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溪镇政府的会议室算不上宽敞,墙面上的 “乡村振兴,实干为要” 标语有些褪色,长条木桌的边缘磨出了浅白的痕迹,墙角的空调呼呼吹着风,却没驱散多少初秋的闷热。沈知予跟在周明远身后走进来,手里攥着提前整理好的《柳溪镇道路硬化进度初步核查表》,指尖微微出汗 —— 这是他第一次跟随领导下基层调研,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镇党委书记张建军带着几个干部迎上来,脸上堆着笑:“周主任,您大老远过来,辛苦辛苦!快坐,我让办公室泡了您爱喝的绿茶。” 他一边招呼,一边朝旁边的镇干部使了个眼色。
那干部立刻会意,转身从文件柜里抱出一摞台账,放在周明远面前的桌上:“周主任,这是我们镇道路硬化的台账,从规划到施工进度,每一笔都记着呢,您过目。”
沈知予凑过去看了一眼,台账的红色封面崭新得发亮,边角没有丝毫磨损,不像是长期使用的样子。他悄悄翻开一页,里面的字迹虽然工整,却能看到几处明显的手写涂改痕迹,比如 “施工天数” 那一栏,原本的 “25 天” 被改成了 “30 天”,墨迹还透着点新鲜。
周明远没急着翻看,端起桌上的绿茶抿了一口,目光扫过在场的镇干部:“张书记,道路硬化的实际情况,跟台账上能对上吗?别是纸上谈兵。”
张建军连忙点头:“肯定能对上!周主任您放心,我们镇的道路硬化己经完成 90% 了,涉及 5 个行政村,每个村的主干道都修好了,您看台账上都有村民代表的签字确认。” 他说着,把台账往周明远面前推了推,手指点在其中一页,“您看这页,红旗村的主干道,上个月就己经验收合格了。”
周明远这才拿起台账,一页一页地翻着,速度不快,眼神却很专注,偶尔会停下来,指着某个数据问几句:“这个村的硬化长度,是按实际测量的吗?有没有扣除原有水泥路的部分?”
镇干部们轮流回答,大多是 “按实际来的”“肯定没问题” 之类的话,语气却有些虚浮。沈知予在旁边记录,把周明远问的问题和镇干部的回答一一记在本子上,心里默默把台账数据和自己提前核查的初步表做对比,越对比越觉得不对劲 —— 台账上的 “己完成比例”,比他从市交通局拿到的初步数据高了近 15%。
翻到第 12 页时,周明远突然停住,手指落在 “柳溪村三组道路修复” 那一行:“张书记,去年暴雨冲坏的这段路,台账上写着‘己修复’,但我昨天从这里路过的时候,还看见路面有好几处坑洼,下雨天肯定积水,这怎么解释?”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张建军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眼神有些慌乱,他下意识地搓了搓手:“这、这可能是…… 是后续养护没跟上?我回头就让人去修,保证尽快弄好。”
“养护没跟上?” 周明远放下台账,身体微微前倾,语气里没带责备,却透着不容置疑的严肃,“去年暴雨后,市里专门下了救灾资金,就是用来修复受损道路的,专款专用,怎么会‘养护没跟上’?是资金没到位,还是根本没修?”
张建军的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旁边的镇干部也都低着头,没人敢接话。空调的风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沈知予握着笔的手顿了顿,把 “柳溪村三组道路修复存疑” 重重画了个圈。
周明远没再追问,只是合上台账,看向站在旁边的沈知予:“小沈,记下来,基层调研不能只看台账,字写得再漂亮,数据填得再满,不如多走几步路,多跟村民聊几句。不然啊,很容易被蒙在鼓里,看不到真实情况。”
“是,周主任,我记住了。” 沈知予连忙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 “多走、多问、查实情” 七个字,字迹用力,几乎要透过纸背。
调研没再继续围着台账展开,周明远提议去现场看看。张建军虽然不情愿,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带路。车子驶出镇政府大院,沈知予坐在副驾驶,看着窗外掠过的农田和村庄,心里还在琢磨刚才的事 —— 原来基层工作不是看台账就能摸清的,那些看似规整的数据背后,可能藏着没说出口的问题。
车子走了大概二十分钟,周明远突然让司机停车:“往前开,拐到周家村去。”
张建军愣了一下:“周主任,周家村的道路硬化己经完成了,要不咱们去别的村看看?”
“不用,就去周家村。” 周明远语气坚定,“我老家就在那儿,顺便回去看看。”
车子拐进一条窄窄的水泥路,路边的老槐树长得枝繁叶茂,树荫遮住了大半个路面。周明远下车,走到老槐树下,伸手摸了摸粗糙的树干,眼神里带着点怀念:“二十年前,我就在这树下写材料,那时候没电脑,就靠一支笔,一张纸,村民有什么诉求,都来这儿找我聊。”
沈知予也跟着下车,看着这棵需要两人合抱的老槐树,树干上还留着几处斑驳的刻痕,像是岁月留下的印记。他想起刚才在会议室里的台账,再看看眼前的村庄 —— 土路虽然平整,却能看到不少细小的裂缝,显然不是刚修的样子。
“基层工作要接地气,” 周明远转过身,看着沈知予,语气比刚才温和了些,“政策制定得再完善,落不到地上,帮不到村民,那就是空话。你以后下基层,多去村民家里坐坐,多跟他们聊聊家常,比看十本台账都有用。”
沈知予认真点头:“周主任,我明白了。以后调研,我一定多走现场,多听实情。” 他掏出笔记本,把 “接地气,连民心” 补在刚才那句话后面,还特意画了个小小的槐树符号,提醒自己今天的收获。
离开周家村的时候,夕阳己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农田上,泛起一片柔和的光。沈知予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渐渐后退的村庄,心里对 “基层工作” 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 不是冰冷的数据和规整的台账,而是村民脚下的路,手里的活,嘴里的话。
他拿出手机,点开之前新建的 “驻点日记” 文档,在屏幕上敲下今天的感悟:“调研不是走过场,多走一步,多问一句,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 手指落下的瞬间,他突然觉得,自己离 “成为一个合格的体制人”,又近了一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W26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