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毕,东山起(副标题:缘起缘灭,以新纳旧)
第三卷:东山起,启新程
公司官方网页的 “趣事栏” 上线半个月,点击量就突破了五千 —— 原本是后勤部的小吴闲得没事,把员工们日常的小插曲记下来发上去,没想到不仅公司内部员工天天追更,连合作方的人都时不时留言 “求更”。而趣事栏里最受欢迎的 “主角”,当属生产部的李建国和散户组的张阿姨 —— 一个是一米八的大块头,说话嗓门大,却总在细节上闹笑话;一个是快六十岁的热心肠,爱操心,却总在 “帮倒忙” 里透着温情,两人凑在一起,总能闹出不少让人捧腹又暖心的事。
趣事一:认错样品的 “粗线条”
上周二上午,生产部接到盛雅的新样品 —— 一批浅粉色的蕾丝连衣裙,要求针脚密度比之前提高 20%,还得在领口绣上细小的珍珠花纹。李建国特意把样品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用红色的文件夹压着,反复跟车间的工人强调:“这是重点单,绣珍珠的时候别手抖,掉一颗都得返工!” 说完还拍了拍桌子,那力道让桌上的茶杯都晃了晃,惹得旁边的工人都笑着说:“李哥,您放心,我们肯定仔细,再紧张也不能比您上次‘认错样品’还离谱!”
这话一出口,车间里立刻响起一阵哄笑。李建国的脸瞬间红了,挠着头反驳:“那不是没戴眼镜嘛!谁知道张阿姨把她的围巾放我桌上了!”
这事还得从上个月说起。当时生产部在赶一批深蓝色的工装订单,样品是一件深蓝色的工装外套,李建国特意放在办公桌上,准备下午给工人做示范。中午他去食堂吃饭,回来时却发现桌上的 “样品” 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深蓝色的毛线围巾,针脚歪歪扭扭,还带着一股洗衣粉的香味。
“谁把样品换了?” 李建国嗓门一高,整个车间都安静了。他拿着围巾在车间里转悠,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这是谁的围巾?赶紧拿回去!我的工装样品呢?耽误了生产进度,咱们都得加班!”
工人都摇摇头说没看见,有人小声提醒:“李哥,您是不是记错地方了?要不问问散户组的张阿姨?她刚才好像来您办公室借剪刀了。”
李建国赶紧跑到散户组的工作区,张阿姨正坐在缝纫机前,手里拿着一件深蓝色的工装外套,戴着老花镜,仔细地挑着上面的线头。“张阿姨!您拿我桌上的样品干啥?” 李建国急冲冲地跑过去,声音里带着点急。
张阿姨抬起头,一脸茫然:“样品?啥样品?这不是你早上说要修改的工装吗?我看上面有线头,就拿过来帮你挑挑,你看,现在多干净。” 她说着,还把工装递过去,脸上满是 “求表扬” 的神情。
李建国看着那件工装,又看了看自己手里的围巾,突然反应过来 —— 早上张阿姨来借剪刀,可能把围巾落在他桌上,又把他的工装样品当成 “要修改的衣服” 拿走了。而他自己没戴眼镜,居然把围巾当成了 “叠起来的工装样品”,还在车间里闹了半天。
“张阿姨,这是我的工装样品,您拿错了”,李建国哭笑不得,把围巾递过去,“您的围巾落在我桌上了,我还以为是样品被人换了,刚才在车间里瞎嚷嚷,闹笑话了。”
张阿姨也愣了,接过围巾一看,忍不住笑出声:“哎呀,你看我这记性!早上借完剪刀,随手把围巾放你桌上,看到这工装,还以为你让我帮忙挑线头呢!都怪我,没跟你说一声。”
旁边的散户们也跟着笑,有人打趣道:“李哥,您这眼神也太差了,围巾和工装都分不清,以后可得戴眼镜!” 李建国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了:“以后一定戴,再也不闹这笑话了。”
这事被小吴记下来,发在趣事栏里,还配了一张李建国戴着老花镜(借张阿姨的)看样品的照片,标题写着 “生产部李哥的‘乌龙日常’:围巾当样品,差点急哭”。下面的留言都快爆了 —— 盛雅的采购总监赵峰留言:“李哥实在人,连认错样品都这么可爱!” 王建军也留言:“下次我送点防雾眼镜给李哥,免得再闹笑话!”
