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臣服的余波尚未平息,西域便传来紧急军情——高昌国阻断商路,扣押大唐商队,公然挑衅。朝堂之上,主战主和两派争执不下。
"陛下,高昌弹丸小国,只需遣一使者问罪即可,何必大动干戈?"崔琰持笏出列。
裴云昭立即反驳:"高昌敢如此嚣张,背后必有吐蕃撑腰。若不雷霆镇压,西域诸国必将效仿!"
龙椅上的李曌目光扫过争执的群臣,最终落在裴云昭身上:"裴尚书,若命你挂帅,需要多少兵马?"
"三万精骑足矣!"裴云昭斩钉截铁,"但臣要一个特权——凡归降之城,皆可自主决定处置方式。"
朝堂哗然。这等于给了前线将领生杀予夺的大权。
"准。"李曌毫不犹豫,"朕封你为安西道行军大总管,即日点兵出征。记住,朕要的不是一座死城,而是一个心甘情愿臣服的高昌。"
三日后,长安城外点将台。
裴云昭一身银甲,猩红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她身后是三万精锐骑兵,清一色的玄甲红缨,军容整肃。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军那面绣金凤旗——这是女皇特赐的帅旗,寓意"凤旗所指,皆为大唐疆土"。
"将士们!"裴云昭跃马军前,"高昌鼠辈阻断商路,残害我大唐子民。今日出征,不仅要夺回商路,更要让西域诸国明白——"
她长剑出鞘,首指西方:"凡凤旗所至,皆为唐土!"
"大唐万胜!"三万人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大军开拔的消息传到高昌,国王麹文泰不以为然:"区区女流,也敢挂帅?传令坚守城池,待她粮尽自退!"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
裴云昭用兵如神,大军日行三百里,不出半月便兵临高昌城下。但她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分兵控制周边水源,同时派使者招降附近小国。
"将军,"副将不解,"为何不首接攻城?"
"你看。"裴云昭指着城头,"高昌城防坚固,强攻伤亡必大。但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她取出一封密信:"这是凤阁刚送来的情报。高昌国库空虚,全赖商税维持。我们只需围而不攻,不出半月,城内自乱。"
果然,围城第十日,高昌城内粮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更糟糕的是,原本答应出兵的吐蕃突然变卦——原来李曌同时派使者前往吐蕃,承诺开通新的商路作为条件。
内外交困之下,麹文泰终于撑不住了。这夜,他秘密派出使者求见裴云昭。
"只要将军退兵,高昌愿永世称臣..."使者跪地哀求。
裴云昭冷笑:"现在想称臣?晚了!"
她掷出一本文书:"这是西域各国联名请愿书,请求大唐设立安西都护府。高昌若想存续,唯有开城投降一途!"
使者面如死灰。
次日清晨,高昌城门缓缓开启。麹文泰白衣素服,手捧印绶,率百官出降。
裴云昭端坐马上,受降仪式从简。但她接下来的举动,让所有高昌官员目瞪口呆——
"传令:高昌官员各安其位,大唐只派刺史监督政务。减免赋税三年,开放官仓赈济百姓!"
不夺权、不杀人,反而施恩!这套组合拳彻底打懵了高昌人。
更让他们震惊的还在后面。随军而来的工部工匠立即开始勘测地形,规划水利;太医署的医官设立义诊点,救治病患;甚至连织造局的女官都带来新式织机,传授技术。
"这...这就是大唐的统治?"一个高昌老吏喃喃自语。
消息传开,西域诸国震动。原本观望的车师、龟兹等国纷纷遣使请降,唯恐步高昌后尘。
三个月后,裴云昭凯旋。她带回来的不仅是高昌的降表,更是西域十六国的归附文书。
长安城外,李曌亲自迎出十里。
"爱卿辛苦了。"女皇亲手扶起跪拜的裴云昭,"这一战,打出了大唐的威风,更打出了大唐的气度。"
她望向西方,目光悠远:"是时候设立安西都护府了。这片土地,将永远烙上大唐的印记。"
凤旗在西域飘扬的消息,随着商队传遍西方。人们终于明白,这位女皇要的不仅是疆土,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W6I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