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机的成功让李曌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她将目光投向另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漕运。
这日大朝会,户部呈上的奏报让群臣震惊:漕运损耗竟达三成!这意味着每年有百万石粮食沉入河底,或腐烂在途中。
"陛下,"漕运使跪地请罪,"运河淤塞,漕船老旧,实在是..."
"朕不想听借口。"李曌打断他,"朕要解决办法。"
朝堂上一片寂静。这时,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臣有本奏。"
众人望去,竟是刚被提拔为工部郎中的周秀娘。
"讲。"
"臣考察漕运多日,发现三大弊病:一是漕船设计落后,遇风易倾;二是运河管理混乱,各地层层盘剥;三是运输方式原始,全凭人力。"
她呈上一卷图纸:"这是臣设计的新式漕船,采用隔舱设计,即便一舱进水也不至沉没。还有这些装卸器械,可省八力。"
工部尚书接过图纸细看,连连称奇。
但崔琰立即反对:"漕运关系国本,岂能任由女子胡来?"
"崔大人,"李曌冷冷道,"你可有好办法?"
崔琰语塞。
"既然没有,就按周郎中的方案试行。"李曌一锤定音,"命周秀娘总领漕运改革,有权调动各州县配合。"
这道旨意震动朝野。让一个女子掌管漕运,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周秀娘雷厉风行。她首先在洛阳至长安段试行新法:淘汰旧船,建造百艘新式漕船;在沿途险要处设置绞盘,助船过滩;更创造性地提出"分段运输"——漕船不必走完全程,可在指定码头交接。
阻力比想象中还大。
这日,周秀娘到汴州视察,刺史竟称病不出。下面的小吏更是阳奉阴违,故意拖延新船验收。
"郎中,这样下去恐怕..."随行官员面露难色。
周秀娘不言语,首接带人闯进码头。当看到堆满仓库的霉变粮食时,她勃然大怒。
"把这些粮食全部搬出来晒干!延误的漕船立即出发!"
"可是刺史大人..."
"现在这里我说了算!"周秀娘亮出金牌,"抗命者,以延误军机论处!"
雷霆手段立竿见影。瘫痪月余的漕运重新运转,新式漕船的效率让老船工都啧啧称奇。
消息传回长安,李曌大笑:"好!这才是我大唐女官的气魄!"
她随即下旨嘉奖,并将漕运新法推广全国。
三个月后,成效显现。漕运损耗从三成降到不足一成,运输时间缩短一半。更让百姓欢欣的是,各地米价应声而跌!
长安西市,一个老农看着粮铺牌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斗米只要十文钱?这...这是贞观年间的价钱啊!"
粮铺掌柜笑道:"老伯不知?这是女皇陛下改革漕运的功劳!"
"女皇万岁!"老农朝着皇城方向连连作揖。
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各地上演。曾经质疑女皇的士绅们,如今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女子,确实在创造奇迹。
漕运改革的成功,让李曌更加坚定地推进科技兴国。她下旨成立"格物院",专司各项技术研发。
"陛下,"上官婉儿在奏章中写道,"如今民间都在传唱'女皇新政,科技兴邦'。"
李曌合上奏章,望向窗外。
她要让这个时代记住:女人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能改变世界的轨迹。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女帝太平权倾天下(http://www.220book.com/book/W6I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