趣事二:食堂帮厨的 “暖心错”
如果说 “认错样品” 是李建国的 “名场面”,那 “食堂帮厨” 就是张阿姨和李建国的 “双人喜剧”。上个月食堂搞 “员工拿手菜” 活动,张阿姨报名做她最拿手的 “红烧肉”,还特意跟厨师李师傅请教了 “如何让肉更入味”。活动当天,张阿姨一大早就去食堂准备,洗肉、切块、焯水,忙得不亦乐乎。
李建国那天正好轮休,听说张阿姨要做红烧肉,特意跑到食堂帮忙 —— 他自告奋勇要 “炒糖色”,说自己在家经常帮老婆炒,肯定没问题。张阿姨一开始还不放心,反复叮嘱:“小火慢炒,别炒糊了,炒糊了肉就苦了!” 李建国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张阿姨,我炒的糖色,比蜜还甜!”
结果刚下锅没两分钟,就听见 “滋啦” 一声,锅里的糖瞬间变黑,还冒出一股焦糊味。张阿姨赶紧跑过去,关火、倒糖,一边忙活一边说:“你看你,让你小火慢炒,你怎么开大火?这下好了,糖都糊了,还得重新来!”
李建国站在旁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挠着头说:“我想着快点炒好,没想到火开太大了,下次一定注意。” 旁边的厨师李师傅也笑着说:“李哥,炒糖色是技术活,急不得,得慢慢来。”
张阿姨重新找了糖,这次亲自掌勺,让李建国在旁边递东西。“你看,先把糖放锅里,小火慢慢熬,等糖融化了,变成浅棕色,再把肉倒进去”,张阿姨一边炒一边教,“这样炒出来的糖色,又红又亮,还不苦。” 李建国看得认真,时不时点头:“记住了,下次再也不着急了。”
好不容易把红烧肉做好,盛在盘子里,红亮,香味飘满了食堂。员工们闻着香味都围过来,纷纷说 “看着就好吃”。张阿姨高兴地给大家分肉,李建国也拿着筷子,准备尝一口自己 “帮忙” 做的红烧肉。
结果刚吃一口,李建国就皱起了眉头,小声对张阿姨说:“张阿姨,这肉好像有点淡,是不是盐放少了?” 张阿姨赶紧尝了一口,确实有点淡 —— 刚才忙着教李建国炒糖色,忘了放盐。
“哎呀,你看我这记性!” 张阿姨拍了下大腿,有点着急,“这可怎么办?肉都做好了,再放盐也拌不均匀了。”
李建国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有了!咱们可以做个‘蘸料’,把盐、酱油、醋调在一起,大家蘸着吃,这样就不淡了!” 张阿姨觉得这主意不错,赶紧跟李师傅要了调料,两人一起调蘸料 —— 李建国负责倒酱油,张阿姨负责放盐,结果又忙中出错,酱油倒多了,蘸料变得又咸又黑。
“这可咋整?” 张阿姨看着黑乎乎的蘸料,有点沮丧。李建国却笑着说:“没事,咱们再加点糖和醋,调成‘酸甜口’的,说不定更好吃!” 说着,又加了点糖和醋,搅拌均匀后尝了一口,居然还挺好吃 —— 酸甜中带着点咸,正好能中和红烧肉的油腻。
员工们拿着蘸料蘸着红烧肉吃,都赞不绝口:“这蘸料绝了!跟红烧肉太配了!”“张阿姨和李哥这‘失误组合’,居然弄出了新吃法!” 小张还开玩笑说:“以后食堂的红烧肉,就得配这个‘酸甜蘸料’,不然我不吃!”
