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市信访局大厅的玻璃门总被往来的人推开又合上,上午十点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 “为人民服务” 的金色标牌上,却驱不散空气里隐约的焦躁。大厅里排着几列队伍,有人攥着材料低声抱怨,有人对着窗口工作人员反复解释,打印机 “吱呀” 作响,偶尔还夹杂着孩子的哭闹声。
沈知予坐在最靠边的信访接待窗口,面前的电脑屏幕还停留在上一位群众的诉求记录页面。他今天是替综合科的李姐值岗 —— 李姐家里孩子突发高烧,一早打电话请他帮忙顶半天,还特意叮嘱 “遇到难缠的群众别硬碰,先稳住情绪”。
他刚把桌面的材料整理好,就听见身后传来 “砰” 的一声闷响。转头看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正拍着接待台,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纸,脸涨得通红,声音因为激动有些发颤:“我都补缴三年社保了,怎么系统里还查不到?你们是不是骗我!这钱要是没算进去,我以后养老怎么办?”
周围排队的人都看了过来,有人掏出手机拍照,有人小声议论。老农更急了,手背上的青筋都绷了起来,又要抬手拍桌子。沈知予连忙起身,快步绕到接待台外,伸手轻轻扶住老农的胳膊,声音放得又轻又稳:“大爷,您别激动,先坐下歇会儿。我是今天替班的沈知予,您把情况慢慢说,我帮您查,肯定给您一个说法。”
老农愣了一下,大概是没料到这个年轻小伙子态度这么平和,紧绷的肩膀松了些,却还是攥着手里的纸不肯放:“我叫张建国,是青岚县李家庄的。三年前村里说社保能补缴,我凑了八千多块钱交上去,当时说补完就能在系统里查到,结果现在我去镇里查,人家说没我的记录!”
沈知予扶着张大爷坐到旁边的长椅上,接过他手里的纸 —— 是三张泛黄的社保缴费凭证,上面盖着 “青岚县李家庄村委会” 的红章,日期分别是前三年的每年十月份。他仔细看了看,凭证上的身份证号、姓名都没错,缴费金额也清晰。
“张大爷,您别担心,” 沈知予掏出笔,在便签纸上记下他的身份证号和姓名,“我现在帮您查江州市的社保系统,要是查不到,咱们再联系青岚县那边,肯定能找到问题。”
他回到窗口坐下,登录江州市社保查询系统,输入张大爷的身份证号。页面加载了几秒,跳出来的页面却显示 “无相关缴费记录”。沈知予皱了皱眉,又反复核对了三遍身份证号,确认没输错,还是同样的结果。他想起之前整理民生报表时,遇到过 “跨区县社保数据未同步” 的情况,心里有了个大概方向。
“张大爷,您稍等,我给青岚县社保局打个电话问问。” 沈知予拿起办公桌上的固定电话,翻出之前存的区县社保联系表,找到青岚县社保局的业务电话。电话拨了两次都没人接,第三次才传来一个女声:“您好,青岚县社保局业务科。”
“您好,我是江州市信访局替班的沈知予,想咨询一下青岚县李家庄张建国的社保补缴记录 —— 他有三年的缴费凭证,但江州系统查不到,是不是数据没同步?” 沈知予语速不快,却把关键信息都说得清楚,还特意报上自己的单位和姓名,让对方放心。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敲击键盘的声音:“张建国是吧?我查了,他的三年补缴记录都在青岚县系统里,去年年底江州和青岚县的社保系统升级,有一批数据没同步过去,我们还在逐步核对。我现在把他的记录截图发你邮箱,你打印出来给大爷看,再跟他说一声,她上岸提分手,我转身成市府秘书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她上岸提分手,我转身成市府秘书最新章节随便看!下周就能同步到江州系统了。”
“太感谢了!麻烦您尽快发过来,我这边张大爷还等着呢。” 沈知予挂了电话,立刻跟张大爷解释情况,还把青岚县社保局的回复重复了一遍,“您看,不是没记录,是系统升级没同步,下周就能查到了。等会儿我把青岚县发的截图打印出来给您,您拿着这个,去镇里查的时候也有凭证。”
张大爷的脸色彻底舒展开,眼眶有点发红,拉着沈知予的手连连道谢:“小伙子,真是谢谢你!我还以为钱白交了,这几天觉都睡不好。你这么耐心,比我上次去镇里碰到的人强多了!”
沈知予笑着帮他把凭证叠好,放进信封里:“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以后有问题,也可以打江州信访局的咨询电话,不用跑这么远。”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的女声从旁边传来:“沈同事,处理得不错啊。”
沈知予转头,看到苏清然站在不远处,手里抱着一摞蓝色封面的文件,胸前的 “政策研究室” 工作牌很显眼。她应该是来信访局送政策文件的,刚才的一幕大概都看在了眼里。
张大爷拿着打印好的截图和信封,又跟沈知予道谢后才离开。苏清然走过来,从文件袋里抽出一本粉色封皮的小册子,递给沈知予:“这个是我之前整理的‘信访话术手册’,里面记了不同类型群众的应对方法,比如老年群众要放慢语速,情绪激动的先递杯水稳一稳,你拿着用。”
沈知予接过手册,指尖碰到封面,感觉边角有些磨损,显然是经常翻阅。翻开第一页,里面用黑色水笔写着 “信访工作核心:先解气,再解题”,后面几页还贴着便签纸,有苏清然的手写备注 ——“对农民工群体,要重点解释‘工资拖欠维权流程’”“对企业主,需明确‘政策扶持申请条件’”,字迹清秀,条理清晰。
“苏科长,这太珍贵了,谢谢您。” 沈知予连忙把手册收好,心里一阵暖流。他刚入职没几天,苏清然却愿意把自己整理的经验手册给他,这份善意让他在陌生的环境里多了些底气。
苏清然笑了笑,眼角弯起一个浅淡的弧度:“都是同事,互相帮忙应该的。你今天处理得很好,比有些新人只会说‘不知道’‘找别人’强多了。” 她说完,看了看手里的文件:“我先去送文件,回头有不懂的,也可以来政策研究室找我。”
沈知予点点头,看着苏清然抱着文件走进信访局办公楼,才坐回窗口。他把 “信访话术手册” 放在电脑旁,翻开第一页,在 “先解气,再解题” 下面画了条横线,默默记在心里。
而另一边,苏清然送完文件回到政策研究室,同事林姐正在泡咖啡,看到她回来,笑着问:“送个文件怎么这么久?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苏清然接过林姐递来的咖啡,抿了一口,想起刚才沈知予耐心安抚张大爷的样子,轻声说:“在信访局碰到综合科新来的沈知予替班,处理群众问题挺有耐心的,不像有些新人,要么敷衍,要么慌手慌脚。这小伙子,看着挺踏实。”
林姐挑了挑眉:“哦?能让你夸‘踏实’的新人可不多。怎么,准备拉到咱们科室来?”
苏清然摇摇头,嘴角却带着点笑意:“先看看吧,是块料的话,在哪都能发光。”
阳光透过政策研究室的窗户,落在苏清然手边的文件上,也为沈知予的职场之路,悄悄铺下了一块温暖的垫脚石。
(http://www.220book.com/book/W26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