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夕阳把圣若瑟书院的篮球场染成了橘红色,塑胶地面还留着白天的余温,踩上去暖烘烘的,却也带着点黏脚的热气。陈耀南站在球场中央,手里攥着个旧篮球,球皮上的纹路被汗水浸得发亮 —— 那是他中午特意用湿抹布擦过的,想让球手感好点。他身后站着五个队员:李伟、张昊、王磊三个体育生,还有林子轩,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水,眼神里带着点期待,又藏着点不确定。
“先热身?” 李伟小声问了句,脚尖蹭了蹭地面,他脚上的 AJ 鞋头沾了点灰,是早上练球时蹭的。他以为训练会先跑两圈,再练练传球,毕竟以前校队训练都是这么来的。
陈耀南却摇了摇头,把篮球往地上一放,声音洪亮,带着点在社团里发号施令的习惯:“不用热身,先练体能 —— 蛙跳 1000 次,俯卧撑 500 个,练完再练传球。”
“什么?” 张昊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手里的水瓶差点掉在地上,“南哥,1000 次蛙跳?这也太多了吧?平时校队最多练 200 次。”
“就是啊,” 王磊揉了揉胳膊,一脸为难,“500 个俯卧撑,我撑死了也就做 300 个,这练完明天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陈耀南没觉得有问题。以前在社团里,小弟们练体能都是这个量 —— 蛙跳绕着尖沙咀的地盘走一圈,俯卧撑一次做够 500 个才算合格,不然就会被嘲笑 “没力气怎么看场”。他以为打篮球也一样,体能好了才能跑、能抢,却忘了眼前的不是社团小弟,是普通高中生。
“必须做够,” 陈耀南的语气有点硬,他没注意到队员们的脸色变了,“体能跟不上,打比赛的时候跑两步就喘,怎么赢?”
林子轩咬了咬嘴唇,没说话。他知道自己体能差,1000 次蛙跳对他来说肯定很难,但他不想拖后腿,悄悄把水瓶放在旁边的台阶上,做好了准备姿势。
李伟皱了皱眉,想说什么,却看了看林子轩的样子,把话咽了回去。他弯腰,跟着陈耀南的动作,开始蛙跳。塑胶地硌得膝盖有点疼,跳了没 50 次,他就觉得小腿发酸,鞋头蹭在地上,发出 “沙沙” 的响。
张昊和王磊也没办法,只能跟着跳。夕阳慢慢往下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又缩得很短。蛙跳的队伍从一开始的整齐,慢慢变得零散 —— 李伟落在了后面,时不时停下来揉揉腿;张昊喘着粗气,额头上的汗滴在地上,瞬间就蒸发了;王磊的脸涨得通红,脚步越来越慢。
只有林子轩,咬着牙跟在陈耀南后面,虽然速度慢,却没停下来过。他的校服裤腿卷到了膝盖,露出细瘦的小腿,上面沾了点草屑,是刚才不小心蹭到的。跳了大概 300 次,他突然腿一软,差点摔倒,幸好陈耀南及时扶住了他。
“还行吗?” 陈耀南的声音软了点,他看着林子轩发白的脸,心里有点触动 —— 这要是在社团,小弟早就喊 “撑不住了”,可林子轩却还想坚持。
林子轩摇了摇头,喘着气说:“没事,我还能跳……” 话没说完,就咳嗽了两声,声音里带着点沙哑。
“别跳了,先歇会儿。” 一个清亮的声音从旁边传来,苏嘉欣抱着笔记本跑过来,手里还拿着几条毛巾和一瓶电解质水。她刚才一首在旁边记录,看到林子轩快撑不住了,赶紧跑了过来。
她把电解质水递给林子轩,又把毛巾递给其他队员:“你们这样练不对,体能训练要循序渐进,一下子练这么多,会伤身体的。”
陈耀南皱了皱眉,有点不服气:“以前我们练体能都是这么练的,这样才能练出力气。”
“社团和篮球队不一样。” 苏嘉欣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记的内容,“你看,李伟的膝盖以前受过伤,蛙跳太多会加重负担;张昊的臂力够了,但耐力差,应该先练慢跑;林子轩体能基础弱,得从少量开始,慢慢加量。”
她顿了顿,抬头看着陈耀南,眼神很认真:“篮球是团队运动,不是靠一个人力气大就行,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调整训练计划,不然练伤了,反而没办法比赛。”