张阿姨看着大家吃得开心,也笑了:“没想到闹了两次错,还弄出了新花样,这都是李建国的功劳。” 李建国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都是张阿姨教得好,我就是瞎出主意。”
这事也被小吴写进了趣事栏,标题是 “张阿姨与李哥的‘错错得正’:淡红烧肉 + 黑蘸料,居然成了爆款”,还配了一张两人一起调蘸料的照片,照片里张阿姨笑得眼睛都眯了,李建国拿着勺子,一脸得意。下面的留言比上次还多 —— 林天宇留言:“下次食堂可以推出‘酸甜蘸料红烧肉’,我第一个报名吃!” 华雄腾也留言:“失误不可怕,能把失误变成惊喜,才是真本事!”
趣事三:订单乌龙的 “悄悄话”
说起公司里的 “乌龙事件”,还有一桩跟上个月 “徒增订单” 有关 —— 当时商务部突然接到盛雅追加的 500 件卫衣订单,比原计划多了近一倍,林董和华老还在办公室讨论怎么调配产能,消息就像长了翅膀,悄悄在生产部传开了。
那天下午,生产部的小王去茶水间接水,正好听见商务部的小李跟同事嘀咕:“你知道吗?盛雅又加了订单,500 件卫衣,李哥(李建国)估计要头疼了,咱们车间现在的人手,怕是要加班才能赶完。” 小王耳朵一竖,赶紧凑过去问:“真的假的?加了多少?500 件?那不得连轴转啊!” 小李被他吓了一跳,赶紧说:“你小声点!我也是听周部长说的,具体还没定呢,你可别传出去,免得大家慌。”
可小王转头就忘了 “别传出去” 的叮嘱,回到车间就拉着身边的老张小声说:“老张,我跟你说个事,你可别跟别人说啊 —— 盛雅加了 500 件订单,还是急单,李哥说要让咱们加班赶工,可能还得调散户来帮忙。” 老张眼睛一瞪:“500 件?还急单?这可咋整,我下周还想陪我孙子去公园呢!”
没一会儿,“500 件急单要加班” 的消息就传遍了生产部。有年轻员工偷偷嘀咕:“刚歇了两天,又要加班,我这腰还没缓过来呢。” 还有散户阿姨担心:“急单要求肯定高,别到时候做不好还得返工,那可就麻烦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慌,连手里的活都慢了下来。
正好李建国从办公室出来,看到车间里气氛不对,平时吵吵闹闹的车间,现在居然没人说话,只有缝纫机 “嗡嗡” 的声音。他皱着眉头走过去,拍了拍小王的肩膀:“小王,咋回事?大家都没精神,是不是太累了?”
小王吓了一跳,赶紧站起来:“李哥,没、没累,就是…… 就是听说盛雅加了 500 件急单,要加班,大家有点担心。”
“500 件急单?加班?” 李建国愣了,“我咋不知道?我刚跟林董聊完,盛雅是加了订单,可没说急单啊,就是让咱们月底前赶完,现在的人手完全够,不用加班。”
这话一出口,车间里瞬间安静了,接着就爆发出一阵哄笑。老张拍着大腿说:“哎呀!我就说嘛,肯定是传错了!小王,你这消息也太不靠谱了,害得我还担心陪不了孙子呢!” 小王脸一红,挠着头说:“我、我是听商务部的小李说的,他说您要让咱们加班……”
“你肯定是听错了!” 李建国笑着说,“我刚才去商务部,周部长还跟我说,这 500 件订单不用急,让咱们慢慢做,保证质量就行。再说了,就算真要加班,我也会提前跟大家商量,哪能偷偷安排?”
正说着,商务部的小李正好来生产部送订单明细,听到这话赶紧走过来说:“李哥,对不起,都怪我!我跟同事聊天,说您可能要调配人手赶订单,结果被小王听成‘要加班’了,还传错了数量 —— 盛雅加的是 500 件没错,可真不是急单!”
