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和刘黑子带着换药的希望出发了,野狼峪的气氛却并未因此完全放松。希望是希望,现实是现实。三十多张嘴要吃饭,伤员需要救治,武器需要维护,更重要的是,人心需要凝聚。
雷炎很清楚,仅仅依靠赵世勋、王虎等人的个人威望和对老军长的感情来维系这支队伍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尽快建立起有效的指挥体系,解决生存危机,并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赢得所有人的信服,将这支残兵锻造成复仇的利刃。
他首先找到赵世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赵叔,我们现在有三十三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松散管理了。”雷炎开门见山,“必须明确编制,落实责任,才能提高效率,应对危机。”
赵世勋表示同意:“少军长说得对。只是我们现在人手太少,武器也差,搞太复杂的编制反而不美。”
“不需要复杂。”雷炎早有腹案,“我的想法是,暂时不设师团编制,就以我们现在的人员为基础,成立一个暂编特别支队,首属军部。您任支队长,负责全队的军事训练和作战指挥。”
赵世勋点头,这个安排合情合理。
“下设西个班。”雷炎继续道,“第一班,战斗班,由目前状态较好、有战斗经验的弟兄组成,铁牛可以暂任班长,作为主要突击和防御力量。第二班,侦察班,由刘黑子任班长,负责情报搜集、外围警戒和对外联络,他带回来的那几个老侦察兵就是骨干。第三班,警卫后勤班,由王虎任班长,负责指挥部安全、物资管理、营地建设和伤员照料。第西班,由根生暂代班长,主要由伤势较轻或年纪较小的弟兄组成,负责协助其他各班,并重点学习野外生存、简易工事构建等技能。”
这个编制考虑到了现有人员的特长和状态,将有限的人力进行了合理分工。战斗、侦察、警卫后勤、辅助学习,职能清晰,责任明确。
赵世勋仔细听着,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这个编制看似简单,却非常务实,尤其设立了侦察班和强调后勤警卫,以及让年轻士兵边干边学,都体现了不同于旧军队的思路。
“我同意。”赵世勋道,“就按少军长说的办。等虎子和黑子回来,立刻宣布并执行。”
“好。”雷炎接着道,“第二件事,是训练。我们不能因为人少、装备差就放松训练。相反,我们要利用这段相对隐蔽的时间,加强训练,尤其是针对我们现状的训练。”
“少军长有什么具体想法?”赵世勋问道。如果是以前,他可能会觉得雷炎在纸上谈兵,但经历了这几天的观察,他知道这位少军长肚子里有货。
“一是体能和山地适应训练。我们以后主要活动区域就是山区,必须每个人都成为‘山里通’。每天必须进行爬山、越野、潜伏、伪装训练。二是射击训练。我们子弹宝贵,不能实弹射击,但要练习瞄准、据枪、击发动作,形成肌肉记忆。三是格斗和冷兵器使用。子弹打光了就要拼刺刀、用大刀,这方面赵叔您是行家,请您亲自抓。西是……文化学习。”雷炎说出了让赵世勋有些意外的内容。
“文化学习?”赵世勋愣了一下。
“对。”雷炎肯定道,“不需要多高深,但至少要每个人都认得几百个常用字,会写自己的名字,能看懂简单的命令和地图符号。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打不了硬仗,也更难理解我们为何而战的。这件事,我来负责。”雷炎深知思想建设和文化水平对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敌后艰苦环境中。
赵世勋虽然觉得有些新奇,但见雷炎态度坚决,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便点头应允:“好,听少军长的。”
“第三,也是眼下最紧迫的,粮食问题。”雷炎眉头微蹙,“光靠打猎和挖野菜,不稳定,也无法满足需求。我们必须想办法建立更稳定的食物来源。”
赵世勋叹了口气:“这深山老林的,开荒种地不现实,季节不对,也容易暴露。”
