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新糊的窗纸,在“芳华绣庄”的账房里洒下一片暖融融的光晕。小芳正与石头核对近三个月的账目,算盘珠的清脆声响与窗外绣娘们低低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派安稳祥和的景象。
“这个月又比上个月多了三成利润。”石头拨着算盘,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咱们的商盟策略确实见效了。”
小芳正要答话,前堂传来张铁匠媳妇略带迟疑的通报声:“芳姑娘,有位从南边来的老客商,说想见见东家,谈笔大生意。”
小芳与石头对视一眼,放下账本,整理了一下衣衫便迎了出去。
只见前堂站着一位年约六旬的老者,身着细葛布长衫,虽风尘仆仆,却气质儒雅,不像寻常行脚商人,倒似一位见过世面的老儒商。他手中拿着一幅绣庄出品的“青峦叠翠”双面绣座屏,正细细端详。
“这位就是我们的林东家。”张铁匠媳妇介绍道。
老者闻声抬头,将小芳上下打量一番,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拱手行礼:“老朽姓苏,常年往来于江南与北地之间,此次是慕名而来。”
一、惊鸿一瞥的震动
小芳还了一礼,请苏老先生入座看茶。老者起初只是惯例寒暄,称赞绣庄的绣品针法精妙,图样新颖。
“这副双面绣的技法尤为难得,”苏老先生指着手中的座屏道,“老朽走南闯北多年,也只在苏杭顶尖的绣坊见过这般手艺。”
小芳从容应对:“老先生过奖了。这双面绣讲究藏针,正面反面都要完美,确实需要些功夫。”
言谈间,小芳不经意流露出的对苏杭织造、缂丝工艺的见解,让老者眼中屡屡闪过惊异之色。一个偏远山村的女东家,竟对江南顶尖的织绣工艺如此熟悉,这显然出乎他的意料。
然而,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小芳起身去内间取一本新图样册时。或许是动作稍急,或许是丝线勾绊,那枚她贴身佩戴、从不轻易示人的翡翠蝴蝶玉佩,从衣领间滑了出来,在秋日明亮的阳光下,泛出温润通透、水色极好的光泽。那蝴蝶形态翩然欲飞,翅膀上的纹路雕刻得纤毫毕现,绝非寻常匠人所能为。
苏老先生的目光骤然定格在那枚玉佩上,脸上的从容瞬间被极度的震惊取代。他下意识地向前迈了半步,眼睛紧紧盯着玉佩,仿佛看到了什么绝不可能出现在此地的事物。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但声音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芳……芳东家,请恕老朽唐突……您这枚玉佩,可否让老朽……仔细一观?”他顿了顿,似乎在极力搜寻合适的措辞,压低声音道:“这玉的雕工水色,这蝴蝶的形态……像极了……像极了多年前,江南一位极有名的林姓富商府上,那位嫡出小姐的旧物。老朽年轻时曾在林府见过类似的珍品,印象极深,绝不会看错!”
二、内心翻江倒海的掩饰
“林姓富商……嫡出小姐……”
这寥寥数语,如同惊雷,在小芳(林曼卿)的心湖中炸开滔天巨浪。前世作为林家千金的一幕幕——府邸的繁华、父母的宠爱、闺阁的闲适、乃至最后游船上的惊变——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感到一阵眩晕,指尖冰凉,几乎要控制不住去握住那枚承载了她两世记忆与秘密的玉佩。
然而,历经生死磨难锤炼出的意志,让她在电光石火间稳住了心神。她深知,这枚玉佩是她前世身份的唯一物证,其来历在此世根本无法解释。一旦深究,不仅会引来无尽的猜疑,更可能将她置于无法想象的险境。眼前这位老者,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于是,她面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与一丝困惑,纤手自然地抬起,将玉佩轻轻塞回衣领内,动作流畅不见丝毫滞涩。她微微蹙眉,语气带着几分少女的天真与不确定:
“苏老先生怕是认错了吧?这就是我家...嗯,是我娘家传下来的一件普通旧物,戴惯了图个平安吉利罢了。我们这山野地方,哪能跟江南的大富商扯上关系呢?您说的林家...很显赫吗?”
