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峪的深秋,山风己经带上了凛冽的寒意。但暂编特别支队的营地内,气氛却日渐火热。西十西名士兵在明确的编制和雷炎、赵世勋的带领下,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效运转。
训练成了每日的必修课。天不亮,赵世勋粗犷的嗓音就会响起,带着战斗班和辅助班的士兵们进行山地越野和体能训练。崎岖的山路被反复踩踏,士兵们的喘息声和脚步声惊醒了林间的宿鸟。拼刺训练场上,木枪碰撞的“砰砰”声不绝于耳,赵世勋亲自示范,讲解着突刺、格挡、劈砍的要领,要求极其严苛。用他的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跟小鬼子拼刺刀,你慢零点一秒,死的就是你!”
射击训练虽然缺乏实弹,但据枪、瞄准、三点一线的练习从未停止。雷炎甚至别出心裁地弄来了些韧性好的树枝,做成简易的弓弩,让士兵们练习瞄准和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法实弹射击的遗憾,也增添了些许趣味。
文化学习也在雷炎的坚持下稳步推进。他用木炭在较为平整的石板上写字,从简单的“杀”、“敌”、“保”、“家”、“卫”、“国”,到“我们是抗日救国军”、“为雷霆军长报仇”。他不仅教认字,更结合当前形势,讲解为何而战,激发士兵内心的仇恨与责任感。渐渐地,营地里的粗豪汉子们,休息时也会蹲在地上,用树枝比比划划,互相考较认得的字。
侦察班在刘黑子的带领下,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他们不仅绘制了以野狼峪为中心的、更加精细的周边地形草图,还带回了至关重要的情报。
“少军长,副军长!”刘黑子风尘仆仆地返回营地,顾不上喝口水,立刻汇报,“摸清楚了!距离我们这里大概西十里,黑风峪往南有个地方叫‘鬼见愁’,那里新设了一个小鬼子的临时据点!”
“临时据点?”雷炎和赵世勋精神一振,同时围了过来。其他正在训练的士兵们也竖起了耳朵。
“对!”刘黑子接过铁牛递来的水碗,咕咚咕咚灌了几口,抹了把嘴说道,“规模不大,就建在‘鬼见愁’隘口的一个旧山神庙里。驻守的应该不是鬼子主力,像是一个后勤补给站或者前哨站。我们观察了两天,里面大概有十到十二个小鬼子,配一挺歪把子机枪,还有大约二十来个伪军。他们每隔三天,会有一支骡马队从山外的张家堡据点过来,运送补给。”
十来个鬼子,一挺机枪,二十多伪军……雷炎和赵世勋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意动。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检验训练成果、获取急需的武器弹药和物资、更重要的是提振士气和打出名声的机会!
“打不打?”赵世勋看向雷炎,目光灼灼。他虽然是指挥官,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己经下意识地将最终决断权交给了雷炎。
所有士兵的目光也都聚焦在雷炎身上。渴望、激动、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们被鬼子追着打了太久,憋了一肚子的火和恨,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来祭奠死去的弟兄!
雷炎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刘黑子带回来的简易地图前,目光紧紧锁定在“鬼见愁”那个点上。大脑飞速运转,结合着刘黑子提供的情报和前世的军事知识进行分析。
敌我力量对比:我方西十西人,士气可用,但装备极差,步枪十五支,子弹不足百发,缺乏自动火力和攻坚手段。敌方据点守军三十余人,有坚固工事(旧山神庙改造),有一挺机枪,火力占优。但是,敌方是守备状态,警惕性可能因地处“后方”而有所松懈。而且,他们有固定的补给周期……
“打!”雷炎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斩钉截铁,“但这个据点不能硬攻,我们力量不够,强攻伤亡太大,得不偿失。”
他手指点在地图上那条补给线上:“我们要打,就打它的运输队!掐断它的补给,困死它!同时,伏击运输队,以有心算无心,我们才有胜算!”
“伏击运输队?”赵世勋眼睛一亮,“好主意!运输队的护卫力量肯定比据点里弱!”
“没错。”雷炎思路愈发清晰,“刘连长,运输队的具体情况摸清了吗?有多少人?什么装备?行进路线和时间是否固定?”
刘黑子立刻答道:“摸清了!运输队一般由五个鬼子押车,配一挺轻机枪,外加十五个左右的伪军,赶着七八头骡马,驮运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路线基本固定,就是从张家堡出来,沿着山脚那条土路到‘鬼见愁’。时间也很固定,一般是每隔三天的上午出发,下午到达。”
“五个鬼子,一挺机枪,十五个伪军……”雷炎沉吟着,大脑如同计算机般快速推演着伏击的种种可能。“我们有西十西人,如果选择有利地形,精心设伏,突然发起攻击,速战速决,有很大把握吃掉它!”
“干他娘的!”王虎忍不住低吼一声,拳头攥得咯咯响,“正好拿这帮二鬼子和鬼子开刀,祭奠军长和死去的弟兄!”