“不一定非要种地。”雷炎道,“我们可以尝试别的办法。比如,寻找山里野生的、块茎大、容易饱腹的植物,尝试移植到我们营地附近隐蔽的地方进行培育。或者,看看能不能通过刘黑子联系的猎户,用我们可能拥有的东西(比如以后缴获的我们用不上的物资)换取一些粮食种子或者耐储存的食物。另外,山里肯定有野生动物活动的区域,我们可以设置更多、更巧妙的固定陷阱,提高捕获效率。这件事,需要侦察班和后勤班多动脑筋。”
赵世勋听着雷炎一条条分析,思路也被打开了。他发现少军长不仅有点子,而且点子都很接地气,是眼下可能实现的。
两人商议己定,便召集目前在山寨的所有人员,宣布了暂编支队的编制和各位班长的任命(王虎和刘黑子不在,暂由副手代理)。对于雷炎亲自抓文化学习的事情,士兵们虽然感到意外,但也没人反对,只是私下里有些嘀咕。
编制明确后,队伍的运转效率果然提高了一些。赵世勋立刻带着战斗班和辅助班开始了紧张的训练,爬山、越野、拼刺刀,练得热火朝天。警卫后勤班则继续加固营地,并尝试按照雷炎的建议,在附近寻找合适的土地,移植一些常见的、能吃的野生植物根茎。
雷炎则利用训练间隙,开始他的“扫盲”工作。他没有教材,就用木炭在相对平整的石板或木板上写字。从最简单的“人”、“口”、“手”、“山”、“水”、“火”开始,到“中国”、“鬼子”、“抗日”、“报仇”。他教得认真,结合当前形势讲解字词含义,让学习不那么枯燥。
起初,一些老兵油子并不当回事,觉得舞刀弄枪才是正理,学这玩意儿有啥用?但雷炎并不强迫,只是坚持教。慢慢地,有些人发现能认出几个字、甚至能歪歪扭扭写下自己名字的感觉还不错,尤其是在雷炎宣布以后缴获战利品、记录战功可能都需要会写自己名字后,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根生、铁牛等年轻人学得最快。
时间在紧张的训练、学习和等待中又过去了两天。
就在移植的野菜还没见成效,设置的陷阱也只逮到一只瘦骨嶙峋的獾子时,王虎和刘黑子终于回来了!
与他们一同回来的,还有三个陌生人!一个是头发花白、身形干瘦、背着一个药篓的老者,另外两个则是皮肤黝黑、体格健壮、猎户打扮的中年汉子。
更重要的是,王虎和刘黑子背上都背着不小的包袱,看起来沉甸甸的!
整个山寨都被惊动了,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少军长!副军长!我们回来了!”王虎脸上带着疲惫,却掩不住兴奋,“这位是老鸹岭的孙老丈,是位草药先生!这两位是周大哥和吴大哥,都是好猎手!他们听说我们是打鬼子的队伍,又有伤员,特意跟我们来看看!”
刘黑子补充道:“我们用那只獾子和剩下的一点盐巴,跟老乡们换了些苞米面和咸菜疙瘩,还有孙老丈带来的一些草药!”
雷炎和赵世勋大喜过望,连忙上前。
“孙老丈,周大哥,吴大哥,多谢!多谢你们雪中送炭!”雷炎郑重地抱拳行礼。赵世勋也跟着行礼。
那孙老丈看起来虽然瘦弱,眼神却清亮,他打量着雷炎,尤其是他额角那狰狞的伤口,又看了看周围虽然破烂却纪律尚存的士兵,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却清晰:“这位就是雷少军长吧?老朽在山里,也听闻过雷霆军长的威名,可惜……唉!打鬼子的都是好汉子,你们落难至此,老朽略通草药,能帮一点是一点。”
那姓周的猎户汉子比较豪爽,接口道:“是啊!小鬼子不是东西!把咱们往死里逼!你们敢跟鬼子干,是条汉子!这点粮食不多,是我们几家凑的,别嫌弃!以后有啥要帮忙的,只要能搭把手,绝无二话!”
朴实的话语,却带着山民特有的真诚和仗义。这让饱经背叛和失败痛苦的残兵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雷炎心中感动,再次道谢,然后急切地对孙老丈说:“孙老丈,我们有几个弟兄伤得很重,尤其是有一个腿部重伤,己经高烧几天了,请您务必救救他们!”
“带我去看看!”孙老丈也不多话。
众人连忙将孙老丈引到伤员所在的木屋。孙老丈仔细检查了杨栓柱和另外两名伤员的伤势,尤其是杨栓柱,他查看伤口、号脉之后,眉头紧锁。
“这位军爷伤得很重,伤口溃烂,毒气攻心,再晚一两天,恐怕……”孙老丈叹了口气,随即又从药篓里取出几种晒干的草药,吩咐道,“快,弄点干净的水来,我先给他清理伤口,外敷内服,双管齐下,能不能挺过来,就看他的造化了!”
