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资本化浪潮中的初心与协作
第一章 意外的 “上市邀约”:国营影子下的新考题(第一部分)
五月的晨光像一层细腻的金纱,轻轻铺满天宇民生的厂区。门口那块崭新的 “省级民生企业” 铜牌,边缘还带着未完全褪去的金属光泽,在阳光下折射出柔和的光晕。铜牌下方的水泥花池里,两盆盛开的粉色月季开得正艳,翠绿的枝叶舒展着,将铜牌衬托得格外醒目 —— 这是编外加工组的张阿姨昨天特意从家里小院移栽过来的,她凌晨五点就起床挖花、装盆,还细心地在花盆外贴了张红色纸条,上面写着 “贺天宇获省奖,愿花开富贵”,字里行间满是朴素的心意。
张阿姨此刻正带着五六个编外加工组的农村妇女,在铜牌前兴奋地拍照。她们穿着自己最体面的衣服:王婶穿了件藏青色的碎花衬衫,是去年儿子结婚时买的;李姐则套了件浅灰色的针织衫,袖口还细心地缝了朵小花;就连平时最节俭的赵阿姨,也找出了压箱底的蓝色外套,领口处虽然有些起球,却被熨烫得平平整整。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刚领到的编外加工工资单,脸上带着腼腆又自豪的笑容 —— 这是她们第一次靠自己的手艺赚到 “体面钱”,而 “省级民生企业” 这块铜牌,让她们觉得自己的工作也有了 “大意义”。
“阿姨,您往左边挪一点,阳光正好照在脸上,拍出来气色好!” 小李举着自己的白色手机,不停地调整拍摄角度。她特意下载了拍照软件,还研究了 “人像模式”,想把大家最美的样子拍下来。为了这次拍照,她可没小看,相反很重视呢,早上特意提前半小时到厂,帮张阿姨给月季浇水,还找后勤部借了块浅米色的布当背景,怕水泥地的灰色影响照片效果。
“哎,好!” 张阿姨笑着应道,小心翼翼地调整姿势,生怕碰坏了身边的月季。她身后的王婶忍不住拉了拉李姐的衣角,小声说:“你看这铜牌多亮,咱们以后也是‘省级企业’的人了,说出去多有面子!” 李姐点点头,眼睛里闪着光:“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昨天还说,以后再也不觉得我在家做刺绣是‘瞎忙活’了,还说要帮我把绣好的花纹拍给邻居看呢!”
小李按下快门的瞬间,“咔嚓” 一声,将这满是喜悦的场景定格。可还没等她把照片发给大家,后勤部的小王就从办公楼方向急匆匆地跑过来,手里攥着个蓝色的文件夹,文件夹边缘被他捏得有些发皱。他跑得满头大汗,额前的头发都湿透了,贴在脑门上,一边跑一边喊:“小李!快帮我叫下林总!商务局的李局长来了,还带了两位穿西装的同志,说是国资办的,说有特别重要的事要谈,让林总马上过去!”
小李心里猛地一怔,手里的手机差点滑落在地。她赶紧扶住手机,脑子里飞速回想 —— 前几天李局长还特意打电话来,说要帮公司申请 “市级就业扶持先进单位”,还让她整理编外加工组的就业数据,怎么才隔了三天,就突然带国资办的人来?而且听小王的语气,事情似乎很紧急。
“小王,你别急,慢慢说,李局长现在在哪?” 小李稳了稳心神,拉着小王的胳膊,让他放慢脚步。编外加工组的妇女们也停下了拍照,纷纷围过来,眼里满是好奇 —— 商务局的局长亲自来,还带着国资办的人,难道是有什么好政策?
“就在办公楼一楼大厅,跟华老在说话呢!” 小王喘着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华老本来是来拿编外模式的报表,正好碰到他们,现在正陪着他们等林总。李局长说事情特别急,关乎公司未来的发展,必须当面跟林总谈。”
小李一听华老也在,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她赶紧对张阿姨说:“阿姨,我先去叫林总,等下再帮你们拍剩下的照片,好不好?” 张阿姨连忙点头:“快去快去,别耽误了正事!我们在这等你,你忙完了再来。”
小李跟着小王快步往办公楼跑,路过生产车间时,还不忘隔着窗户朝里面喊了一声:“林总!李局长和国资办的同志来了,在一楼大厅等您!” 车间里的缝纫机声瞬间停了几秒,随后又恢复了之前的节奏,但小李能看到,不少员工都抬起头,眼里满是疑惑 —— 国资办的人来公司,还是头一遭。
林天宇此刻正在二楼办公室里,弯腰整理着编外模式的月度报告。办公桌上堆满了厚厚的资料:左边是编外加工组的生产数据,记录着每个成员的加工数量、合格率;中间是编外运输队的运输台账,详细标注着每批货物的出发时间、到达时间、破损情况;右边则是编外营销小队的销售报表,红色的 “月销售额增长 20%” 字样格外醒目。他手里拿着一支红色的签字笔,正逐条核对数据,时不时在报表上圈画、批注,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部分视线,他却浑然不觉 —— 再过半小时,他要去车间开月度例会,得把这些数据提前梳理清楚,跟员工们汇报编外模式的成果。
听到小李的喊声,林天宇手里的笔顿了一下,随即立刻起身。他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浅灰色衬衫,又快步走到镜子前,理了理有些凌乱的头发 —— 接待政府领导和国资办的同志,形象得整洁些。做完这一切,他才快步走出办公室,沿着楼梯往下走。
刚走到一楼楼梯口,林天宇就看到了李局长一行人。李局长穿着一身藏青色的中山装,领口处系着一条深红色的领带,显得精神矍铄;他身边站着两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左边的男人穿着深灰色西装,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文件袋,面容沉稳;右边的男人则穿了件深蓝色西装,胸前别着枚银色的钢笔,眼神锐利却不失温和。华老正站在他们身边,手里拿着一份编外模式的报表,似乎在跟他们介绍着什么。
“李局长,您怎么突然来了?怎么不提前打个电话,我好去门口接您,让您在大厅等,实在不好意思。” 林天宇快步走上前,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主动伸出手,与李局长紧紧握手。他能感觉到李局长的手很温暖,握得也很有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亲切感。
“跟你还客气什么?” 李局长拍了拍林天宇的肩膀,语气里带着熟悉的爽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我也是临时接到任务,早上刚开完美团会,就赶紧带着王主任和赵科长过来了,怕晚了耽误你们的事。” 他侧身让了让,把身边的两位男人介绍给林天宇,“我给你介绍下,这两位是市国资办的王主任和赵科长,专门负责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对接工作。这次来,就是跟你谈关于你们公司上市的事。”
