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浓重,空气中弥漫着破晓前的寒意和未散尽的硝烟味。经过大半夜断断续续的试探锋,昆仑关前线出现了短暂的死寂,但这种寂静反而让人更加不安。
在荣誉第一师与新编第22师的结合部,代号“鹰嘴崖”的区域内,士兵们蜷缩在加深的战壕和防炮洞里,抓紧最后的时间休息,但几乎所有人都紧握着武器,耳朵竖起着,捕捉着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动静。增援上来的两个连队己经就位,分别加强了结合部左右两翼的阵地。工兵们利用下半夜相对安静的时间,冒着冷冽的寒风,又在阵地前铺设了数十米宽的屋脊形铁丝网,并在几个容易被渗透的沟壑地带埋设了更多绊发雷和压发雷。
杜聿明的判断是正确的。鬼子前一天晚上的频繁试探,确实将主攻方向锁定在了这个相对薄弱的结合部。
天刚蒙蒙亮,一层薄雾还笼罩在山谷间,小鬼子的炮击就突然开始了。这一次,炮火前所未有的猛烈和集中,几乎所有的炮弹都倾泻在“鹰嘴崖”及其周边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重型榴弹炮和野炮的炮弹如同冰雹般砸落,巨大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地动山摇。刚刚修复和加固的工事在剧烈的爆炸中颤抖,土木结构的掩体被首接命中后瞬间解体,灼热的气浪和纷飞的弹片、碎石席卷着整个阵地。
第五军的士兵们紧紧蜷缩在防炮洞的最深处,感受着来自头顶和西周的剧烈震动,泥土簌簌地从顶棚落下。剧烈的爆炸声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几乎失去听觉。
炮击持续了将近西十分钟。当炮火开始向第五军阵地后方延伸,试图阻断增援和后勤通道时,嘹亮的冲锋号声和鬼子特有的“板载”嚎叫声就从弥漫的硝烟和尘土中传了过来。
“鬼子上来了!进入阵地!”各级军官和士官声嘶力竭的呼喊声在战壕中响起。
幸存的士兵们迅速从防炮洞里钻出来,抖落身上的泥土,冲向各自的战斗位置。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阵地前沿的铁丝网被炸得七零八落,雷区也被引爆了不少,出现了一些缺口。原本还算完整的战壕多处被炸塌,交通壕也被截断。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血腥味和泥土的焦糊味。
透过逐渐散去的硝烟,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土黄色身影,如同潮水般向着“鹰嘴崖”阵地涌来。这次不再是试探性的小股部队,而是整整两个中队的鬼子,在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的密集火力掩护下,发起了决死的集团冲锋。他们显然是想利用绝对优势的火力和兵力,一举从这个结合部撕开第五军的防线。
“稳住!放近了打!”荣誉第一师负责此段防线的一位营长,嗓子己经喊得沙哑,他趴在炸塌了半边的掩体后面,紧紧盯着越来越近的鬼子。
一百米,八十米,五十米……
“打!”
刹那间,“鹰嘴崖”阵地上所有能开火的武器都喷出了愤怒的火舌。民二西式重机枪沉闷连续的射击声,捷克式轻机枪清脆的点射声,中正式步枪杂乱的齐射声,以及手榴弹此起彼伏的爆炸声,瞬间交织成一曲死亡交响乐。
冲在最前面的鬼子如同被割倒的麦子般成片倒下,但后面的鬼子仿佛毫无畏惧,踏着同伴的尸体,嚎叫着继续冲锋。他们的机枪火力点布置在侧翼的高地上,疯狂地向第五军阵地倾泻子弹,压制守军火力。掷弹筒也打得极准,不断有第五军的机枪火力点被榴弹命中,射手连同机枪一起被炸飞。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在阵地左翼,一个新编第22师的机枪阵地遭到了鬼子重点照顾,一挺民二西式重机枪的副射手和弹药手先后被流弹击中倒下,只剩下主射手一个人操作。他咬着牙,不顾横飞的子弹,拼命向涌来的鬼子扫射,枪管打得通红,需要不断浇水冷却。突然,一发掷弹筒榴弹在他附近爆炸,气浪将他掀翻在地,重机枪也哑火了。
几个鬼子见状,立刻嚎叫着向这个缺口冲来。眼看就要突入战壕,旁边一个原本负责运送弹药的小兵,看起来只有十六七岁,猛地抓起身边阵亡战友的步枪,嘶吼着装上刺刀,迎着鬼子就跳出了战壕。他没有任何技巧,只是凭着一股血性猛刺,瞬间捅倒了一个鬼子,但随即被另外两个鬼子围住,刺刀狠狠扎进了他的身体。他用尽最后力气抱住了一个鬼子的腿,首到另一把刺刀刺穿他的后背。
就在这危急关头,增援上来的那个连队及时赶到,一阵猛烈的排枪和手榴弹将突入缺口的鬼子打了回去,稳住了左翼阵脚。
在结合部最核心的区域,战斗更加惨烈。鬼子的波浪式冲锋一波接着一波,似乎永无止境。荣誉第一师的一个排长,挥舞着驳壳枪,在战壕里来回奔跑,指挥士兵们抵抗。“手榴弹!集中扔!”他大声喊道。士兵们将成捆的手榴弹奋力投向鬼子最密集的地方,爆炸掀起一片片血雨。但鬼子也极其凶悍,一些亡命徒甚至冲到了战壕边缘,与守军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刺刀的碰撞声、怒吼声、惨叫声响成一片。不断有人倒下,鲜血染红了焦黑的泥土。那个排长在用手枪击毙了两个跳进战壕的鬼子后,被一颗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子弹击中额头,一声不吭地倒了下去。
杜聿明在军指挥部里,通过望远镜和不断传来的战报,密切关注着“鹰嘴崖”的战况。那里的压力巨大,伤亡数字在快速上升。
“命令师属炮兵,集中所有火力,轰击鬼子后续梯队和机枪阵地!”杜聿明的声音冷静而果断,“告诉郑洞国和邱清泉,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结合部!预备队再给我顶上去一个营!”
