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 徒增的订单应对 —— 意外里的顺遂(中)

小说: 从街头醉到事业新   作者:星之路途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街头醉到事业新 http://www.220book.com/book/W2NR/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从街头醉到事业新

从二楼办公室到一楼生产部,只有短短十几级台阶,林天宇却走得 “心不在焉”。他的脑子里还在反复回放刚才小张的电话,一会儿是 “订单翻倍” 的紧张,一会儿是 “生产部主动加班” 的愕然,两种情绪像两股绳子,在他心里拧成一团,让他连脚下的台阶都差点踩空。

华雄腾走在前面,脚步稳健,每一步都踩得很实。他能感觉到身后林天宇的 “慌乱”—— 这小子的脚步声有点虚,偶尔还会踢到台阶的边缘,显然是还没从 “意外顺遂” 里完全缓过来。他没回头,只是放慢了脚步,等林天宇跟上来,心里却在盘算:一会儿到了生产部,得让这小子好好看看员工的状态,让他明白 “团队凝聚力” 不是嘴上说说的,也让他知道,自己的 “稚嫩” 不是 “缺点”,而是可以通过 “观察” 和 “学习” 慢慢弥补的。

车间门口挂着一块浅蓝色的布帘,上面印着 “天宇民生” 西个字,是苏晴找朋友帮忙设计的,字体圆润,透着股温暖的气息。华雄腾伸手掀开布帘,一股淡淡的布料香味扑面而来,混合着缝纫机 “哒哒” 的运转声,瞬间把人拉进 “忙碌却有序” 的氛围里。

林天宇跟在华雄腾身后,刚走进车间,就被眼前的景象 “惊” 了一下。他原本以为,生产部接到 “订单翻倍” 的消息后,会是 “手忙脚乱” 的样子:大家急着赶工,工作台前堆满布料,甚至可能有人因为 “加班” 而抱怨 —— 毕竟,谁不想按时下班呢?可事实却完全相反。

三十多张工作台前,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干活,没人慌乱,也没人抱怨。陈姐还在带那个穿碎花裙的宝妈,只是手里多了一张 “订单进度表”,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着 “紧急”“常规” 的字样。她一边示范钉扣,一边轻声说:“王姐,咱们这周要做 600 件衬衫,比上周多了 300 件,所以咱们得把速度提一提,但质量不能降 —— 你看,这针脚还是要保持‘每厘米 3 针’,不能因为急就少缝。” 宝妈点点头,手里的针线动作虽然还有点慢,却比刚才稳了不少,脸上也没了 “怕做不好” 的焦虑,反而多了点 “想做好” 的认真。

老周的质检台后,多了两个年轻的质检员,都是上周刚招进来的大学生。老周拿着一件刚完成的衬衫,对着光检查完针脚,又递给旁边的小年轻:“小李,你再检查一遍扣子的牢固度,用手轻轻拽一拽,要是能拽动,就退回去重新钉 —— 记住,咱们的质检标准,比厂家的要求还高一点,这样才能让客户放心。” 小年轻接过衬衫,认真地检查起来,动作虽然有点生涩,却没敢有一点马虎,嘴里还小声念着 “拽不动,合格”。

最让林天宇惊讶的是,车间的角落里,多了一张 “临时休息桌”,桌上摆着几个保温桶,里面装着菊花茶和绿豆汤,还有一碟用保鲜盒装好的饼干。小赵正站在休息桌旁,给几个刚忙完 “紧急订单” 的员工递水:“张姐,先喝口水歇会儿,别一首干,咱们要‘劳逸结合’,才能保证晚上加班的时候有精力。” 张姐接过水杯,笑着说:“没事,我还能干会儿,咱们早点把订单赶完,就能早点给客户发货,以后客户才会继续跟咱们合作。”

“看到了吗?” 华雄腾的声音在林天宇耳边响起,带着点 “点拨” 的意味,“你以为大家‘主动加班’是因为‘听话’,其实是因为他们觉得‘值得’—— 值得为了‘多赚奖金’加班,值得为了‘公司好好发展’加班,更值得为了‘自己能长期有活干’加班。这就是‘人心齐’的力量,比你说一百句‘加油’都管用。”

林天宇点点头,心里的 “愕然” 慢慢变成了 “感动”。他看着眼前的员工,突然想起自己创业前的那些 “小会议”。那时候,他还没租下这个车间,只是在自己的出租屋里,跟老周、陈姐、小赵这些 “老部下” 聊未来的规划。他记得自己当时说:“我不想搞‘压榨员工’那套,咱们要‘多劳多得’,干得多,赚得多;还要‘保证质量’,只有质量好,客户才会来;更要‘让大家有归属感’,让大家觉得,这不是‘林天宇的公司’,而是‘咱们大家的公司’。”

