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如同山涧里悄然升腾的瘴气,无声地侵蚀着王家沟往日因共同劳作而生的暖意。村民们的目光变得闪烁,就连去绣坊交货的妇人,也少了往日的说笑,递过绣品便匆匆离开,仿佛小芳身上真带着什么不祥。
祠堂前的古槐树下,神婆李仙姑和族老王老栓正唾沫横飞地散布着谣言。
"你们可知道,那丫头昨日又设计出新花样了?"李仙姑神秘兮兮地对围观的村民说,"那图案诡异得很,我昨夜起卦,看见一团黑气缠绕在绣坊上空!"
王老栓在一旁帮腔:"可不是嘛!咱们王家沟祖祖辈辈平安无事,自打她来了,又是闹瘟疫又是招泼皮,这分明就是个扫把星!"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不少人露出惊恐的表情。
一、暗夜筹谋
小芳站在绣坊的窗边,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她红唇微勾,眼中闪过一丝冷芒。
"跳梁小丑。"
夜深人静,柴房里的油灯彻夜未熄。
"要把水搅清,就得把底账亮出来。"小芳铺开一张精心准备的粗麻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图表,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石头凝视着这些数字,眼神坚定:"曼卿,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小芳指尖轻点账册,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明日,我要让那些造谣的人,亲自尝尝被打脸的滋味。"
二、雷霆出击
次日,全村缴纳冬赋后的祠堂前,人声鼎沸。
小芳与石头对视一眼,微微颔首。
石头大步走到铜钟前,深吸一口气,用力敲响了它。
"当——当——当——"
钟声如惊雷炸响,瞬间让嘈杂的人群安静下来。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小芳稳步走上石阶。阳光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一层金光。她身后,一块临时支起的木板上,贴着几张醒目的图表。
"各位叔伯,各位婶娘。"小芳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近来村里有些关于我和绣坊的闲话,今日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她示意石头展开账册。
石头洪亮的声音响彻祠堂前:
"农历八月初九,收镇上来福布庄定金,计铜钱五贯三百文。支出:购各色丝线两贯,细棉布三匹一贯五百文,参与绣娘二十一人,按件计工钱共一贯八百文......结余:零。"
"九月十五,售出成套绣屏西方,得钱八贯。支出:添置绣架两个,花费七百文;'公中钱'留存一贯,用于日后购置大宗物料;余下六贯三百文,按各人贡献分发......"
每一笔账目都清清楚楚,每一文钱都有去处。
三、真相大白
随着石头念出的每一个数字,村民们的表情都在变化。
张大娘摸着孙子身上的新棉袄,喃喃自语:"这料子就是用绣花钱买的......"
李老汉想起昨晚那壶好酒,那是用卖蘑菇的钱打的。
王老五媳妇低头看着脚上的新鞋,脸上火辣辣的。
小芳目光如电,首射向李仙姑和王老栓:
"若我小芳真用了什么'妖法',这妖法为何让张家嫂子能给娃添新衣,让李家爷爷能喝上止痛酒?"
她声音陡然提高:"若我真是'克星',我克的,是咱们村里的穷鬼,还是某些人脑子里的懒汉?!"
这话如同惊雷,在每个人心中炸响。
"说得对!"张铁匠媳妇第一个站出来,"芳姑娘带着我们挣钱过好日子,有什么错?"
李寡妇也鼓起勇气:"谁再乱嚼舌根,就是跟咱们全村过不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表态支持。
李仙姑脸色铁青,想要反驳,却被村民们愤怒的目光逼得说不出话。
王老栓闷头抽烟,烟袋锅子都快捏碎了。
西、凝聚人心
小芳环视众人,语气诚恳:
"咱们王家沟,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苦日子还没过够吗?如今有了这条自己能挣钱的路子,难道要因为几句眼红的风凉话,就自己把它断送了吗?"
她目光坚定:"绣坊是大家的绣坊,钱是进了咱们自己腰包的钱!往后,咱们要更加团结,把日子过得更好!"
"好!"
"芳姑娘说得对!"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响应。
先前散布谣言的几个人,此刻都灰溜溜地低下了头。
五、月下温情
夜幕降临,小芳和石头并肩走在回王家的小路上。
"曼卿,"石头轻声说,语气里满是钦佩,"你今天真厉害。我看到李仙姑那张脸,青一阵白一阵的,真是解气。"
小芳微微一笑,月光洒在她精致的侧脸上:"这只是开始。往后,我们要让王家沟变得更好。"
她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石头:"我要办学堂,让村里的孩子都能识字明理。"
石头重重点头:"好,我帮你。"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六、新的征程
这一夜的王家沟,注定无人入眠。
家家户户都在谈论着白日的风波,谈论着绣坊带来的改变,谈论着那个让人惊叹的"芳姑娘"。
小芳坐在窗前,抚摸着那枚木簪,眼神坚定。
"这只是开始。"
她望向窗外的明月,唇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前路或许还有风雨,但她己经做好了准备。
这一场雷霆反击,不仅为她赢得了尊重,更为她赢得了人心。
属于"芳姑娘"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御用作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8V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