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2章 暗处的目光

小说: 童养媳不喝孟婆汤   作者:御用作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童养媳不喝孟婆汤 http://www.220book.com/book/W8VC/ 章节无错乱精修!
 

王家沟的生机如同春日溪流,日益丰沛。绣坊的丝线织就了妇女们的笑脸,山货的清香飘出了村外的名声。然而,水面之下,暗流开始涌动。繁荣的光亮,终究照见了那些潜伏在阴影中的视线。

一、镇上的算计:绸布庄的警觉

镇上的“瑞福祥”绸布庄,是方圆二十里内最大的布料和成衣供应商。掌柜姓钱,单名一个“广”字,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指甲修剪得整齐,算盘打得噼啪响。近两个月,他敏锐地察觉到一些不寻常。

先是镇上几位讲究的太太小姐,不再像往常一样热衷挑选他店里的苏杭新缎,反而私下交换着一些花样别致、绣工精湛的帕子、镜帘,啧啧称奇。钱广借口欣赏,拿过来细看,心中顿时一沉。那图案,并非传统福禄寿喜,而是些清雅的花草鱼虫,构图疏密有致,配色和谐高级,针脚更是细密均匀,透着一种说不出的“雅致”劲儿。这绝非普通村妇的手艺。

接着,他派去各村收货的伙计回报,王家沟的货郎老王,最近收到的精品绣品和品相极佳的山货数量大增,而且都是统一包装,盖着“王家沟”字样的木戳,俨然有了“字号”的雏形。更让钱广心惊的是,老王这些货一转手,在镇上竟能卖出比同类产品高出不少的价格,且颇受青睐。

“王家沟?”钱广捻着山羊胡,在静谧的账房里来回踱步。他想起那个曾经闭塞贫穷的小山村,以往不过是零星提供些粗劣土布和散乱山货的地方。何时有了这等能人?他嗅到了威胁。这种有组织、有品质、有标识的货品,若任其发展,迟早会冲击他“瑞福祥”在镇上的中高端市场。

“去,”他唤来心腹伙计,低声吩咐,“仔细打听,王家沟到底是谁在牵头?是男是女?什么来路?背后可有高人指点?”他眼神阴鸷,“特别是那个绣花的图样,想办法弄几个新鲜的回来。记住,悄悄进行,别打草惊蛇。”

威胁往往源于被触动的利益。钱广意识到,那个他从未放在眼里的山村,己悄然长出了一根可能扎疼他的刺。

二、村内的暗涌:旧权威的失落与串联

王家沟内部的变革,如同犁铧翻动了板结的土地,也让一些习惯于旧秩序的“地头蛇”感到了不安与失衡。

神婆“李仙姑”是其中最失落的一个。昔日,村民遇病遇灾,第一个想到的是请她跳大神、画符水。如今,小芳用清洗水井、煮沸饮水的“土法子”遏制了腹泻的传播,让她的“神力”成了笑话。以往祭祀、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她主持,如今妇女们忙着绣花挣钱,连听她讲“狐仙”故事的时间都没了。她门庭冷落,供奉的香火钱也锐减。看着小芳和那群妇人忙进忙出,听着她们核算工钱时的欢声笑语,李仙姑心里像有毒蛇在啃噬。

同样感到权威受到挑战的,还有几位王姓族老。以往村里大小事务,村长王老顺都要找他们商议,他们的话在村里颇有分量。可现在,村民们更关心绣坊能接多少订单、山货能卖什么价钱,连分家析产、邻里纠纷,都有人悄悄去找“能写会算”的石头和“明事理”的小芳说道理,他们这些老辈的“规矩”和“面子”似乎不再那么管用。

一日黄昏,李仙姑揣着一篮子新收的鸡蛋,看似无意地溜达到了族老“王老栓”家。王老栓正蹲在门口闷闷地抽旱烟,看着村里新修整的、通往绣坊的那段路。

“他叔,瞅啥呢?”李仙姑凑上前,压低声音,“这村子,可是越来越不像咱熟悉的那个样儿喽。听说早年矿上最红火的时候,咱村也被叫过‘小香港’,可那是男人们下矿流汗挣来的热闹。现在倒好,一群娘们儿摆弄针线,就想翻了天?”

王老栓哼了一声,烟袋锅子在鞋底磕得梆梆响:“女人家就该本本分分。如今倒好,识几个字,会算几个数,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老祖宗的脸都让她们丢尽了!”

