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时,玄真己坐在了脉记堂的窗前。案几上摊着一叠泛黄的纸卷,最上面是昨日清衍真人递给他的《玄真门精进阶段术法纲要》,深蓝色封皮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边角处还留着历任弟子翻阅的浅痕;纲要下方压着他筑基阶段的所有笔记 —— 有画满阵纹的《基础聚气阵图谱》,有记录草药炮制的《药圃手记》,还有写满地脉数据的《山地脉巡记》,纸页边缘沾着淡淡的朱砂印、草药汁,甚至还有几滴干涸的泉眼水痕,每一道痕迹都藏着一段学习的记忆。
窗外的晨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笔记上,将《药圃手记》里 “改良艾草炮制” 的字迹照得清晰 —— 那是他上月试验时写下的:“辰时采三年生艾,午间半阴晾,加姜汁西滴,祛湿效增三成,可用于清溪村熏艾防疫。” 指尖拂过这段文字,玄真忽然想起当时的场景:药圃轩的晒架上,艾草在阳光下泛着淡金黄,风一吹,药香混着陈皮的果香飘满整个台地,王伯接过改良艾草时,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说 “这下村里的老人再也不怕潮湿犯腿疼了”。
“筑基阶段的术法,全在‘落地’二字。” 玄真轻声自语,伸手从案下取出一个木盒,里面装着他筑基期间用过的工具:磨得光滑的引脉杖,杖头莹石还留着昨日考核时的淡青光晕;用了大半的朱砂墨,砚台边缘凝着暗红的墨渍;还有几片压平的艾草叶、一小块惠民泉的土壤样本 —— 这些都是他 “以术试民” 的见证。
他先翻开《山地脉巡记》,指尖停在 “药谷西畦紫苏” 那页记录上:“辰时三刻,叶浅紫、边有黄斑,土壤偏干,探灵草浅绿,地脉气弱(轻微异动),引水灌溉后三日复绿。” 旁边还画着简易的地脉流向图,用朱砂笔圈出 “气弱区”,标注着 “主脉边缘,需定期巡查”。玄真想起当时的情景:清衍真人教他用 “掌心辨气法” 感知地脉,阳光透过药谷的树木洒在紫苏叶上,那些浅紫的叶片在灌溉后渐渐挺括,叶边的黄斑像退潮般消失,苏伯路过时笑着说 “这孩子懂地脉,更懂庄稼人的心思”。
“地脉监测不是为了记数据,是为了提前护住百姓的生计。” 玄真在笔记旁添了一行小字,又翻到《符箓手记》—— 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防蚁符箓,是他第一次画成的那张,符纸上的朱砂纹还泛着淡红微光,边角处有个小小的墨点,是当时手抖留下的痕迹。他想起清溪村的稻田:田埂上的木桩插着他画的符箓,红色的符纸在绿色稻苗间格外显眼,原本爬满稻根的田蚁,碰到符箓的灵气屏障后纷纷掉头,王伯捧着沉甸甸的稻穗,非要塞给他一把新米,说 “今年收成能多两成,都是小师父的功劳”。
不知不觉间,晨雾散去,阳光洒满脉记堂,照在案几上的《泉脉维护方案》上。玄真拿起方案,目光落在 “惠民泉” 那段记录:“六合位摆双通水纹阵石,嵌润燥辅玉,埋稳水石于西侧,七日查一次,一月清泉眼,水流稳定可保灌溉。” 他仿佛又站在了惠民泉旁,李伯和村民们围着稳定流淌的泉水,水桶碰撞的声音、禾苗吸水的 “沙沙” 声,还有孩子们在田埂上的笑声,混在一起,成了他听过最动人的 “术法回响”。
“原来从一开始,术法就和‘护民’绑在一起。” 玄真合上方案,起身走到书架前。书架上整齐地摆着历代弟子的筑基笔记,他抽出最顶层的一本,是二十年前一位名为 “清玄” 的弟子所写,里面有一段话用红笔圈着:“学阵者,非为镇山,为护田;学药者,非为炼丹,为救民;学脉者,非为寻灵,为保泉 —— 此乃玄真门术法之本。” 这段话像一道光,忽然照亮了玄真的思绪:他学基础聚气阵,不是为了掌握阵法技巧,而是为了用阵石聚集地脉清气,让药谷的草药长得更好,让村民的稻田更肥沃;他改良艾草炮制,不是为了提升炮制水平,而是为了让熏艾防疫更有效,让村里的老人少受潮湿之苦;他维护泉脉,不是为了研究泉脉术法,而是为了让惠民泉的水流稳定,让村民的禾苗不缺水、有收成。
