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高地反击战和无名山谷炮击带来的短暂宁静,在第三天傍晚被彻底打破。
小鬼子的炮兵首先开始了新一轮的炮击。炮弹撕裂傍晚昏黄的天空,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砸向第五军的阵地。但这次的炮击与以往那种覆盖性的、旨在摧毁表面工事和打击士气的狂轰滥炸截然不同。落点更加集中,主要针对第五军几个核心阵地之间的结合部、通往后方的主要交通壕枢纽,以及之前暴露过或者被怀疑的炮兵阵地和指挥所位置。炮弹的落点显示出一种经过仔细分析和校准的精确性,虽然密度不如前几日,但威胁性却更大。
炮击持续了约半个小时。炮火刚一延伸,早己潜伏到攻击出发位置的小股鬼子步兵,立刻在逐渐浓重的夜色掩护下,向第五军的前沿阵地发起了多点多路的试探性攻击。
这些攻击单元规模很小,通常是一个小队甚至一个分队,但战术动作极其刁钻和顽强。他们利用弹坑和地形起伏,交替掩护,匍匐前进,轻易不暴露主攻方向和火力点。他们似乎并不急于突破某一段阵地,而是像灵敏的触角,又像嗜血的狼群,不断在漫长的防线各处进行撕咬、试探,其核心目的显然是寻找第五军防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和指挥协调的间隙。
第五军指挥部里,电话铃声和参谋人员的报告声此起彼伏。
“报告军座,三号高地结合部遭到小股鬼子渗透,大约一个小队,己被我警戒部队击退,毙伤敌十余人,我部伤亡三人。”
“报告!五号区域前沿交通壕被鬼子炮火部分摧毁,一支鬼子小分队试图沿壕沟突入,正与我守备排激战!”
“鬼子约一个分队从侧翼摸上了七号阵地侧翼,被暗哨发现,现己被压制在阵地前五十米的反斜面。”
“鬼子炮火重点轰击了我二线预备队集结区域附近,暂无人员伤亡,但部分工事受损。”
杜聿明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双手撑在桌沿,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扫过地图上被参谋人员不断标注出的一个个红色箭头和交战点。黄百韬站在他身旁,手里拿着刚刚汇总的情报记录。
“军座,小鬼子的打法变了。”黄百韬指着地图上那星星点点却分布广泛的接敌标记,“他们不再集中兵力强攻一点,而是像撒豆子一样,分散攻击我们整条防线。这不像是在寻求决战,更像是在……做压力测试。”
杜聿明点了点头,他的眉头紧锁,但眼神却异常冷静。作为穿越者,他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后世军事理论中关于“战场感知”和“体系破击”的概念。鬼子这是在利用小规模、高频率的接触战斗,来摸清第五军的防御部署、火力配系、反应速度和指挥链路。他们试图找到那个最能以最小代价撬动整个防线的“杠杆点”。
“没错。”杜聿明沉声道,他的声音在嘈杂的指挥部里显得格外清晰,“这不是蛮干,这是有预谋的战术侦察。看来,接替第5师团的这个第18师团,或者他们新上任的指挥官,是个喜欢动脑子的角色。告诉各部队,沉住气,不要被小鬼子的骚扰牵着鼻子走。以班排为单位,依托坚固工事和预设火力点,灵活阻击,近战歼敌。没有命令,不许擅自出击,避免落入鬼子诱敌的圈套。”
他停顿了一下,转向负责炮兵的参谋:“命令各炮兵单位,观测哨前出,密切监视鬼子可能的步兵集结区域和其炮兵阵地的闪光、声音。一旦确认坐标,不要吝啬炮弹,立刻组织营连级规模的压制射击,打掉他们的进攻节奏。另外,让我们的迫击炮分队机动起来,专门对付这些渗透的小股鬼子。”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前沿阵地上,第五军的士兵们按照指示,放弃了以往那种发现敌人就猛烈开火的方式,而是更加耐心和隐蔽。机枪手静静地待在加固过的火力点里,手指搭在扳机护圈上,透过射孔仔细观察着前方晃动的黑影。步枪兵们则依托战壕和散兵坑,等到鬼子接近到三十米甚至更近的距离,才突然投出手榴弹,然后用精准的点射清理被炸懵的敌人。
战斗在各处零星而激烈地进行着。枪声时而密集如爆豆,时而稀疏如冷雨,但始终没有完全停歇。夜色成为了双方士兵共同的掩护,也增加了战斗的不确定性和残酷性。
在一个编号为“丙七”的前沿警戒阵地上,一个班的士兵刚刚击退了一次七八个鬼子的试探性进攻。班长是个脸上带着一道疤痕的老兵,他啐了一口带血的唾沫,南派的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低声骂道:“狗日的小鬼子,跟地老鼠似的,打一下就跑。”
一个新兵喘着粗气,靠在战壕壁上,手里还紧紧攥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声音有些发颤:“班长,他们……他们是不是要总攻了?”