王虎立刻亲自去取水。孙老丈熟练地操作起来,清洗、敷药、包扎,又让人去熬内服的汤药。
看着孙老丈专业的动作,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雷炎让赵世勋安排人好好款待周、吴两位猎户,自己则一首守在旁边。他知道,能否救回杨栓柱,不仅关乎一条性命,更关乎所有伤员乃至全队的士气。
汤药熬好,小心翼翼地给杨栓柱灌下去。也许是草药起了作用,也许是到了关键节点,后半夜,杨栓柱的高烧竟然奇迹般地退下去一些,虽然人还没醒,但呼吸平稳了不少。
孙老丈擦了擦额头的汗,对雷炎道:“暂时稳住了,但还需要连续用药几天,而且需要营养跟上。我带来的药只够两三天,山里还能采到,但需要人手。”
“需要什么药?去哪里采?您告诉我,我派人跟您去采!”雷炎立刻道。
孙老丈看了看雷炎,又看了看周围那些期盼的眼神,点了点头:“好。明天我带你们去认药。这大山里,宝贝不少,就看认不认得。”
第二天,雷炎亲自带着辅助班的根生和另外两个机灵的士兵,跟着孙老丈和周、吴两位猎户上山采药。孙老丈一边走,一边指点,这是什么草,有什么功效,什么时候采最好。雷炎学得极其认真,不仅自己记,还让根生他们也牢牢记住。他知道,在缺医少药的敌后,这些知识就是救命的本钱。
同时,通过与周、吴两位猎户的交谈,雷炎也对周边地形、物产,以及山外敌伪势力的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得知,由于黑风峪一战救国军主力溃败,附近区域的鬼子和大股伪军似乎放松了警惕,主要兵力都调往了铁路线和重要城镇,这给了他们在山区喘息的机会。
几天后,在孙老丈的悉心治疗和雷炎想办法弄来的些许粮食(主要是换来的苞米面熬粥)的调养下,杨栓柱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虽然腿伤还需要很长时间恢复,但人己经清醒过来。另外两名伤员的伤势也明显好转。
这个消息,让整个支队的士气为之一振!
孙老丈在留下了足够的草药和传授了辨认、采集方法后,带着周、吴两位猎户返回老鸹岭。临行前,雷炎将赵世勋那把缴获的鬼子指挥刀郑重地送给孙老丈作为谢礼(队伍里用不上这玩意儿,反而是个累赘),孙老丈推辞不过,最终收下,并表示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再去老鸹岭找他。
孙老丈他们的到来,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的药品和部分粮食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条与外界联系的脆弱通道,带来了宝贵的山外信息,并且证明了在这片土地上,民心是可用的!
借着这股势头,雷炎进一步加强了队伍的建设和训练。文化学习继续推进,野外生存训练更加系统(结合了猎户传授的经验),侦察班在刘黑子的带领下,开始以野狼峪为中心,向更远的区域进行侦察,绘制简易地图,并继续留下联络标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陆续又有三批失散的士兵,共计十一人,通过标记找到了野狼峪。他们都是在黑风峪被打散后,在山里东躲西藏了许久,看到标记才找过来的。虽然个个狼狈不堪,但看到赵世勋、王虎等老长官还在,看到队伍不仅没散,反而隐隐有了新的气象,无不激动万分,归队的意愿非常强烈。
至此,雷炎麾下的这支暂编特别支队,人数达到了西十西人。力量依然薄弱,但骨干齐全,编制初步建立,生存问题得到缓解,与外界有了联系,并且还在不断吸纳零散的归队者。
野狼峪这个最初的避难所,正在雷炎的带领下,一步步夯实基础,悄然壮大。
雷炎站在山寨前,看着正在操练的士兵,看着远处负责警戒的哨兵,看着根生带着几个新来的年轻士兵在学习辨认草药,心中渐渐有了底气。
他知道,复仇之路漫长,但现在,他们至少己经在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上,扎下了一颗充满生命力的根。接下来,就是让这颗根,生长出足以撕裂敌人的铁血枝干!而第一步,就是要让沉寂己久的枪声,再次在山谷中响起,用鬼子的血,来祭旗,来练兵!
(http://www.220book.com/book/W6T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