“术法是‘器’,护民是‘心’,没有心的器,只是块冰冷的石头。” 玄真回到案前,取过一张新的桑皮纸,研好朱砂墨,提笔写下 “筑基阶段总结” 五个字。他决定从 “感知 — 应用 — 保障” 三个层面梳理所学:
第一层:感知之术,为护民 “察隐患”
地脉监测与星象预测,是提前发现隐患的 “眼睛”。玄真在纸上写下:“观气辨脉,能知地脉淤堵(如惠民泉碎石堵气口)、气弱(如药谷紫苏地脉),提前处理可免作物受损;星象预测,能知风雨(如北斗晕影主雨)、地脉变化(如角宿东亮主气盛),提前告知村民可避灾害。” 他想起考核时云阳子说的 “星象不是天书,是给百姓看的‘天气预告’”,忽然明白:感知术法的核心,是让百姓 “有备无患”,不用再靠天吃饭,不用再因突发地脉异动而发愁。
第二层:应用之术,为护民 “解难题”
阵法、符箓、草药,是解决百姓实际难题的 “工具”。玄真继续写道:“基础聚气阵,可聚气护脉,让药谷草药增产、山门植被常青;防蚁符箓,可驱蚁护田,减少清溪村稻田损失;保水符箓,可锁水净水,让惠民泉灌溉更高效;改良艾草,可祛湿防疫,缓解村民旧疾。” 他特意在 “防蚁符箓” 旁画了个小小的稻田图案,旁边注上 “每三步贴一张,灵气维持三日”—— 这些细节,都是他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护民诀窍”,比术法口诀更实用、更贴心。
第三层:保障之术,为护民 “求长效”
泉脉维护与草药急救,是保障百姓生活稳定的 “屏障”。玄真在纸上画了个简易的 “泉脉维护周期表”:“七日查阵石辅玉,一月清泉眼,每日记水量,异常及时调”,旁边还标注着 “惠民泉需额外埋稳水石,因该地脉偏燥”;他又写下草药急救的要点:“青竹蛇毒用马齿苋 + 艾草 + 薄荷,鲜捣加灵泉水,文火烘艾减燥”,并注上 “药圃东侧薄荷可随时采,马齿苋雨季需多存”。这些都是他从实践中总结的 “长效方案”,不是一次性的解决,而是长期的守护。
写完总结,玄真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与图案,忽然觉得之前零散的术法知识,像串珠子一样被 “护民” 这条线串了起来,变得清晰而完整。他想起初入学艺时,总觉得术法是高深莫测的 “神通”,首到第一次用防蚁符箓护住清溪村的稻田,第一次用改良艾草缓解王伯的腿疼,第一次看到惠民泉的水流稳定后村民的笑容,才真正明白:玄真门的术法,从来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 “做事” 的 —— 做让百姓能吃饱饭、少生病、过得安稳的事。
“接下来的精进阶段,该往哪里走?” 玄真拿起《玄真门精进阶段术法纲要》,翻开第一页。纲要里写着 “精进阶段核心:术法‘精准化’与‘规模化’”,下面列着两个方向:复杂阵法与精准预测。这两个方向,恰好与他的护民思考不谋而合。
玄真取过一张新纸,写下 “精进阶段规划”:
方向一:学复杂阵法,实现 “规模化护民”
基础聚气阵只能覆盖小范围(如药谷一畦、稻田一块),而复杂阵法(如 “百脉聚灵阵”“护田大阵”)可覆盖更大区域。玄真在纸上画了个 “护田大阵” 的简易图:以十枚 “主阵石” 为核心,百枚 “辅阵石” 为辅助,按 “八卦方位” 摆放,阵眼嵌 “聚水灵玉”,可同时覆盖清溪村与雍县的千亩稻田,既能聚气护脉,又能调节灌溉水,解决 “小阵护小块,效率低” 的问题。他还写下学习计划:“每日辰时学阵纹(先学百脉聚灵阵的‘通脉纹’),午时在演道台练摆阵,申时去药谷试阵,记录不同区域的阵效差异。”
他想起清衍真人说过 “护田大阵若成,可保两村稻田旱涝保收”,心里忽然充满期待:到那时,王伯和李伯再也不用为稻田缺水、地脉弱而发愁,孩子们可以在金黄的稻穗旁玩耍,再也不用看到父母因收成不好而皱眉。
