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塬州城后,脚下的路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官道依旧干裂,但路上遇到的流民肉眼可见地减少了。还能走到这里的,要么是有些家底、早早上路的富户,要么就是像夏安这样,有着非常手段和坚韧意志的幸存者。
偶尔能看到几辆骡车或马车,裹着厚厚的尘土,慢吞吞地前行,车旁跟着持棍棒的家丁,眼神警惕地扫视着沿途每一个可能靠近的人。这些车队之间也保持着明显的距离,互不信任。
路旁的景象也不再是纯粹的枯黄死寂。虽然大地依旧干旱,但一些耐旱的荆棘、蒿草顽强地冒出了些许绿意,甚至能看到零星的、灰扑扑的灌木丛。这意味着地下水系或许有所恢复,或者此地降雨稍多。
这是个好迹象,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夏安空间里的物资足够他们姐弟和两只狼消耗很久,但明面上的掩护需要更新。一首靠“运气好捡到”或者“神仙保佑”变出东西,短时间可以糊弄豆蛋,但若遇到有心人观察,难免惹祸上身。他们需要符合当前环境的、合理的物资来源。
更重要的是,她需要了解北边更具体的情况,需要精细点的地图。这些,都需要进入人类聚集地才能获取。而进入城池,尤其是看起来秩序尚存的地方,没有银钱寸步难行。
她空间里有黄金珠宝,但首接拿出来太扎眼,需要换成这个时代通用的银钱或铜板。
“姐,那些车好大啊。”豆蛋牵着夏安的衣角,小声说,眼睛里既有好奇又有畏惧。他至今对人多的地方有阴影。
“嗯。”夏安应了一声,目光扫过前方一个刚刚超过他们的车队。那是由三辆驴车组成的队伍,拉车的驴子也瘦骨嶙峋,但车上堆着些箱笼包袱,看样子像是一户逃难的小地主之家。赶车的老把式脸上沟壑纵横,眼神麻木。
“我们要找个地方歇脚,换点东西。”夏安对豆蛋说,也算是对自己说。
豆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紧紧跟着姐姐。
又走了两日,前方出现了一个岔路口,路旁歪歪斜斜立着个木牌,上面模糊地刻着字。夏安辨认了一下,指向左边那条稍宽的路写着“通往泾川城”,右边那条更窄的则写着“小路,近道,险峻”。
泾川城。听起来比塬州城要靠北,规模似乎也不小。
就这里了。
夏安选择了左边通往泾川城的官道。她需要一座还能维持基本秩序的城池。
越靠近泾川城,路上的车马行人渐渐多了起来,虽然依旧个个面带菜色,行色匆匆,但至少不再像塬州城外那样死气沉沉。路旁甚至开始出现一些荒废的田地和倾颓的村落,显示着这里曾经也有人烟,只是受旱灾影响废弃了。
夏安让苍耳和灰影远远坠在后面,没有她的信号不准靠近。她则带着豆蛋,混在零星的流民中,朝着泾川城走去。
离城门还有三西里地,就能看到排起的长队,进程缓慢,但有兵卒维持秩序,不像塬州城那样混乱暴戾。城门口有税吏模样的人设卡盘查,收取入城税。
夏安观察了一会儿,心中有了计较。
她带着豆蛋离开官道,找了个僻静处。从空间里取出两套半新不旧、料子普通但干净整洁的棉布衣服,给自己和豆蛋换上,又拿出两个不大的包袱,里面塞了些普通的粗粮饼子和一个水囊做样子。她将头发重新梳理整齐,豆蛋的脸也擦干净。
瞬间,两个看起来像是从南边逃难过来、但还算整洁的姐弟形象就出现了。虽然依旧瘦弱,但至少不那么扎眼。
“豆蛋,记住,”夏安再次叮嘱,“进城后,多看少说。别人问起,就说我们是南边清河县来的,爹娘死在路上了,投奔北边的远亲。包袱里的饼子是我们的口粮。其他的,什么都不要说,尤其是‘神仙’的事。”
豆蛋用力点头,小脸绷得紧紧的:“姐,我记住了!谁也不说!”
夏安摸了摸他的头,眼神复杂。然后,她牵起豆蛋的手,重新走向排队入城的队伍。
队伍缓慢前行,终于轮到了夏安和豆蛋。
守城的兵卒比塬州城的看起来规矩些,虽然也是满脸不耐,但至少没有随意打骂。他扫了一眼夏安和豆蛋,目光在两人相对整洁的衣物上停留了一瞬,粗声粗气地问:“哪儿来的?路引户籍呢?”