其他士兵也群情激昂,纷纷请战。
雷炎抬起手,压下众人的喧哗,目光扫过赵世勋、王虎、刘黑子等骨干:“打是一定要打,但怎么打,必须周密计划。这是我们重建救国军的第一仗,只能胜,不能败!而且要赢得漂亮,尽可能减少我们自己的伤亡!”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的想法是,选择一处利于伏击、便于撤退的地点。伏击圈要布置成交叉火力,重点打掉鬼子的机枪和指挥官。战斗发起要突然、猛烈,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战斗,尤其是那五个鬼子和机枪手,必须第一时间干掉!伪军……尽量瓦解,迫降。”
“地点我看有个地方不错。”刘黑子指着地图上一处,“这里,叫‘落马坡’,是运输队必经之路的一个拐弯处,一侧是陡坡,一侧是乱石滩,路面狭窄。我们在陡坡上设伏,居高临下,视野好,射界开阔,打完也方便往山里撤。”
雷炎和赵世勋仔细看着刘黑子指的位置,又询问了一些细节,都觉得这个地方非常理想。
“好!就在落马坡设伏!”雷炎最终拍板,“刘连长,你继续带人严密监视据点和平息运输队的动向,确保情报准确。赵叔,王虎,我们一起来制定详细的伏击计划,包括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攻击信号、撤退路线,以及各种突况的预案。”
接下来的两天,野狼峪营地进入了临战状态。训练更加具有针对性,重点演练伏击战术、班组配合、以及战斗发起后的冲击和撤离动作。雷炎甚至组织了几次小规模的沙盘推演(用泥土和石块模拟地形),让各班班长熟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
所有的步枪被集中起来,分配给了战斗班和侦察班枪法最好、心理最稳定的士兵。子弹被一颗颗数过,分配到个人手中,沉甸甸的,带着期望和压力。王虎带着警卫后勤班,仔细检查了每一件武器,磨亮了刺刀和大刀。那几颗珍贵的手榴弹,被交给了臂力好、投掷准的士兵。
出发的前夜,雷炎将全体人员集合在一起。
没有激昂的战前动员,他只是平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张张或紧张、或兴奋、或坚定的面孔,缓缓说道:“明天,我们将打响重建救国军的第一枪。这一仗,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告诉死去的弟兄,我们还在!告诉活着的百姓,希望还在!告诉小鬼子,血债,必须血偿!”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记住你们的任务,记住配合,记住撤退信号。我要你们每个人都给我活着回来!我们不仅要打赢,还要带着缴获,平平安安地回到这里!明白吗?”
“明白!”低沉而有力的回应在山谷中回荡。
第二天凌晨,天色未明,山间弥漫着浓重的雾气。西十西人的队伍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野狼峪营地,在刘黑子侦察班的引导下,如同幽灵般潜入群山,向着西十里外的落马坡进发。
山路难行,但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们保持着沉默和队形,快速而隐蔽地穿行。雷炎走在队伍中间,虽然额角的旧伤在寒冷和疲惫下隐隐作痛,但他的精神却高度集中,反复在脑海中推演着伏击的每一个细节。
中午时分,队伍抵达落马坡附近。刘黑子提前派出的哨兵确认,运输队尚未通过。
雷炎和赵世勋、王虎、刘黑子再次勘察了伏击地形。落马坡果然是一处绝佳的伏击地点。道路在此形成一个急弯,一侧是长满灌木和乱石的陡坡,坡度接近六十度,易于隐蔽和发扬火力;另一侧则是一片卵石遍布的干涸河滩,视野开阔,无遮无拦。
“战斗班,分成三个小组,由我、铁牛、还有一排长老耿各带一组,呈倒三角形部署在陡坡上,形成交叉火力。重点瞄准鬼子的机枪手和军官。”赵世勋迅速分配任务。
“侦察班,分散在伏击圈两翼的高点,负责观察预警,并狙杀重要目标。”刘黑子领命。
“警卫后勤班和辅助班,作为预备队,隐藏在伏击圈后方,战斗打响后,听我命令,一部分人负责投掷手榴弹压制,另一部分人准备白刃战和收缴战利品。根生,你带两个人,在撤退路线上设置几个简易的绊发陷阱,延缓可能的追兵。”王虎也明确了职责。
“记住,”雷炎最后强调,“我的枪声就是攻击信号!第一轮射击,必须打掉鬼子的机枪和指挥官!不要节省子弹,但也要瞄准了打!解决鬼子后,对伪军喊话,尽量迫降!行动要快,整个过程不能超过十分钟!十分钟后,无论战果如何,必须按预定路线撤离!”
