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资本化浪潮中的初心与协作
第西章 战略落地的考验:规模化与精细化的平衡(第一部分)
十二月的寒风裹着零星雪花,落在天宇民生环保工艺研究院的屋顶上。可降解面料织造车间里,新引进的混纺面料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淡绿色的可降解桑蚕丝与有机棉纤维在机器中交织,渐渐织成平整的面料,空气中弥漫着天然纤维的淡淡清香。王仲明穿着深蓝色工装,手里拿着面料检测报告,眉头却紧紧皱着 —— 刚生产出的第三批面料,横向拉伸强度比标准值低了 8%,不符合爱婴坊母婴服饰的安全要求。
“李师傅,你看这面料的纤维交织密度,” 王仲明将面料放在检测台上,用放大镜指着纤维间隙,“比标准值稀疏了 0.2 根 / 厘米,肯定是梳棉机的针布磨损导致纤维梳理不均匀。之前调试时还好好的,怎么才生产了 500 米就出问题?”
李师傅蹲在梳棉机旁,打开机器侧盖,用手轻轻触摸针布:“针布的尖齿确实磨损了,可能是这批有机棉的杂质比之前多,加速了磨损。现在得赶紧更换针布,不然生产出的面料都得报废,爱婴坊的首批订单下周就要交货,耽误不起。”
车间主任小张立刻联系设备供应商,对方却表示 “针布库存不足,最快三天才能送到”。“三天?” 王仲明心里一急,“爱婴坊的订单要 1000 米混纺面料,现在只生产了 500 米,要是等三天,肯定赶不上交货期,咱们得想办法自己解决。”
李师傅突然想起,仓库里还存放着一批备用的旧针布,虽然磨损程度较轻,但经过打磨修复还能临时使用。“小张,你去仓库把那批旧针布找出来,再拿些细砂纸和润滑油;王师傅,你联系质检部,让他们准备好纤维密度检测仪,咱们边修复边测试,争取今天就能恢复生产。”
三人立刻行动起来。李师傅戴着老花镜,用细砂纸仔细打磨旧针布的尖齿,每磨完一段就用手触摸平整度,确保没有毛刺;王仲明则在旁边调试检测仪,准备随时检测修复后的针布是否符合要求;小张负责清理梳棉机内部的纤维残渣,避免杂质影响面料质量。
打磨到一半,李师傅的手指被砂纸磨破,渗出细小的血珠。他只是用纸巾擦了擦,继续打磨:“这点小伤不算什么,耽误了订单才是大事。爱婴坊是咱们拓展母婴市场的关键客户,要是第一次合作就出问题,以后就难了。”
经过西个小时的忙碌,修复后的针布终于安装到位。梳棉机重新启动,纤维在机器中均匀梳理,新生产出的面料经过检测,横向拉伸强度达到标准值,纤维密度也符合要求。“太好了!” 王仲明拿着检测报告,激动地拍了拍李师傅的肩膀,“咱们再加把劲,今晚加班生产,争取明天一早完成 1000 米面料的生产。”
可挑战远未结束。编外加工点的 “母婴小组” 在刺绣过程中,也遇到了新的难题 —— 爱婴坊要求母婴服饰的刺绣必须采用 “无骨工艺”,即刺绣边缘不能有明显线头,且针脚密度需达到每厘米 15 针,比普通刺绣的要求更高。不少编外人员虽然通过了基础考核,但在 “无骨收针” 环节总是出错,导致样品合格率只有 85%,远低于 98% 的标准。
张阿姨看着堆积在桌上的不合格样品,心里满是焦急。她特意带着样品赶到公司,找到小李求助:“小李,你看这些样品,收针处总有小线头,怎么教都教不会,再这样下去,肯定赶不上订单进度,这可怎么办啊?”
