,这次参会不只是完成任务 —— 他开始明白,体制内的工作,从来不是 “被动记录”,而是 “主动思考”,哪怕是一个新人,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积累,为基层解决问题。
回到办公室,沈知予立刻开始整理会议纪要。他把各区县的问题分点列出,每个问题后面附上自己的建议,还标注了 “可对接的部门” 和 “参考案例”。夕阳透过窗户照在笔记本上,那些红色的标注、黑色的记录、铅笔的建议,像一幅完整的 “民生问题解决方案图”。
他想起刚入职时,李姐说 “递补的就是来打杂的”,想起阮知夏说 “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再看看眼前的会议纪要,突然笑了 —— 所谓的 “世界”,从来不是别人定义的,而是自己用实力闯出来的。
沈知予拿起笔,在会议纪要的末尾写下:“会议记录不仅是存档,更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参会学到的,比任何经验都珍贵。
(http://www.220book.com/book/W26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