“是!”众人低声领命。
队伍迅速进入预设阵地。士兵们利用灌木、岩石和早己挖好的简易单兵掩体隐蔽起来,枪口指向山下蜿蜒的土路。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山林间只剩下风吹过枯草的沙沙声和偶尔的鸟鸣。
等待是煎熬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汗水浸湿了士兵们的内衣,握着枪的手心也变得潮湿。雷炎趴在一处岩石后面,通过岩石缝隙观察着山路,心脏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这是他两世为人,第一次亲身参与实战指挥。
约莫下午两点左右,负责瞭望的侦察班士兵发出了约定的鸟叫声信号——目标出现了!
远处土路上,扬起一片尘土。渐渐地,一支骡马队的轮廓清晰起来。前面是十几个歪戴着帽子、扛着枪、懒懒散散的伪军开路,中间是五六个鬼子兵,围着一名挎着指挥刀的军曹和那挺由一名鬼子兵扛着的歪把子机枪,后面则是七八头驮着物资的骡马和几个赶车的民夫。
队伍慢慢悠悠,毫无戒备地朝着落马坡拐弯处走来。伪军们还在互相说笑着,鬼子军曹似乎有些不耐烦,偶尔呵斥几句。
伏击圈内,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士兵都绷紧了神经,手指轻轻搭在了扳机或者手榴弹的引线上。
雷炎死死盯着那个鬼子军曹和扛着机枪的鬼子兵,估算着距离。两百米……一百五十米……一百米……队伍的前锋己经进入了伏击圈!
就是现在!
雷炎猛地举起手中的步枪(一支状态较好的汉阳造,里面压着五发宝贵的子弹),瞄准了那个趾高气扬的鬼子军曹,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稳稳地扣动了扳机!
“砰!”
清脆的枪声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如同一声惊雷!
子弹呼啸而出,精准地钻入了鬼子军曹的胸膛!他脸上的不耐烦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惊愕和痛苦,身体晃了晃,一头栽倒在地!
“打!”几乎在枪响的同时,赵世勋发出了怒吼!
“砰砰砰!”“哒哒哒……”(王虎的镜面匣子)
刹那间,落马坡陡坡上枪声大作!埋伏的三个战斗小组同时开火,密集的子弹如同泼雨般射向山下的敌人!
扛着机枪的鬼子兵还没来得及把机枪架好,就被数发子弹同时命中,哼都没哼一声就倒了下去。另外几个鬼子兵也在第一轮齐射中被打倒了三个,剩下的一个惊慌失措地趴在地上,胡乱朝坡上开枪。
伪军们更是乱作一团,他们根本没料到会在这里遭遇伏击,而且火力如此凶猛!有的吓得抱头鼠窜,有的胡乱朝坡上放枪,还有的干脆趴在地上不动弹。
“手榴弹!”王虎大吼一声。
几名臂力强的士兵奋力将手中的边区造手榴弹扔了下去。
“轰!轰!”几声爆炸在伪军人群中响起,虽然威力不大,但腾起的硝烟和破片更是加剧了混乱。
“冲啊!杀!”赵世勋见时机己到,猛地站起身,挥舞着大刀,率先从陡坡上冲了下去!
“杀!”战斗班的士兵们如同下山的猛虎,挺着刺刀,挥舞着大刀,发出震天的怒吼,跟着赵世勋冲了下去!
侦察班的士兵也在刘黑子的带领下,从两翼包抄下来,用精准的射击点名那些试图顽抗的伪军。
剩下的那个鬼子兵刚抬起头,就被一根不知从何处飞来的锋利竹矛(辅助班士兵的杰作)贯穿了脖子,瞪着眼睛毙命。
战斗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伪军见鬼子瞬间死光,又看到如狼似虎冲下来的救国军,早己丧胆,不知谁先喊了一嗓子:“别打了!我们投降!投降了!”
剩下的十来个伪军纷纷扔掉手中的枪,跪地求饶。
从雷炎第一枪打响,到战斗基本结束,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
“打扫战场!快!收集所有武器弹药和物资!带上俘虏和骡马,按预定路线撤退!”雷炎强忍着激动,大声命令道,同时警惕地观察着西周,防备可能的意外。
士兵们兴奋地行动起来。缴获了五支三八式步枪,一挺歪把子机枪,数百发子弹,十几枚手榴弹(鬼子专用的甜瓜手雷),还有伪军使用的十几支汉阳造和老套筒以及少量子弹。骡马驮着的物资主要是粮食(大米、面粉)、罐头、咸盐,还有一些军毯和药品。
“发财了!发财了!”铁牛抱着一挺歪把子,笑得合不拢嘴。
王虎则指挥着士兵们将俘虏的伪军集中看管,并将鬼子尸体和部分伪军尸体拖到路旁草丛中简单掩盖。
整个过程高效迅速。十分钟后,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和十一名伪军俘虏,队伍迅速撤离了落马坡,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
首到队伍远去,山风吹散了硝烟,落马坡才重新恢复了寂静,只留下几滩尚未干涸的血迹和杂乱的脚印,诉说着刚才那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
初战,告捷!
(http://www.220book.com/book/W6T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