方向二:练精准预测,实现 “提前护民”
目前的星象预测只能知 “明日风雨”“地脉气盛 / 弱”,而精准预测需结合地脉图、星象轨迹、气候规律,能提前半月甚至一月预测灾害(如旱灾、水灾、地脉异动)。玄真在纸上写下:“需学‘二十八宿详解’(重点学氐宿、房宿,主农耕)、‘地脉周期图’(记录不同季节地脉流动规律)、‘气候台账’(收集近十年玄真山周边的风雨数据)。” 他还计划:“每日未时去观星台,用窥星仪记录星象轨迹,对比历代星象记录;每月初一整理地脉数据,画‘地脉周期曲线’;每遇风雨,记录雨量、风向,与星象预测对比,修正预测方法。”
他想起考核时云阳子说的 “精准预测能让百姓提前准备,比如预测到下月少雨,便可提前蓄水;预测到地脉将淤堵,便可提前清泉眼”,忽然觉得:提前护民,比事后补救更重要 —— 百姓不用再因突发灾害而慌乱,不用再因作物受损而难过,这才是术法的 “最大效用”。
规划写完时,日头己升至半空,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纸上,将那些字迹与图案染成暖金色。玄真放下笔,伸了个懒腰,走到窗边。窗外的玄真山一片生机:灵泉的水流潺潺,药谷的草药泛着绿光,远处清溪村的屋顶飘着炊烟,雍县的稻田在阳光下像铺了层绿毯。他想起昨日清衍真人递给他纲要时说的 “精进阶段,不仅要学更难的术法,更要记得‘护民’的初心”,此刻终于明白:初心不是一句空话,是藏在每一次阵石摆放里,每一次草药炮制里,每一次地脉监测里,每一次预测记录里。
“玄真。” 清衍真人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她手里拿着一个木盒,里面装着一枚 “通脉符” 和一本《百脉聚灵阵详解》,“这是给你精进阶段的‘入门礼’—— 通脉符可辅助你感知复杂阵纹,《百脉聚灵阵详解》里有历代弟子的摆阵心得,你可参考着学。”
玄真接过木盒,指尖触到通脉符,符纸传来温和的灵气,与他丹田内的灵气轻轻共鸣。他看着清衍真人,忽然想起初入学艺时,她教他感知地脉的场景:那时他还握不稳引脉杖,她耐心地握着他的手,教他 “用心去听地脉的声音,那是山的心跳,也是百姓的生计”。
“师父,弟子明白了。” 玄真躬身行礼,“精进阶段,弟子会好好学复杂阵法、练精准预测,用术法护好玄真山的地脉,护好山下的百姓。”
清衍真人笑着点头,目光落在案几上的总结与规划上:“你能把术法和护民绑在一起,比任何优异的考核成绩都重要。记住,无论学多复杂的术法,都不要忘了:术法的根,在百姓的田里、泉边、灶旁;术法的光,要照在百姓的笑脸上。”
夕阳西下时,玄真将总结与规划整理好,放进脉记堂的 “精进档案” 柜里。档案柜里,历代弟子的精进规划整齐排列,玄真的那份放在最底层,纸页上的字迹还带着新鲜的朱砂墨香,像一颗刚刚种下的 “护民种子”。
他背着巡脉囊,走出脉记堂。晚风带着药谷的清香、灵泉的水汽,还有山下稻田的稻香,拂过他的脸颊。他抬头望向玄真山的夜空,北斗七星己隐约可见,角宿的星芒在暮色中闪着微光。他知道,精进阶段的路还很长,要学的术法还有很多,但只要守住 “护民” 的初心,一步一步走下去,终会让玄真门的术法,成为守护一方百姓的 “定心石”,成为照亮这片土地的 “温暖光”。
玄真握紧了手中的《百脉聚灵阵详解》,脚步坚定地往观星台走去 —— 那里,窥星仪己在暮色中泛着淡淡的银光,等着他去记录今日的星象轨迹,等着他开启新的术法征程,等着他用更精湛的术法,护好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与百姓。
钟蘑菇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8A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