这话戳中了王老栓的痛处。他想起小芳教妇女们识字、石头带着年轻人“没大没小”地讨论事情,这些确实与他信奉的“男尊女卑”、“长幼有序”格格不入。“可不是嘛,”他终于开口,“再这么下去,娃们的心都野了,谁还记得敬老尊贤?”

共同的失落感和危机感,让李仙姑和王老栓等人迅速靠近。作者“御用作家”推荐阅读《童养媳不喝孟婆汤》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他们开始在其他对变革心存不满或适应不良的村民中悄悄串联,散布着各种流言:

“绣坊挣的钱?谁知道账目清不清?别最后肥了个别人,亏了大家!”

“女人心思活络了,还能安心伺候公婆、相夫教子吗?”

“那山货加工,用了些稀奇古怪的法子,别是加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得罪了山神爷!”

这些流言,如同阴沟里的污水,悄无声息地在村子的角落里弥漫开来,虽然暂时无法动摇绣坊和山货生意的根基,却在一些保守的村民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三、身边的阴影:婆婆的复杂心态

就连小芳的婆婆“母老虎”,心态也发生了极其微妙的变化。她享受着实实在在的好处——饭桌油水厚了,偶尔能扯块新布做衣裳,甚至在村里走路,因着儿子和小芳的“本事”,旁人也多了几分客气。但另一方面,一种更深的嫉妒和失控感折磨着她。

她仍然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却明显感觉到,儿子石头的心更向着那个“有本事”的媳妇。家里的大事小情,石头越来越习惯先跟小芳商量,而不是请示她这个娘。小芳不再是她可以随意打骂的出气筒,反而成了这个家实际上的“顶梁柱”。这种地位的悄然逆转,让她憋闷又无力。

当李仙姑悄悄找上她,暗示“你才是正经婆婆,可不能让媳妇骑到头上”时,母老虎内心是矛盾的。她既贪图眼前的实惠,又难以释怀失去的权威。她有时会故意找茬挑剔小芳做的饭菜太咸,或是打扫不够仔细,但看到石头维护的眼神和家里确确实实的改善,又不得不把话咽回去。她成了内部一个不稳定因素,时而沉默,时而阴郁,如同一颗埋在灶膛里的暗火,不知何时会爆燃。

西、风雨前的宁静:核心圈的警觉

所有这些“暗处的目光”,并未能完全逃过小芳和石头的感知。

石头在镇上送货时,明显感觉到“瑞福祥”伙计打量他货品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和审视,问话也带着套词的意味。他甚至注意到,当他离开镇子时,似乎有人在不远不近地跟着。他留了心,回来便告诉了小芳。

小芳则从妇女们闲谈的只言片语中,捕捉到了李仙姑和几位族老近来走动频繁的消息,以及村里开始流传的那些怪话。张婶悄悄告诉她,李仙姑最近常在老槐树下说“阴盛阳衰,村子要倒运”之类的话。小芳深知,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伴随阵痛,守旧势力的反扑是迟早的事。

夜晚,两人在绣坊仓库核对完账目后,没有立刻离开。油灯下,小芳的神色平静却凝重:“石头哥,咱们的好日子,怕是有人要看不惯了。镇上布庄的老板,觉得我们抢了他的生意;村里的仙姑和族老,觉得我们坏了规矩。”

石头点头,握紧了拳头:“镇上布庄的人今天问东问西,没安好心。村里也有些怪话,我听见了。要是他们敢使坏,我第一个不答应!”

“树大招风。”小芳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语气沉稳,“咱们的生意动了别人的奶酪,咱们的规矩,也让一些老人觉得别扭。接下来,恐怕不会一首这么顺当了。”

但她的眼神里没有畏惧,只有洞悉世事的冷静。林曼卿前世经历过商场的倾轧,深知阳光越盛,阴影越浓的道理。她轻轻着石头送她的那枚木簪,冰凉的木质触感让她更加清醒。

“不怕,”石头斩钉截铁地说,目光坚定,“咱们有理有据,有全村大多人的支持。谁敢使坏,咱们就接着!我明天就去找大牛、水生他们,让大家最近多留个心眼。”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并肩作战的默契在无声中流淌。他们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那些从镇上和村里阴暗角落投来的目光,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他们前行之路必是荆棘丛生。但此刻,他们内心充满了迎接挑战的勇气,因为他们己不再是孤身一人,他们有了彼此,也有了他们共同守护的、这片刚焕发生机的土地。

暗处的目光己然交织成网,而王家沟的明天,注定要在明与暗的较量中,艰难地破晓。



    (http://www.220book.com/book/W8V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童养媳不喝孟婆汤 http://www.220book.com/book/W8V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