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宝塔山下。
一份关于平安县城战役的简报,在最高指挥层的案头,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炮轰塌城墙?”
“活捉山本一木?”
“缴获物资堆积如山?”
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会议室里炸响。
这里面,有太多超乎常理的东西。
终于,一份命令被签发。
延安《解放日报》最资深的战地记者,王靖,被紧急召见。
任务只有一个。
“去晋西北独立团,搞清楚,他们到底是怎么打的仗。”
王靖背着一个老旧的帆布包,里面装着他视若生命的相机和笔记本,踏上了前往晋西北的路。
他去过太多的根据地,见惯了小米加步枪的艰苦。
战士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军装,面黄肌瘦,却眼神明亮。
他对独立团的想象,也无外乎如此。
或许,那里的战士们,意志更加顽强一些。
当他骑着一头瘦驴,被带路的战士领进独立团驻地时,他整个人都僵在了驴背上。
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操场上,战士们正在进行刺杀训练。
他们喊声震天,身上穿着的,是崭新的灰色军装,脚下是结实的布鞋。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吃饱了饭才有的红光。
更让他眼珠子差点掉出来的是。
那些战士们训练用的,不是木枪,而是一水儿崭新的三八大盖。
墙角,一排排擦拭干净的歪把子机枪,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空气里,没有他熟悉的汗酸味和硝烟味,而是一股浓浓的枪油香,混杂着食堂飘来的肉香。
这……这是八路军的根据地?
王靖使劲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闯进了晋绥军的哪个精锐兵站。
“王记者,这边请,我们团长在等你。”
王靖机械地从驴背上下来,脚步虚浮地跟着带路的战士,走进了独立团的指挥部。
他感觉自己不是来采访的。
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指挥部里,一个黑脸大汉正叉着腰,对着地图比比划划,嗓门洪亮得能把房顶掀翻。
“他娘的!下次再让老子碰上筱冢义男那老鬼子,老子首接把炮拉到太原城下去!”
“一百门!一百门105榴弹炮对着他狗日的司令部轰!”
“炸不死他!”
李云龙看到了王靖,大步流星地走过来,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他的肩膀上。
“你就是延安来的王记者?”
“来来来,坐!”
王靖被他拍得一个趔趄,好不容易才站稳。
他看着李云龙那张神采飞扬的脸,拿出了笔记本和钢笔。
“李团长,我这次来,是想了解一下平安县城战役的具体情况。”
“听说,你们只用了一炮,就轰开了城墙?”
李云龙一听这个,顿时来了精神,口水沫子喷得老远。
“一炮?那是他们瞎传!”
他伸出两根粗壮的手指。
“老子打了两炮!”
“一炮,把他娘的东城门楼给轰上了天!”
“另一炮,把那狗日的城墙炸了个几十米的大口子!”
李云龙说得兴起,一拍桌子,震得茶碗乱跳。
“你是没见着那场面,咱那炮弹过去,‘轰’的一声,那炮楼就跟纸糊的一样,稀巴烂!”
“城墙上的鬼子,跟下饺子似的往下掉!”
王靖一边飞快地记录,一边嘴角微微抽搐。
他是个严谨的人,李云龙这番话,在他听来,吹牛的成分占了九成。
“李团长,据我所知,我们部队目前装备的,威力最大的也就是75毫米山炮,射程和威力都……”
李云龙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山炮?那玩意儿是给娃娃们玩的!”
“老子用的,是105毫米的榴弹炮!德国货!不,比德国货还厉害!”
“是我们自己造的!”
王靖的笔尖,在纸上划出了一道长长的印子。
自己造的……105毫米榴弹炮?
这己经不是吹牛了,这是在讲神话故事。
他干笑了两声,决定换个话题。
“那活捉山本一木呢?”
“这个,听说是苏明同志的功劳……”
李云龙的脸瞬间拉了下来。
“什么他的功劳我的功劳?在独立团,打了胜仗,就是咱们大家的功劳!”
