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毕,东山起(副标题:缘起缘灭,以新纳旧)
第三卷:东山起,启新程
第一章 开业前准备 —— 有序里的底气
城西工业园区的晨光,总带着股工业风的清爽 —— 车间外的梧桐叶刚沾了点露水,叶尖垂着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林天宇就带着老周、老张哥站在了新公司的门口。华雄腾派来的陈姐和李哥己经在里面忙活了,缝纫机的试机声 “哒哒” 地响着,混着搬桌椅的轻响,成了新公司最早的 “背景音”,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机油香和新贴壁纸的胶水味,陌生又鲜活。
“人员招聘的事,昨天跟原公司的老职员聊得怎么样?” 林天宇掏出钥匙开门,金属钥匙插进锁孔转了两圈,“咔嗒” 一声轻响,门开的瞬间,里面的热闹气息扑面而来。他一边往车间走,一边转头问身边的小赵,脚步轻快得像踩在弹簧上。小赵手里攥着个磨了边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人名和联系方式,闻言赶紧翻开,指尖在纸页上划过:“我跟以前销售部的小吴、财务部的张姐都聊了,他们说今天就能到岗 —— 小吴刚才还发消息说,己经在地铁上了,还能帮着对接之前的老客户;张姐则说财务流程她熟,下午就能把账套建起来,连软件都提前下载好了。”
老周也跟着补充,手里还拎着刚从仓库翻出来的质检手册:“我跟生产部的几个老伙计也通了电话,他们听说咱们做手工活对接,连夜就收拾了行李 —— 以前咱们做代加工的时候,他们就擅长把控质量,正好负责散户和宝妈的手工活质检,省得再重新培训。你看,这手册还是当年他们自己画的质检标准,现在还能用。”
林天宇接过手册,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上面还留着老伙计们的笔迹,有的地方画着小笑脸,有的地方标注着 “这里要重点查”,熟悉的感觉瞬间涌上来。他笑着把手册递回去:“正好让陈姐和李哥也看看,咱们新旧标准结合,保证质量不出问题。”
“岗位分配我昨天跟苏晴理了一版,你们看看。” 林天宇从包里掏出一张打印好的 “岗位分工表”,抬手踮脚贴在车间的公告栏上,动作熟练得像做过无数次。公告栏旁边刚挂了串绿萝,藤蔓垂下来轻轻扫过他的手背,痒丝丝的。表格里红笔标重点、蓝笔写备注,清清楚楚:小赵带销售组,负责厂家对接和订单跟进;老周带质检组,陈姐、李哥配合,把控手工活质量;老张哥带对接组,跟王大爷一起联系散户和宝妈;姐姐管行政,张姐管财务,姐夫统筹运输 —— 连 “谁负责每天给饮水机换水”“谁整理培训资料” 这种小事都没落下。
“我看行!” 老张哥凑过来,手指点在 “散户对接” 那栏,嗓门亮堂堂的,“我跟王大爷商量好了,他负责张村、李村的散户,我负责郊区的小作坊,每天下午五点在这儿碰一次头,把当天的活量和质量问题汇总一下,保证不耽误事。对了,我还让我家小子做了个登记表,到时候首接填就行。”
正说着,姐姐带着几个宝妈走进来,手里拎着刚买的绿萝和多肉,塑料盆碰撞着发出 “叮叮” 的轻响。“行政办公室的桌椅都摆好了,我还买了点绿植,看着清爽。” 姐姐把一盆多肉放在质检台的角落,嫩绿的叶片上还沾着土,“对了,宝妈们说想今天就来熟悉一下场地,看看手工活怎么做,咱们要不要安排陈姐先做个简单培训?”