“混合所有制企业?上市?” 林天宇心里猛地一震,握着王主任的手都微微顿了一下。他之前确实有过让公司上市的想法,但那是计划在明年 —— 等 “匠造系列” 的外贸渠道稳定下来,编外模式的规模再扩大一些,公司的营收和利润达到更稳定的水平后,再自主推进上市流程。可现在,不仅上市的时间提前了,还涉及到 “混合所有制”,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甚至有些打乱了他原本的规划。
王主任似乎察觉到了林天宇的惊讶,他温和地笑了笑,手上的力道也放轻了些:“林总,我们这次来,是带着诚意的。之前我们对天宇民生做了详细的调研,无论是你们的环保工艺,还是编外就业模式,都符合市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所以才想跟你们深入聊聊。”
赵科长也补充道:“林总,咱们先去办公室谈,这里人多,有些细节不方便说。我们带来了详细的方案,您看完之后,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咱们再慢慢沟通。”
林天宇这才回过神,连忙点头:“对对对,咱们去办公室谈,快请!” 他侧身引路,带着李局长、王主任、赵科长和华老往二楼的办公室走。楼梯间里,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咚咚” 地响着,既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 —— 上市,这是多少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现在机会突然摆在面前,他却需要时间来消化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走进办公室,林天宇连忙给众人倒茶。他拿起茶几上的青瓷茶杯,仔细地清洗了一遍,才放上茶叶 —— 这是华老上次带来的明前龙井,平时他舍不得喝,只有重要客人来才拿出来。滚烫的开水注入杯中,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办公室里的紧张氛围似乎也被这茶香冲淡了几分。
李局长坐在沙发上,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笑着说:“天宇,你这茶不错,比我办公室的好茶还香。看来你平时也是个懂生活的人,难怪能把公司的工艺做得这么精细。”
林天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是华老送的,我平时也很少喝,今天您来了,正好一起尝尝。” 他坐在李局长对面的椅子上,目光不自觉地落在王主任放在茶几上的黑色文件袋上 —— 那里装着关于公司上市的方案,他心里既想立刻打开看,又有些犹豫,怕方案内容与自己的预期差距太大。
李局长似乎看穿了林天宇的心思,他放下茶杯,从王主任手里拿过那个黑色文件袋,又从里面取出一份红色封面的文件,轻轻推到林天宇面前。文件封面是厚厚的烫金纸,上面 “天宇民生混合所有制上市建议书” 十二个大字格外醒目,字体周围还印着精致的花纹,一看就格外正式。
“天宇,你先看看这份建议书,里面详细写了国资办的注资方案、股权结构、上市后的管理模式,还有能给你们提供的资源支持。” 李局长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这不是一份普通的文件,而是关乎你们公司未来十年、二十年发展的重要决策,你一定要认真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问我们。”
林天宇深吸一口气,伸出手,轻轻拿起那份红色封面的建议书。指尖触碰到封面的瞬间,他能感觉到纸张的厚重,仿佛握住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缓缓翻开第一页,目光落在 “国资办拟以现金方式注资,持有天宇民生 20% 股权” 这一行字上,心里又是一震 ——20% 的股权,这意味着国有资本将成为公司的重要股东,而公司的性质,也将从纯粹的民营企业,变成 “国有 + 民营” 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他继续往下翻,目光快速扫过 “股权结构”“治理机制”“资源支持” 等章节,脑子里却在飞速思考:引入国有资本,能给公司带来哪些好处?又会有哪些潜在的风险?公司现有的管理模式、工艺标准,会不会因为国有资本的加入而改变?一个个问题在他脑海里盘旋,让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华老坐在旁边,看出了林天宇的纠结,他轻轻拍了拍林天宇的肩膀,语气温和:“天宇,别着急,慢慢看。有什么想法,咱们一起商量,李局长和王主任他们也不是来逼你做决定的,就是想跟你坦诚地沟通,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林天宇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这份建议书。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 “沙沙” 声,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缝纫机声,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却又真实地发生着 —— 一场关于天宇民生未来命运的重要谈判,就这样在这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悄然拉开了序幕。
他知道,接下来的沟通,将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抓住眼前的机遇,也要守住公司的初心,不能因为上市的诱惑,而丢掉了 “环保工艺” 和 “编外就业” 这两个支撑公司走到今天的根本。
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落在那份红色的建议书,也落在林天宇的脸上。他的眼神渐渐从最初的惊讶,变得越来越坚定 —— 无论最终的方案如何,他都要为公司、为员工,争取到最好的结果,让天宇民生在资本化的浪潮中,走得更稳、更远。
(http://www.220book.com/book/W2N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