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的档案室,阳光比往常稍亮些,几缕光线透过高窗斜切进来,把空气中浮动的灰尘照得像细碎的金粒。沈知予正蹲在铁架旁,整理 2019 年的行政科文件 —— 这是最棘手的一批,文件盒大多变形,里面的纸张混着会议纪要、通知和报表,得一张张分拣归类。他手上戴着李姐昨天送的布手套,还是没能完全挡住粗糙纸张的摩擦,掌心的茧子又厚了些。
“哗啦 ——” 他拆开一个贴着 “2019.08 行政科 产业类” 的文件盒,里面的文件散落在地。他弯腰去捡,一张泛黄的 A3 纸从中间滑出来,标题用加粗宋体印着《柳溪镇文创产业扶持政策(试行稿)》,下面还盖着 “江州市府办行政科” 的红色公章,只是公章边缘己经有些模糊。
沈知予的动作顿住了。柳溪镇 —— 他记得 18 章民生项目推进会上,柳溪镇的代表特意提过 “年轻人留不住,村里只剩老人和孩子”,还说 “想搞点特色产业,又没方向”。他捡起这张政策稿,指尖拂过纸面,发现右下角有行手写的小字:“因 2019 年民生资金倾斜防汛,暂缓落地”,字迹是黑色钢笔写的,己经有些晕染。
他坐在地上,把政策稿摊开仔细看。里面写得很详细:“对柳溪镇内新建文创工坊,给予前两年房租 50% 补贴”“邀请省文创专家开展免费培训,每月 1 次”“对接市内文旅平台,优先推荐柳溪镇文创产品”—— 甚至还提到柳溪镇的传统竹编、布艺,说 “可挖掘本地手工资源,打造特色品牌”。
沈知予的心跳莫名快了些。他想起驻点凤鸣镇时,李建国说过 “柳溪镇的竹编比我们镇还精致,就是没人带头做”;想起 18 章会议上,青岚县提农产品滞销时,他建议过对接电商平台 —— 如果柳溪镇重启这个文创政策,既能利用本地手工基础,又能对接电商卖产品,说不定真能留住年轻人。
他把政策稿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随身的文件袋里,又加快速度把地上的文件整理好,标注上 “2019.08 行政科 产业类(待归档)”。看看时间,才下午三点半,离下班还有一个半小时,他决定去找王志涛 —— 涛哥在综合科待了三年,对旧政策和现在的民生资金情况都熟,说不定能帮着分析分析。
沈知予锁好档案室的门,快步走向综合科办公室。办公室里很安静,同事们都在低头忙自己的事,王志涛正对着电脑整理会议记录,屏幕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涛哥,有空吗?” 沈知予走到他身边,压低声音问。
王志涛抬头,看见他手里的文件袋,笑着说:“怎么,档案整理完了?还是遇到难题了?”
“不是,我在档案室发现个东西,想让你帮着看看。” 沈知予把文件袋里的政策稿拿出来,递给他,“这是 2019 年的《柳溪镇文创产业扶持政策》,当时因为资金不足没落地,你看现在能不能重启?柳溪镇在推进会上说年轻人留不住,搞这个说不定能帮上忙。”
王志涛接过政策稿,眉头先是皱了皱,等看完第一页,眼睛慢慢亮了。他拉过旁边的空椅子,让沈知予坐下,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副老花镜戴上,逐字逐句地看:“这个政策底子不错啊,柳溪镇的竹编确实是老手艺,之前我跟科长去调研过,有几户老人还会做,就是没销路,年轻人嫌不挣钱,都出去打工了。”
他翻到政策里 “房租补贴” 那部分,手指点了点:“2019 年是因为防汛占了资金,现在不一样了,今年的民生资金里,专门有‘基层特色产业扶持’的额度,我上周整理资金文件时看到过,大概有 50 万。”
沈知予心里一喜:“真的?那是不是可以用这笔资金补房租补贴和培训费用?”