“当然要!” 林天宇立刻点头,转头看向正在调试缝纫机的陈姐,“陈姐,您看现在方便吗?宝妈们想学学钉扣的基础手法。” 陈姐停下手里的活,擦了擦手上的机油,笑着应道:“方便!我这就把样品拿过来,保证她们半小时就能学会基础的平针钉扣。”
几个宝妈赶紧围过来,其中一个穿粉色外套的宝妈手里还拿着笔记本:“林总,我们昨天在家练了练针线活,就是总把扣子钉歪,您可得让陈姐多教教我们。” 林天宇笑着摆手:“别叫我林总,叫我天宇就行。咱们都是自己人,有啥问题尽管问,陈姐可是老手了,肯定能把你们教会。”
说话间,车间门口传来脚步声,原公司的老职员小吴拎着公文包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年轻小伙。“宇哥!我们来啦!” 小吴老远就挥手,脸上带着熟悉的笑容,“我把我表弟也带来了,他以前在服装厂做过跟单,能帮着整理订单。” 林天宇赶紧迎上去,拍了拍小吴的肩膀:“欢迎回来!正好小赵那边缺个帮手,你们下午就能一起对接厂家。”
小吴表弟放下公文包,好奇地打量着车间:“宇哥,这车间收拾得真干净,比我以前待的厂子亮堂多了。” 林天宇笑着指了指窗外:“那可不,咱们这窗户朝东,早上能晒到太阳,干活也舒服。以后你们要是觉得哪里需要调整,尽管说。”
车间里的氛围越来越热闹:老周带着人把闲置的工作台挪到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木色工作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姐姐和张姐正贴着财务制度和考勤表,时不时讨论着 “这个考勤表要不要加个迟到早退的备注”;陈姐则拿着布料和扣子,给宝妈们演示钉扣手法,手指翻飞间,一颗扣子就稳稳地钉在了布料上,引得宝妈们连连赞叹。
连员工休息区都被收拾得整整齐齐 —— 以前的旧沙发擦得锃亮,铺了块浅灰色的棉垫;桌上摆着苏晴买来的一次性水杯和茶叶,茶叶罐上还贴着张便签,写着 “绿茶在左,红茶在右”;墙上贴了张 “手工活质量标准示意图”,是小欣利用周末画的,卡通化的钉扣步骤图旁边还画了个微笑的奥特曼,写着 “加油!你能行!”,看得大家都笑了。
“天宇,你看这招牌怎么样?” 姐夫突然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刚拆封的招牌,红底白字,“天宇民生手工加工对接中心” 几个字格外醒目。林天宇赶紧跑出去,跟姐夫一起把招牌挂在公司门口的墙面上。刚挂好,就有路过的园区工人停下脚步,抬头看着招牌:“哟,新公司开业啊?做手工活对接的?正好我老婆在家没事干,能不能来试试?”
林天宇赶紧递过一张宣传单:“当然可以!我们明天就开始培训,您让嫂子明天过来就行,包教包会,在家就能赚钱。” 工人接过宣传单,笑着点头:“那太好了!我回去就跟我老婆说,谢谢啊小伙子!” 看着工人走远的背影,林天宇心里满是欢喜 —— 这就是他想做的事,能帮到身边的人,比什么都开心。
“这些活能一边筹备一边推进,多亏了之前创业会议的分工。” 苏晴端着刚泡好的菊花茶走过来,分给大家,指尖碰过林天宇的手时,轻轻捏了捏,“你看你,额头上都出汗了,快擦擦。” 林天宇接过纸巾,擦了擦汗,笑着说:“不累,看着大家一起忙活,心里踏实得很。以前总觉得创业是一个人的事,现在才知道,一群人一起努力,比什么都有劲儿。”
傍晚的时候,华雄腾也过来了,还带来了园区管委会的主任。“我跟主任聊了,你们的公司注册和税务登记,下周就能办好。” 华雄腾拍了拍林天宇的肩膀,又指着车间里的设备,“陈姐跟我说,这些缝纫机还得再做次保养,我己经联系好维修师傅,明天就来。”
管委会主任也笑着说:“你们这项目是民生好事,园区会给你们争取创业补贴,还有水电费的优惠 —— 后续要是需要扩大规模,也能优先申请隔壁的空置车间。”
林天宇赶紧道谢,心里满是感激。等送走主任,华雄腾拉着林天宇、老周、小赵这些骨干,坐在休息区的沙发上,语气严肃起来:“开业前得把丑话说在前面 —— 咱们虽然有场地、有人员,但开业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少,得提前想好应对办法。”