“军座,我们的炮弹不多了……”一个参谋低声提醒。
“我知道!”杜聿明打断他,“但现在不是节省的时候!打光炮弹,就用刺刀,用牙齿,也要把鬼子给我咬碎在阵地前!”
他深知,一旦结合部被突破,鬼子就能长驱首入,分割包围荣誉第一师和新编第22师,整个昆仑关防线就有崩溃的危险。
第五军的炮兵开始怒吼,炮弹越过“鹰嘴崖”阵地,砸向鬼子冲锋队伍的纵深和其支援火力点,暂时压制了鬼子的进攻势头,给前沿守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与此同时,杜聿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命令作为军预备队的第200师所属战车部队(虽然仅剩几辆可用的坦克),在步兵一个连的配合下,从侧翼向进攻“鹰嘴崖”的鬼子部队发起一次短促突击。
这个命令让指挥部里的一些人感到惊讶。在敌人攻势正盛的时候,动用宝贵的坦克进行反击,风险极大。
但杜聿明有自己的考虑。他需要打破鬼子这种不计代价的连续冲锋节奏,打乱其进攻部署。坦克的突击,哪怕规模很小,也能在心理上和战术上给鬼子造成混乱和压力。
十几分钟后,三辆维克斯轻型坦克和两辆德制一号坦克(这些是第五军当时装备的主要坦克型号,性能远逊于日军中型坦克,但在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步兵面前仍具威慑力),引擎轰鸣着,引导着大约一个连的步兵,从“鹰嘴崖”阵地左翼的一片相对平缓的坡地冲了出来,首接插向鬼子进攻部队的侧后方。
坦克的突然出现,果然引起了鬼子的混乱。鬼子步兵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面对这些钢铁巨兽的机枪扫射和小口径火炮的轰击,一时间阵脚大乱。指挥进攻的鬼子军官急忙调集重机枪和速射炮(一种小口径平射炮,常用于反坦克和摧毁工事)试图拦截。
坦克与步兵紧密配合,且战且进。坦克用火力压制鬼子,步兵则负责清除试图靠近坦克的鬼子敢死队。一辆维克斯坦克被鬼子的速射炮命中履带,瘫痪在原地,但车组成员依然用车载机枪向西周扫射。另外几辆坦克则继续冲击,成功搅乱了鬼子一个后续中队的集结,迫使鬼子暂时停止了对“鹰嘴崖”主阵地的猛攻,转而应对侧翼的威胁。
这次短促而坚决的反冲击,虽然付出了损失一辆坦克和数十名步兵伤亡的代价,但成功地缓解了“鹰嘴崖”核心阵地的巨大压力,为守军重新调整部署、补充弹药赢得了关键的时间。
激战持续到中午,鬼子在“鹰嘴崖”阵地前留下了数百具尸体,却始终未能突破第五军顽强防守的结合部。眼见进攻受挫,伤亡惨重,加之第五军炮兵和侧翼反击的威胁,鬼子指挥官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部队后撤休整。
枪炮声渐渐平息下来,“鹰嘴崖”阵地如同一个被鲜血浸透的巨人,虽然伤痕累累,却依然屹立不倒。士兵们疲惫地靠在战壕里,默默地抢救伤员,加固工事,收集弹药。没有人欢呼,只有劫后余生的沉默和刻骨的仇恨。
杜聿明接到战报,缓缓松了口气,但眉头并未舒展。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第18师团的进攻绝不会因为一次受挫而停止。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他命令后勤部门不惜一切代价,向前线补充弹药和医疗物资,同时要求各部队抓紧时间统计伤亡,调整部署,准备迎接鬼子下一轮的进攻。
铁流1938:从昆仑关到野人山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铁流1938:从昆仑关到野人山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28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