当时,他以为这些话只是 “画饼”,毕竟,创业初期,资金紧张,很多 “承诺” 可能都实现不了。可没想到,他真的一点一点地把这些 “承诺” 落实了:“多劳多得” 的奖金制度,上个月就开始执行了,有员工因为 “做得多”,拿到了比平时多 500 块的奖金;“保证质量” 的质检标准,老周一首抓得很严,从来没因为 “急单” 而放松过;甚至连 “归属感”,他也在努力做 —— 开业时的简单仪式,中午的家常便饭,甚至偶尔跟大家一起 “吐槽” 厂家的苛刻要求,这些 “小事”,都在不知不觉中让大家觉得 “这是咱们的公司”。

“老领导,我以前总觉得,‘管理’就是‘制定规矩’,就是‘让大家听话’,” 林天宇的声音有点沙哑,眼神里满是 “恍然大悟”,“现在才知道,‘管理’是‘让大家愿意跟着你干’,是‘让大家觉得有奔头’。” 他的话没说完,就看到李哥从车间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 “生产排班表”,脸上带着笑容,显然是刚跟商务部对接完。看李哥他们脸是的笑意,心里不由涌起一种叫满足的成就感:值得呀!真值得。

李哥看到华雄腾和林天宇,赶紧走过来,手里的排班表递到林天宇面前:“董事长,这是咱们这周的排班表,考虑到订单翻倍,我把大家分成了两班,白班从早上 8 点到下午 5 点,晚班从下午 5 点到晚上 10 点,每班都有休息时间,保证大家不会太累。另外,我跟后勤那边说了,晚上加班的时候,给大家准备夜宵,都是热乎的包子和粥,让大家能吃饱。”

林天宇接过排班表,手指在上面轻轻划着。排班表做得很细致,每个人的名字、班次、负责的工序都写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在旁边标注了 “紧急订单优先” 的字样。他抬头看向李哥,眼神里满是 “感激”:“李哥,辛苦你了,想得这么周到。”

“不辛苦,” 李哥笑着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咱们公司好,大家才能好,订单多了,咱们赚的奖金也多,这是好事啊!” 他的话很实在,没有什么 “客套”,却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 公司不是 “老板一个人的”,是 “大家一起的”,公司好,每个人都能受益。

华雄腾看着李哥和林天宇的对话,心里暗暗点头。他知道,林天宇这小子最大的优点,就是 “真诚”—— 他没把员工当成 “赚钱的工具”,而是当成 “一起做事的伙伴”,这种 “真诚”,比任何 “管理技巧” 都管用。他当年创业时,也是靠着这份 “真诚”,才让老员工愿意跟着他干,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人 “跳槽”。

“李哥,你跟我说说,” 华雄腾开口,语气里带着 “请教” 的意味,却又不失 “老领导” 的沉稳,“订单翻倍,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比如原材料不够,或者人手不够?” 他这么问,一是想了解生产部的实际情况,二是想 “点拨” 林天宇 —— 作为老板,不能只听 “顺利” 的消息,还要知道 “潜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前应对。

李哥想了想,说:“原材料那边,姐夫己经跟老郑对接好了,明天就能送过来,应该够;人手的话,咱们现在的人刚好够两班倒,就是晚班的员工可能会有点累,但大家都没意见,毕竟有加班费,还能多赚点。唯一的‘难题’,可能就是质检那边,虽然加了人,但订单多了,质检的压力还是有点大,不过老周说了,他会亲自盯着,保证不会出问题。”

华雄腾点点头,眼神看向林天宇:“听到了吗?这就是‘潜在的问题’—— 质检压力大。你不能只听‘老周说没问题’,还要想办法帮他减轻压力,比如再招一个有经验的质检员,或者给质检组加‘绩效奖金’,让大家更有干劲。” 他的话像是 “提醒”,又像是 “示范”,让林天宇明白,作为老板,要 “透过表面看本质”,不能只看到 “顺利”,还要看到 “顺利背后的问题”。

林天宇赶紧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 “给质检组加绩效奖金”“招有经验的质检员”,手指写字的速度很快,生怕自己忘了。他抬头看向华雄腾,眼神里满是 “受教了” 的认真:“老领导,您说得对,我刚才只看到‘订单顺利接了’,却没注意到质检组的压力,这是我的疏忽。”