“可以是可以,但得改改政策。” 王志涛把政策稿放在桌上,她上岸提分手,我转身成市府秘书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她上岸提分手,我转身成市府秘书最新章节随便看!拿起笔圈了几个地方,“你看,这里写的‘对接市内文旅平台’,现在市内的文旅平台不如电商平台管用,18 章会议上提的‘江州优选’就很好,能首接卖货;还有培训,2019 年说邀请省专家,现在可以加个‘电商运营培训’,让年轻人不仅会做,还会卖。”
沈知予连忙拿出笔记本,把王志涛说的都记下来:“那可行性呢?除了资金,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可行性有三点。” 王志涛掰着手指说,“第一,有旧政策依据,重启比新制定政策快,不用走那么多流程;第二,柳溪镇有手工基础,不用从零开始,农户接受度高;第三,能对接电商平台,解决销路问题,之前青岚县的事也证明电商管用 —— 这三点够你写个建议稿了。”
两人一聊就忘了时间,窗外的天慢慢暗下来,办公室里的同事陆续走光了,只剩下他们俩的工位还亮着灯。王志涛从抽屉里拿出两包速溶咖啡,冲了两杯,递给沈知予一杯:“你要是想写建议稿,我明天把今年的民生资金文件找给你,作为资金依据,这样更有说服力。”
“太谢谢涛哥了!” 沈知予接过咖啡,暖意从手心传到心里,“我今晚先整理个框架,明天结合资金文件完善,争取下周交给周主任。”
“别急,慢慢来,建议稿要写细,尤其是怎么落地,比如先试点几个工坊,再逐步推广,别一口吃个胖子。” 王志涛喝了口咖啡,笑着说,“你小子运气好,整理档案还能发现这宝贝,这要是真能帮柳溪镇解决问题,又是一件实绩。”
沈知予看着桌上的政策稿和笔记本,心里满是踏实。他之前以为整理档案只是应付赵伟的刁难,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意外收获 —— 老文件里藏着的旧政策,竟然能解决现在的新问题。
晚上八点,沈知予和王志涛一起离开办公室。走到楼下,晚风一吹,他才觉得有些饿,但心里却很兴奋。回到出租屋,他没先吃饭,而是拿出笔记本,翻开驻点日记,在最新一页写下:“今天在 2019 年的旧文件里,发现柳溪镇文创扶持政策。原来基层工作不只是执行当下的任务,还要多挖过去的资料,老办法说不定能解新难题。明天结合民生资金文件,写《柳溪镇文创产业重启建议》,争取帮柳溪镇留住年轻人。”
写完日记,他才想起还没吃饭,从冰箱里拿出早上买的馒头和咸菜,就着热水吃了起来。虽然简单,但他却吃得很香 —— 他知道,这份建议稿如果能通过,说不定能真真切切地改变柳溪镇的情况,比任何表扬都让他有成就感。
第二天一早,沈知予提前一小时到办公室,王志涛己经把民生资金文件放在他的工位上,还贴了张便签:“重点看第 12 页‘基层特色产业扶持’部分,有具体额度和申请流程。”
沈知予拿起文件,翻到第 12 页,上面清楚写着 “2024 年基层特色产业扶持资金 50 万元,用于支持区县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优先考虑有历史基础、能带动就业的项目”。他把文件和旧政策稿放在一起,开始写建议稿的框架:“一、政策重启背景(柳溪镇年轻人流失、手工资源闲置);二、可行性分析(旧政策依据、资金支持、电商渠道);三、具体措施(房租补贴、培训升级、电商对接);西、实施步骤(试点 - 推广 - 长效)。”
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屏幕上的文字一行行增多,沈知予的眼神越来越亮。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建议稿,更是他从 “被动执行” 到 “主动思考” 的第一步 —— 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整理报表、记录会议的新人,而是开始学着用自己的观察和积累,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屏幕上,把 “柳溪镇文创产业重启建议” 这几个字映得格外清晰。沈知予笑了笑,继续敲击键盘 —— 他的职场路,正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走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W26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