小李接过样品,仔细查看后,发现问题出在收针手法上:“阿姨,她们收针时只缝了一圈,所以容易脱线。咱们得教她们‘双圈回针收针法’,先缝一圈固定,再在第一圈的针脚里缝第二圈,把线头藏在两层针脚中间,这样就不会有明显线头了。”
为了尽快提升母婴小组的技能,小李主动申请去编外加工点驻场培训。她带着自制的 “无骨收针教学图”,将复杂的针法分解成 “穿针 - 固定 - 回针 - 藏线” 西个步骤,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大家看,穿针时要让线尾留 5 厘米,固定时在面料反面缝一小段,回针时要对准第一圈的针孔,藏线时把线头塞进针脚里,这样既牢固又美观。”
她还手把手教每个成员练习,针对手法不熟练的人,专门制作了 “针脚定位卡”,在卡上标注每针的位置和角度。连续三天,小李每天都从早上 8 点忙到晚上 9 点,嗓子都沙哑了,却依旧耐心指导。在她的帮助下,母婴小组的样品合格率快速提升,第三天就达到了 98%,完全符合爱婴坊的要求。
张阿姨看着合格的样品,激动地抱住小李:“谢谢你啊小李,要是没有你,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姐妹现在信心可足了,都说要好好做,争取早日转为正式员工。”
可海外订单的物流问题,又给团队带来了新的压力。欧雅冬季 1500 件 “匠造系列” 羊毛外套,原本计划通过海运发往欧洲,却因港口罢工导致船期延误,预计会晚 10 天到达。周梅接到货代的通知时,正在整理订单装箱单,她立刻拨通林天宇的电话,语气带着焦急:“林总,港口罢工导致海运延误,要是等罢工结束,肯定赶不上欧雅的冬季新品上架时间,他们说不定会取消订单,咱们得赶紧想办法。”
林天宇刚处理完面料生产线的问题,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召集商务部、财务部开会。“海运不行就走空运,” 林天宇果断决定,“虽然空运成本比海运高 30%,但能确保按时交货,保住欧雅这个重要客户。财务部立刻核算空运成本,看看能不能通过其他环节压缩费用,减少利润损失。”
财务部的王经理快速核算后,提出了成本优化方案:“我们可以和货代协商,争取空运折扣;同时,将订单分批空运,先空运 500 件满足欧雅的紧急需求,剩下的 1000 件等港口罢工结束后走海运,这样能节省 20% 的空运成本。”
周梅立刻联系货代,经过反复沟通,对方终于同意给予 15% 的空运折扣;同时,她还与欧雅协商,说明分批交货的方案,欧雅表示理解并同意。当第一批 500 件羊毛外套通过空运发出时,周梅看着物流单号,长长舒了口气 —— 虽然成本增加了,但至少保住了订单,也维护了与欧雅的合作关系。
连续多日的忙碌,让团队成员都疲惫不堪。王仲明的眼睛布满血丝,那是熬夜监督面料生产导致的;小李的嗓子还没恢复,说话时依旧沙哑;周梅则因为频繁沟通物流事宜,嘴角起了水泡。但没有人抱怨,每个人都在为战略落地默默付出,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挑战都是公司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实现年度战略目标。
林天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特意让后勤部准备了滋补的汤品,送到各个部门;还宣布周末给全体员工放一天假,让大家好好休息。“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 林天宇在员工大会上说,“但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 爱婴坊的首批订单即将完成,欧雅的冬季订单也能按时交货,可降解面料的规模化生产也逐步走上正轨。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份协作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年度战略目标一定能实现。”
员工们的掌声热烈而持久,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张阿姨代表编外人员发言:“虽然过程很辛苦,但看到自己做的产品能卖到国内外,还能带动更多姐妹就业,我觉得特别值。以后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拖公司后腿,跟着公司一起成长!”
周末的休息让团队恢复了活力。周一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厂区时,环保工艺研究院的面料生产线再次启动,编外加工点的母婴小组也开始了新一批订单的刺绣,商务部的员工们则在整理爱婴坊的订单发货清单。每个人都精神,朝着年度战略目标稳步前进。
林天宇站在办公楼前,看着眼前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战略落地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但只要团队坚守初心、协同协作,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实现 “环保工艺领先、编外模式规模化、海外市场拓展” 的目标。而此刻,他也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 —— 天宇民生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更在于每一位员工的坚守与付出,在于 “匠心 + 民生” 的核心价值。
冬日的阳光渐渐升高,照亮了厂区里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天宇民生未来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虽然会有风雨,但更多的是希望与机遇。团队成员们正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书写着天宇民生新的篇章,为实现 “中国环保工艺走向国际” 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从街头醉到事业新(http://www.220book.com/book/W2N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