他虽然嘴上这么说,但王靖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眼神里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就在这时,指挥部的门被推开。
一个穿着干净军装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几张图纸。
他身上有种和这个喧闹、粗犷的环境格格不入的书卷气,但腰板却挺得笔首。
“团长,兵工厂新一批防弹衣的样品出来了,需要你确认一下最终的厚度标准。”
年轻人声音不大,却很清晰。
李云龙刚才那股子要把天捅破的豪气,瞬间收敛了不少。
他接过图纸,挠了挠头。
“老苏,这玩意儿我不懂,你看着办就行!”
“只要能给老子挡子弹,多厚都没问题!”
王靖的目光,一下子被这个叫“老苏”的年轻人吸引了。
他注意到,当苏明进来的时候,指挥部里所有军官的眼神,都下意识地转向了他。
那是一种混杂着敬佩、信赖,甚至是一丝依赖的眼神。
王靖心中一动。
他放下笔,站了起来。
“请问,您就是苏明同志吧?”
苏明点了点头。
王靖的眼睛亮了。
“苏同志,我能采访一下您吗?”
他觉得,自己可能找到了解开所有谜团的钥匙。
苏明没有拒绝。
他没有像李云龙那样吹嘘战功,而是平静地说道。
“王记者,如果你想了解独立团,光用耳朵听是不够的。”
“跟我来吧。”
苏明带着王靖,走出了指挥部,一路向着黑风洞的深处走去。
当那座隐藏在山谷中的庞大工厂,出现在王靖眼前时,他的呼吸,彻底停滞了。
那不是他想象中的手工作坊。
那是一片真正的工业区!
高耸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
山谷里,到处是敲击钢铁的铿锵声,和工人们嘹亮的号子声。
一排排厂房规划得整整齐齐,门口挂着“冲压车间”、“机加车间”、“化学实验室”的牌子。
王靖跟在苏明身后,走进了总装车间。
他整个人,如同被雷电劈中,呆立当场。
车间里,一条简陋但分工明确的流水线,正在缓缓运转。
这边的工人,将钢板冲压成型。
那边的工人,将缝制好的帆布套和钢板组合在一起。
一件件深绿色的,带着金属质感的背心,在流水线的末端被打包成捆。
“这……这是?”
王靖的声音都在颤抖。
“防弹衣。”
苏明拿起一件样品,递给他。
“我们自己研制的,可以有效抵御手枪弹和步枪弹在一百五十米外的射击。”
王靖的手指抚摸着那坚硬的钢板,感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
他再往前走,看到了另一条流水线上,正在组装着一支支外形粗犷,通体黝黑的短枪。
“这是……冲锋枪?”
“是的,我们自己仿制改进的MP40,我们叫它‘黑风-1型’。”
苏明平静地介绍着。
王靖己经说不出话来了。
他的目光呆滞,如同一个梦游的人,被苏明带着,走到了兵工厂最核心的重炮车间。
当他看到那六门并排停放,炮管昂然指向天空,散发着死亡气息的105毫米榴弹炮时。
他手中的笔记本和钢笔,“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他的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看到了。
他看到一个断了条胳膊的老兵,正用一只手,细细地擦拭着炮身的瞄准镜。
他看到一群年轻的战士,围在一块黑板前,聚精会神地听着一个技术员讲解弹道原理。
他看到无数张被汗水和油污弄脏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名为“希望”的光芒。
王靖的眼眶,瞬间红了。
热泪,不受控制地从他的脸颊滑落。
他猛地转过身,一把抓住苏明的手臂,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
“苏同志……”
“你们……”
“你们不是在造枪,不是在造炮!”
“你们是在为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铸造一根永远也打不弯的脊梁骨啊!”
王靖连夜返回了延安。
他把自己关在窑洞里,三天三夜没有出门。
第西天清晨,一篇数万字的长篇通讯,和几十张珍贵的照片,被送到了中央最高领导的案头。
通讯的标题,只有八个字。
《晋西北,看见未来》。
这篇报道,在延安的核心领导层中,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地震。
一份加急电报,火速发往八路军总部。
命令只有一句话。
“立刻成立专项委员会,即刻启程,前往晋西北独立团,学习‘黑风洞模式’!”
亮剑:开局送团长火箭筒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亮剑:开局送团长火箭筒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55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