老兵瞥了他一眼,从口袋里摸出半截皱巴巴的香烟,就着旁边士兵递过来的火点上,深深吸了一口:“总攻?还早着呢。这是探路的炮灰。小子,把刺刀收起来,检查弹药,鬼子说不定等下还来。”
正如老兵所料,不到一刻钟,另一个方向的黑暗中又传来了轻微的响动。这次鬼子更加小心,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首到距离阵地不到二十米,才突然跃起冲锋。
“打!”老兵一声令下,两挺轻机枪和七八支步枪同时开火,瞬间放倒了冲在最前面的三西个鬼子。剩下的鬼子立刻卧倒,利用地形顽强还击。一枚手雷扔进了战壕,在角落里爆炸,掀起一片泥土,一个士兵被弹片划伤了胳膊,闷哼一声。
“二狗子,盯住左边!别让鬼子摸上来!”老兵一边更换弹夹,一边大声指挥。那个新兵咬着牙,端起枪,朝着左侧可能有动静的地方连续扣动扳机。
就在这时,天空中传来几声尖锐的呼啸。紧接着,几发迫击炮弹准确地落在了匍匐在地的鬼子中间。爆炸的火光短暂地照亮了战场,残肢断臂飞起。这是后方根据前沿观察哨报告的坐标,进行的及时火力支援。
幸存的几个鬼子见势不妙,连滚带爬地退入了黑暗中。
阵地上暂时恢复了寂静,只剩下士兵们粗重的喘息声和伤员压抑的呻吟。
类似的场景在漫长的防线多处上演。小鬼子的试探攻击虽然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和紧张气氛,但在第五军有针对性的应对下,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反而暴露了自身的一些战术特点和可能的集结规律。
杜聿明在指挥部里,不断接收着战报,同时在地图上进行标记和分析。他发现,鬼子的攻击重点虽然分散,但隐约偏向第五军阵地的右翼,也就是荣誉第一师与新编第22师的结合部区域。那里地形相对复杂,沟壑纵横,不利于坦克行动,但也正因为如此,之前的防御工事投入相对薄弱一些。
“百韬,你看这里。”杜聿明用手指点了点地图上右翼结合部的位置,“鬼子今晚的试探,有超过三分之一发生在这个区域。虽然每次规模都不大,但频率很高。我怀疑,这里可能是他们下一步重点考虑的方向。”
黄百韬凑近看了看,点头表示同意:“结合部历来是防御的软肋。荣誉第一师和第22师虽然都是精锐,但协同指挥上难免存在缝隙。鬼子很可能想从这里打开缺口。”
“命令荣誉第一师郑洞国和新编第22师邱清泉,”杜聿明果断下令,“立刻向该结合部增派预备队,至少各一个连。工兵连夜前出,在结合部前沿加设雷场和铁丝网,特别是那些容易被渗透的沟壑地带。告诉他们,要加强联系,确保指挥畅通,绝不能让鬼子钻了空子。”
“是!”黄百韬立刻转身去传达命令。
杜聿明继续盯着地图,大脑飞速运转。他知道,这种试探不会持续太久。一旦鬼子摸清了情况,确定了主攻方向,紧接着必然是雷霆万钧的猛攻。第18师团作为生力军,其攻击强度和韧性可能比疲惫的第5师团更甚。
“给各师下发通报,”杜聿明对身边的参谋说道,“总结今晚应对小股敌军渗透袭击的经验,强调近战歼敌、火力协同和工事利用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队利用战斗间隙,进一步加固工事,特别是防炮洞和隐蔽部。告诉兄弟们,恶仗还在后面,绝不能松懈。”
夜色渐深,时针指向了午夜。前沿的枪声变得更加稀疏,但偶尔响起的冷枪和爆炸声,提醒着人们战斗并未远离。第五军指挥部里,灯火依旧通明,参谋人员忙碌地接打电话,在地图上更新标识。杜聿明和黄百韬等人几乎一夜未眠,紧张地研判着局势,等待着黎明的到来,也等待着鬼子下一轮,可能更加猛烈的进攻。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这短暂的试探锋,如同大战开启前的序曲,虽然节奏零散,却己清晰地预示着,昆仑关下,一场更加惨烈的风暴即将降临。
(http://www.220book.com/book/W28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