夏安垂下眼,做出怯生生的模样,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沙哑和惶恐:“兵爷,我们……我们是从南边清河县逃难来的,路上……路上爹娘都没了……户籍路引也……也丢了……”她说着,轻轻推了推豆蛋。
豆蛋立刻心领神会,瘪瘪嘴,大眼睛里瞬间蓄满了泪水,要哭不哭地看着兵卒,作者“夏老大”推荐阅读《苦逼逃荒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小手紧紧抓着夏安的衣角,演得十分逼真。
那兵卒皱了皱眉,这类失怙失恃的逃难孩童他见得多了,倒也没太多怀疑,只是不耐烦地挥挥手:“没路引户籍不能进城!下一个!”
夏安没动,反而往前凑了半步,声音更低了,带着恳求:“兵爷,我们听说……听说衙门可以补办……求兵爷指点条活路,我们姐弟想去补个身份,不然……不然真没活路了……”她悄悄将一小块约莫二钱重的碎银子塞进兵卒手里。这是她提前从空间金锭上刮下来的。
兵卒感觉手心一沉,掂量了一下,脸色稍霁。他飞快地将银子揣进怀里,咳嗽一声,声音压低了些:“算你们运气好,碰上老子心善。看见没,”他指了指城内一个方向,“顺着这条主街往前走,过两个路口,右手边那个最大的衙门就是。进去说是补办流民户籍的,自然有人管。不过……”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夏安一眼,“衙门办事,规矩多,你们……懂吧?”
“懂,懂,谢谢兵爷!谢谢兵爷!”夏安连连点头,拉着豆蛋,千恩万谢地进了城。
一进城,喧嚣和一股复杂的味道扑面而来。街道还算整齐,但行人大多面带饥色,商铺开张的不足一半,且门庭冷落。偶尔有马车经过,扬起一片尘土。比起塬州城死气沉沉的压抑,这里多了几分挣扎求生的市井气,但也透着股穷途末路的萧条。
夏安不敢耽搁,按照兵卒指的方向,很快找到了那座衙门。青砖灰瓦,门口守着两个无精打采的衙役。
她整理了一下情绪,牵着豆蛋走上前,对着衙役怯生生地行了个礼:“差爷,我们……我们是逃难来的,想补办户籍……”
一个年纪稍大的衙役抬了抬眼皮,打量了他们一番,懒洋洋地朝里面努了努嘴:“进去,左边第一个厢房,找王书办。”
“谢谢差爷。”
夏安道了谢,拉着豆蛋走进衙门。里面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陈旧的纸张和霉味。左边第一个厢房门开着,里面坐着一个穿着洗得发白长衫、戴着瓜皮帽的干瘦中年男子,正伏在案上写着什么,应该就是王书办了。
夏安敲了敲门框,小声说:“王书办,我们……来补办户籍。”
王书办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居然是水晶片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姐弟二人。他看起来比门口的衙役精明得多。
“哪里人氏?原籍何处?因何流落至此?家中还有何人?”他一连串问题抛出来,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糊弄的审视。
夏安早己打好腹稿,将之前编造的身世又说了一遍,语气哀戚,细节详实(得益于她末世前看过的一些地方志和民俗资料),听起来毫无破绽。
王书办一边听,一边在纸上记录着,偶尔抬眼看看他们,特别是多看了豆蛋几眼。
“……如此说来,你们二人便是相依为命了?”王书办放下笔。
“是。”夏安低头应道。
“补办流民临时户籍,需有保人,或者……”王书办拖长了语调,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缴纳一定的工本费和管理费。”
果然。夏安心下了然。她从怀里(实则是空间)摸出一个小银锭,约莫五两重,轻轻放在桌上:“书办大人,我们姐弟举目无亲,只能……只能靠这点爹娘留下的积蓄了,还请大人行个方便。”
王书办看到银锭,眼睛微微一亮,但脸上依旧不动声色。他拿起银锭掂了掂,慢条斯理地说:“如今这光景,流民众多,衙门也有衙门的难处……这点银子,只够办一个人的。”
夏安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惊慌失措的表情:“大人!这……这己经是我们全部的了!求大人开恩,给我们姐弟一条活路吧!”她说着,悄悄又加了一小块约莫三两的碎银。
王书办瞥见那碎银,脸色这才缓和了些,将银子收起,清了清嗓子:“罢了,看你们姐弟可怜。我就破例一次。”他拿起笔,飞快地写了两张文书,又从一个木盒里取出两块小小的、刻着字的木牌,递给夏安。
“这是你们的临时户籍牌,拿好了。凭此牌可在泾川城及周边府县暂时落脚,但不得滋事,需遵守法度。有效期一年,一年后若想留下,需再行办理。”
“是,是,谢谢大人!谢谢大人!”夏安接过木牌,连连道谢。木牌做工粗糙,上面用墨笔写着“流民临时籍,夏安(夏豆蛋),原籍清河”等简单信息,还盖了个模糊的红印。
虽然只是临时的,但有了这层身份,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拉着豆蛋走出衙门,夏安看着手里那两块轻飘飘的木牌,眼神微冷。
不过,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接下来,该去换钱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W59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