陈耀南没说话,他看着队员们的样子 —— 李伟坐在台阶上,揉着膝盖;张昊靠在篮球架上,大口喘着气;王磊喝着水,手还在抖;只有林子轩,虽然脸色发白,却还在试着活动脚踝。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把社团的那套方法搬过来,根本不适合篮球队。
“那你说,该怎么练?” 陈耀南的声音低了点,没有刚才的强硬。
苏嘉欣笑了笑,翻开笔记本的另一页,上面画着详细的训练计划:“先慢跑 10 分钟热身,然后做拉伸,避免受伤;接着分两组训练 —— 体能弱的,练 200 次蛙跳、100 个俯卧撑,再练传球;体能好的,练 300 次蛙跳、200 个俯卧撑,再练投篮。最后大家一起练配合,这样既不会太累,又能练到东西。”
队员们听了,眼睛都亮了 —— 尤其是李伟,他赶紧站起来说:“这个好!我膝盖确实受不了 1000 次蛙跳,300 次还能接受。”
张昊也附和:“对,先慢跑热身,不然肌肉容易拉伤。”
陈耀南看着苏嘉欣手里的笔记本,上面的字写得工工整整,每个训练项目后面都标了注意事项,甚至还有队员的身体情况备注 —— 比如 “林子轩:体能弱,需重点关注”“李伟:膝盖旧伤,避免高强度跳跃”。他心里有点佩服,又有点不好意思 —— 自己刚才还那么坚持,却没考虑到大家的情况。
“行,就按你说的来。” 陈耀南点了点头,第一次主动听从别人的安排。他拿起篮球,对队员们说:“先慢跑 10 分钟,围着球场跑,速度不用太快,注意调整呼吸。”
队员们欢呼了一声,跟着陈耀南跑了起来。夕阳的光洒在他们身上,像镀了一层金边。苏嘉欣站在旁边,手里拿着笔记本,时不时记录下队员的状态,嘴角带着淡淡的笑。
慢跑结束后,大家开始拉伸。苏嘉欣还特意教大家怎么拉伸膝盖和胳膊,避免受伤。她走到李伟身边,指导他拉伸膝盖:“你膝盖有旧伤,拉伸的时候要慢一点,别太用力,感受到肌肉放松就行。”
李伟跟着做,果然觉得膝盖舒服多了,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谢谢你啊,苏嘉欣,刚才我还觉得你多管闲事……”
“没事,” 苏嘉欣笑了笑,“大家都是队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接下来的训练,按照苏嘉欣的计划进行。林子轩练 200 次蛙跳,虽然还是有点累,但比刚才好多了;李伟练 300 次蛙跳,膝盖没那么疼了;张昊和王磊练俯卧撑,也没像刚才那样喘得不行。
练传球的时候,陈耀南本来想按社团里 “快传、快接” 的方式来,却被苏嘉欣拦住了:“传球要根据队友的位置调整力度,林子轩力气小,你传太用力,他接不住;李伟个子高,你可以传高一点,让他更容易接。”
陈耀南试着调整力度,果然,林子轩接传球的时候,没再像刚才那样差点掉球;李伟接到高传球,还能顺势练投篮,命中率高了不少。他看着队员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心里暖暖的 —— 这和在社团里不一样,不是靠命令,而是靠互相配合,靠看着大家的样子调整,这种感觉很陌生,却很舒服。
夕阳完全沉下去的时候,训练结束了。队员们收拾东西,有说有笑地往校门口走 —— 李伟在跟张昊聊刚才的投篮,王磊在帮林子轩拿水瓶,苏嘉欣在整理笔记本,时不时和他们说几句话。
陈耀南走在最后,看着他们的背影,手里还攥着那个旧篮球。他想起刚才苏嘉欣说的 “团队不是靠命令,是靠调整”,想起队员们脸上的笑容,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慢慢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团队了。
“阿南,走啦!” 林子轩回头喊他,手里还拿着半瓶电解质水,“明天我们早点来,苏嘉欣说要教我们练战术呢!”
“好!” 陈耀南笑着答应,快步追了上去。晚风有点凉,吹在脸上很舒服,他抬头看了看天,星星己经出来了,一闪一闪的,像队员们刚才的笑容。他心里暗暗想,明天一定要好好听苏嘉欣的安排,好好练战术,不能再像今天这样,把社团的那套硬搬过来了。
毕竟,篮球队不是社团,队友也不是小弟 —— 他们是一起努力、一起进步的伙伴。
(http://www.220book.com/book/W5G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