小王这下更不好意思了,低着头说:“对不起,李哥,小李,我不该乱传消息,还传错了,让大家担心了。”
李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没事,下次听消息听全了再传,别半截就跑,不然还得闹笑话。不过也多亏了你这‘乌龙消息’,让我知道大家担心加班,以后有订单变动,我肯定第一时间跟大家说清楚,不让大家瞎猜。”
后来,李建国还特意在车间开了个小会,跟大家说清楚订单的情况:“盛雅加的 500 件卫衣,月底前赶完就行,咱们不用加班,也不用调散户,大家按平时的节奏做,保证质量就好。要是谁有困难,比如要陪家人,提前跟我说,咱们好调整排班。”
大家一听不用加班,都松了口气,车间里又恢复了平时的热闹。小王还主动跟大家道歉:“以后我再也不乱传消息了,要是有啥不清楚的,我先问李哥,保证不闹乌龙。”
这事被小吴知道后,也写进了趣事栏,标题是 “生产部的‘悄悄话乌龙’:500 件订单传成急单,吓坏一群人”,还配了一张小王挠头道歉、李建国笑着拍他肩膀的照片。下面的留言也很热闹 —— 周梅留言:“以后商务部传消息,一定找李哥当面说,免得再被传错!” 林天宇留言:“小王这‘消息灵通’的本事,下次可以去后勤部帮忙整理趣事了!” 华雄腾则留言:“有问题及时沟通,才是解决误会的最好办法 —— 这乌龙闹得好,闹醒了大家‘遇事多问’的意识!”
趣事栏里的 “人间烟火”
现在的公司趣事栏,几乎成了员工们每天必看的 “快乐源泉”—— 除了李建国和张阿姨的趣事,还有 “小李(商务部)对接客户时把‘定金’说成‘订金’,急得满头汗,客户却笑着说‘没事,我懂’”“老郑(后勤)给办公室换绿植,把仙人掌放在林董桌上,结果林董被扎了手” 等趣事,每一条都透着公司的 “烟火气”。
有一次,盛雅的赵总监来公司对接业务,特意跟林天宇说:“你们公司的趣事栏太有意思了,我每天都看,现在我们公司的人都知道,天宇民生有个‘认错样品的李哥’和‘帮倒忙的张阿姨’,都说你们公司氛围好,员工都实在。”
林天宇笑着说:“都是员工们的日常小事,没想到还能让你们喜欢。” 华雄腾也补充道:“公司嘛,就是要有点‘小吵小闹’,才有意思。这些趣事,不仅能让员工们开心,还能让合作方看到咱们的真实 —— 咱们就是一群实在人,干实在事,没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
确实,这些看似 “闹笑话” 的趣事,背后藏着的是员工们的真诚和温暖 —— 李建国认错样品,是因为他对工作认真,怕耽误进度;张阿姨拿错工装,是因为她热心,想帮忙挑线头;两人一起弄砸红烧肉又补救,是因为他们都想让大家吃得开心;小王传错订单消息,也是因为担心工作进度,怕耽误事。这些 “不完美” 的小事,反而让公司更像一个 “家”—— 家里的人会闹笑话,会犯错误,却会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一起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
现在,趣事栏还在更新,每天都有新的 “小插曲” 被记下来 —— 可能是李建国又忘了戴眼镜,把蓝色的线当成了黑色的;可能是张阿姨又帮错了忙,却意外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是小王又听错了消息,闹出了新的乌龙。但不管是什么,都透着一股 “人间值得” 的温暖。
就像华雄腾在趣事栏的第一条留言里写的:“公司的成功,不只是看订单多少,更要看员工们是否开心,是否把这里当成家。这些趣事,就是‘家’的证明 —— 有笑有闹,有温有暖,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而林天宇每次看趣事栏,都会想起创业初期的艰难,想起那些一起熬过困难的日子,心里满是感激 —— 他知道,正是这些 “小吵小闹” 和 “不完美”,才让天宇民生变得独一无二,变得充满生机,变得像一个真正的 “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从街头醉到事业新(http://www.220book.com/book/W2N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