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西年,春。
苏州城外的春江,依旧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桃花灼灼,柳丝如烟,暖风拂过水面,漾起粼粼金光,将远山、近树、舟影都揉碎在这一片滟滟波光里。
与三年前相比,江畔多了一座雅致的临水别院,名曰“望江居”。此乃镇国将军陆景渊为其夫人沈清辞所建,成了苏州城一段佳话。
此刻,别院临水的敞轩内,沈清辞正俯身于一张宽大的书案前,执笔凝神。她穿着一件莲青色绣缠枝莲纹的襦裙,外罩月白薄纱衫,乌发松松绾起,簪着一支素雅的玉簪,比之少女时代,更多了几分温婉沉静的风韵。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她周身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
笔尖在宣纸上缓缓游走,写的却不是诗词,而是一卷刚开了头的《地方农桑辑要》。自定居苏州后,她除了打理家事、侍奉母亲,便将更多心思放在了整理地方志、收录农桑见闻上,仿佛要将过往的惊涛骇浪,都沉淀于这寻常的笔墨之间。
丫鬟采薇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奉上一盏新沏的碧螺春:“夫人,歇息片刻吧。将军的信到了。”
沈清辞放下笔,接过那只熟悉的牛皮信袋,指尖触及封口处火漆上独特的“渊”字印记时,唇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陆景渊奉旨入京述职己近一月,几乎每隔三五日,便有家书送达。
信的内容一如既往,先报平安,再述京中见闻。他说陛下仁厚,朝局平稳;说边关暂无大战事,只是些小股流寇滋扰;说京中故友相聚,皆问夫人安好。字里行间,透着沉稳与关切,仿佛只是寻常的离家远行。
然而,沈清辞却从这平静的叙述中,读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滞。他提及面圣次数增多,提及与新任兵部侍郎就边备粮草之事“多有商议”,甚至轻描淡写地提到陛下曾问及“夫人近日可好,江南风物是否依旧”。
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落在沈清辞心上,却激起了细微的涟漪。新帝登基己三年,为何突然对远在江南的臣子家眷如此关切?边备粮草之事,为何需与一位长驻东南水师的将军“多有商议”?
她端起茶盏,轻轻吹开浮沫,目光投向窗外平静的江面。三年安逸生活,几乎让她以为那些刀光剑影、朝堂纷争都己远去。但陆景渊这封看似寻常的家书,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她心湖的深处。
她并非不谙世事的闺阁妇人。经历过沈家覆灭、流亡追杀的剧痛,见证过最高权力的残酷博弈,她比谁都清楚,太平盛世的表象下,往往暗流潜涌。那位曾与他们并肩作战、最终登上至尊之位的新帝,如今心思如何,谁也难以预料。
“采薇,”她轻声吩咐,“去请苏先生过府一叙,就说我新得了一卷古籍,有些地方需向他请教。”
苏墨自沈家平反后,便在苏州开了家“墨香书院”,教书育人,日子清贫却安宁。他是明白人,有些话,与他商议最为妥当。
采薇应声而去。沈清辞重新拿起那封信,又细细读了一遍。陆景渊在信的末尾写道:“京中诸事虽繁,然归心似箭。待此间事了,必当快马加鞭,与卿共赏春江月色。”
共赏春江月色。这是他们之间不变的约定。
沈清辞轻轻着信纸,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更多的是一种坚定的温柔。无论京城的潮水如何涌动,她己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等待、无力挣扎的孤女。她是沈清辞,是陆景渊的妻子,无论未来是风是雨,她都有能力,也必须与他共同面对。
她走到琴案前,坐下,指尖轻轻拂过琴弦。并未成曲,只是几个零落的音符,在春日下午静谧的空气里,悠悠荡开。
江风送暖,带来了桃李的芬芳,也带来了远方未知的气息。春江潮水连海平,看似平静的水面下,谁又知道,是否正有暗流,在悄然汇聚?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月照青枫浦》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W5X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