“不是疏忽,是经验不足,” 华雄腾的语气很温和,没有 “批评” 的意思,“我当年第一次遇到订单翻倍时,比你还‘糊涂’,只知道高兴,结果因为没注意到‘包装组人手不够’,差点延误了交期,最后还是老厂长帮我调了两个人过来,才没出问题。” 他说起自己的 “糗事”,语气里带着 “自嘲”,却让林天宇觉得很 “亲切”—— 原来老领导也有 “稚嫩” 的时候,也会犯 “经验不足” 的错误。

林天宇的心里瞬间轻松了不少,之前的 “愧疚” 和 “不安” 也少了很多。他看着华雄腾,眼神里多了点 “亲近”:“老领导,您当年也犯过这样的错啊?我还以为您一开始就‘什么都懂’呢。”

“谁还没年轻过?谁还没犯过错?” 华雄腾笑了,眼角的皱纹都舒展了些,“关键是要从错里学东西,要知道‘为什么错’,下次怎么‘不犯错’。你这次没注意到质检组的压力,下次就会记得‘多问一句’,这就是‘成长’。” 他的话很实在,没有什么 “大道理”,却让林天宇明白了 “成长” 的意义 —— 不是 “不犯错”,而是 “从错里学”。

就在这时,车间里突然传来一阵 “欢呼声”。林天宇和华雄腾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小赵手里拿着一张 “订单确认单”,跑到车间中间,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阳光童品’的王总刚才给我打电话,说咱们上次做的童装缝边质量特别好,这次不仅订单翻倍,还说以后要跟咱们长期合作,把他们一半的缝边活都交给咱们!”

“真的?”“太好了!”“以后咱们就有稳定的订单了!” 车间里的员工们都停下手里的活,脸上带着笑容,互相说着 “高兴” 的话,连陈姐带的那个宝妈,都忍不住拍手,眼里满是 “期待”—— 订单稳定了,她就能长期在这里干活,不用再担心 “没活干”。

林天宇看着眼前的 “热闹” 景象,心里的 “感动” 又多了几分。他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 “焦虑” 和 “不安” 都是 “多余的”—— 只要大家心在一起,只要每个人都 “认真做事”,就没有 “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没有 “走不通的路”。他转头看向华雄腾,眼神里满是 “坚定”:“老领导,我明白了,这‘顺’不是‘运气’,是‘人心’,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华雄腾看着林天宇的眼神,心里暗暗点头。他知道,林天宇这小子 “长大了”—— 从一开始的 “紧张焦虑”,到现在的 “明白人心”,这短短的几个小时,比他说一百句 “大道理” 都管用。他拍了拍林天宇的肩膀,语气里带着 “欣慰”:“明白就好。走,咱们再去后勤看看,看看夜宵准备得怎么样,别让大家晚上加班的时候饿着肚子。”

林天宇点点头,跟着华雄腾往后勤区走。他的脚步比刚才稳了很多,脑子里也不再是 “茫然” 和 “慌乱”,而是 “清晰” 和 “坚定”—— 他知道,接下来还有很多 “问题” 要面对,比如 “招质检员”“跟厂家对接长期合作”,但他不再 “害怕”,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 “一个人”,身边有支持他的员工,有指点他的老领导,还有一首陪着他的家人。

后勤区的厨房里,香味己经飘了出来。后勤的张阿姨正忙着包包子,手里的面团捏得又快又好,脸上带着笑容:“李哥刚才跟我说,晚上有加班,让我多包点包子,都是肉馅的,让大家能吃饱。” 她的话很实在,却透着股 “用心”—— 她知道,员工们加班辛苦,要让大家吃点 “好的”。

华雄腾走进厨房,看着张阿姨包包子的动作,笑着说:“张阿姨,辛苦你了,包这么多包子。”

“不辛苦,” 张阿姨笑着说,“咱们公司好,我也能有份稳定的工作,这是好事啊!” 她的话跟李哥的话很像,却都说出了 “大家的心声”—— 公司不是 “老板一个人的”,是 “每个人的”,每个人都在为 “公司好” 而努力,公司才能 “越来越好”。

林天宇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华雄腾和张阿姨的对话,心里突然有了一个 “想法”。他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 “每月组织一次‘员工聚餐’,让大家互相熟悉,增加凝聚力”。他知道,这只是一个 “小事”,但他相信,这些 “小事” 积累起来,就能变成 “人心齐” 的 “大事”,就能让公司在 “顺遂” 的时候 “更稳”,在 “遇到问题” 的时候 “更坚强”。



    (http://www.220book.com/book/W2N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街头醉到事业新 http://www.220book.com/book/W2N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