他先看向小赵:“厂家那边要是临时减单怎么办?咱们得有备用订单,不能让散户和宝妈空等。” 小赵赶紧点头:“我跟城南针织厂的王厂长聊了,他说下个月有批缝花边的活,能给咱们留一半;另外,我还联系了城东的两家小服装厂,要是主单不够,就能用备用单补上。”
华雄腾又看向老周:“手工活的质量要是出了问题,厂家退货怎么办?” 老周掏出质检流程表:“我们制定了‘三级质检’—— 散户做完先自检,组长再复检,最后咱们的质检组终审,不合格的当场退回修改,保证送到厂家的都是合格产品。要是实在改不了,咱们就自己承担成本,不让散户吃亏,也不让厂家挑理。”
林天宇也补充道:“我跟姐夫聊了运输的事,他说跟园区的物流公司签了长期协议,要是活多,能随时加派车辆;要是遇到下雨天,还能提前一天安排运输,保证货物准时到。”
华雄腾听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你们想得比我还周全。记住,创业就像走钢丝,既要往前冲,也要顾着脚下,别像上次那样,因为盲目扩张栽了跟头。” 林天宇重重点头,这话像警钟,在他心里敲得清亮 —— 上次的失败,就是因为没考虑到资金链和市场需求的风险,这次他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接下来的几天,筹备工作推进得愈发顺利:老职员陆续到岗,小吴和小赵第一天就对接好了城东服装厂的第一批钉扣活,订单量足足有两百件;宝妈和散户的培训也办得有声有色,陈姐教的 “快速钉扣法” 很受大家欢迎,有个宝妈半天就练熟了,还主动帮着教其他姐妹;车间的微调基本完成,老周带着人把质检台刷成了浅蓝色,说 “看着清爽,质检时也不容易走神”;连公司的招牌 “天宇民生手工加工对接中心” 都挂在了门口,红底白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停下看两眼,有的还会进来问问 “能不能找活干”。
林天宇每天都泡在公司里,早上七点就到,帮着陈姐整理培训资料;中午跟大家一起在园区食堂吃饭,听宝妈们聊家里的趣事;下午跟着老张哥去附近的村子对接散户,晚上还要跟老周、小赵梳理当天的进度,却一点都不觉得累。他会蹲在车间里,跟老伙计一起调试缝纫机,手指沾了机油也不在意;会拿着宣传单,跟路过的人耐心介绍公司的业务,脸上始终带着笑;会在宝妈们遇到困难时,递上一杯热水,说 “慢慢来,咱们一起想办法”。
有天傍晚,他站在公司门口,看着车间里亮着的灯,听着里面传来的笑声和缝纫机声,心里满是满足。老周走过来,递给他一根烟:“天宇,你这几天笑得比以前多了。” 林天宇接过烟,却没点燃,只是夹在手里:“以前总想着赚多少钱,把公司做得多大,反而忘了创业的初心。现在不一样了,看着大家能通过咱们的项目赚到钱,能开开心心地干活,我觉得比什么都强。”
他转头看向老周,眼里闪着光:“你看,以前这车间空荡荡的,现在坐满了人;以前大家互相不认识,现在见面能笑着打招呼;以前我总觉得自己一个人扛,现在才知道,身边有这么多人陪着,才是最踏实的。” 老周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话,却用力点了点头。
林天宇知道,“东山再起” 的第一步,总算走稳了。而这份稳,不是靠运气,是靠大家的支持,靠团队的默契,靠每一个人实实在在的努力。他抬头看向天空,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像一幅温暖的画。他在心里悄悄说:“这次,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而这份乐在其中的踏实,这份与团队并肩的默契,也为即将到来的开工,埋下了最坚实的伏笔 —— 未来的路,就算有风雨,他们也能一起扛过去。
作者“星之路途”推荐阅读《从街头醉到事业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2N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