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对“林家”的好奇,而非玉佩本身,同时暗示了玉佩来源的“寻常”,试图淡化其特殊性。
三、言语间的机锋与试探
苏老先生人老成精,见小芳如此反应,目光微闪,心知自己可能失言,触及了对方不愿深谈的隐秘。他捋了捋胡须,呵呵一笑,顺势下了台阶:“哦?那许是老朽眼拙,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天下珍玩相似者众多,看来是老夫睹物思情,一时恍惚了。”
但他并未完全放弃,话锋一转,似是无意地感慨道:“不过说起江南林家,当年确是名噪一时的巨贾,以丝绸、茶叶起家,富可敌国,尤其林家小姐,据说才貌双全,可惜...唉,后来家道中落,人也...不知所踪了。许多旧物也都散佚了,可惜,可惜啊。”
他一边说,一边用眼角的余光留意着小芳的神情,这些话如同投石问路,既解释了方才的失态,也继续抛出了关于林家下落的信息,试图观察小芳是否会流露出异样。
小芳的心再次被“家道中落”、“不知所踪”这些字眼刺痛,但她依旧维持着表面的平静,甚至适时地流露出一点对豪门兴衰的寻常感慨:“原来如此,真是世事无常。看来无论是大家小姐,还是我们乡野之人,这平安顺遂才是最要紧的。”她轻轻带过,随即拿起图样册,自然地回归到生意的话题:“苏老先生,您请看这批新图样...”
苏老先生接过图样册,目光却仍在小芳脸上停留了一瞬,方才低头翻阅。他指着其中一幅“寒梅傲雪”图道:“这幅的意境极好,梅枝的姿态颇有宋人笔意。”
“老先生好眼力,”小芳微笑,“正是仿了杨补之的《西梅花图》。”
“哦?”苏老先生眼中再次闪过惊讶,“芳东家还懂画?”
“略知一二罢了。”小芳谦逊地回答,心中却暗叫不妙。她方才一时口快,竟说出了前世在闺阁中学过的画理。
接下来的商谈中,苏老先生时不时会试探性地提及江南的风物人情,或是某些只有世家大族才会知晓的礼仪规矩。小芳或巧妙避开,或故作不知,始终保持着山村绣庄东家的本分形象。
西、余波荡漾的深思
苏老先生毕竟是商人,见小芳守得严密,话题转回生意,便也识趣地不再追问。双方就绣品订单详细商议了半晌,最终签下一笔不小的合约。送走苏老先生后,绣庄重归平静,但小芳的内心却再也无法平静。
她独自回到账房,关上门,窗外是王家沟熟悉的山水,但她的心仿佛己经飘向了遥远而模糊的江南。她再次掏出那枚玉佩,指尖细细着上面每一道熟悉的纹路,冰凉的触感此刻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
“江南林家...小姐的旧物...”老者的话语在她脑中反复回响。这是第一次,有外界的人,主动将一件具体的实物与她前世的身份联系了起来。这不再是深藏于她记忆中的孤独秘密,而是变成了一个可能被外界窥破的线索。
这意味着什么?
是单纯的巧合,还是命运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
这位苏老先生,是真的偶然认出,还是别有目的?他的出现,是结束,还是更多纷扰的开始?
江南林家是否还有后人?当年的变故真相究竟如何?
无数疑问如潮水般涌来。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迫切与警惕。迫切的是,这枚玉佩如同一条若有若无的丝线,或许真能牵引她找回部分失去的根迹;警惕的是,这线索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她无法预知的福祸。
五、前路未卜的抉择
夜幕降临,小芳将日间之事告诉了石头。石头紧握她的手,目光坚定:“曼卿,不管这玉佩引来什么,是好是坏,我都和你一起担着。”
小芳依偎在他肩头,心中稍安。她知道,无论前路如何,她己不再是孤身一人。但她也明白,关于玉佩的秘密,必须更加谨慎地守护。在拥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可能的风浪之前,低调与隐藏仍是必要的生存智慧。
然而,这次意外的“他认”,也像一粒种子,在她心中悄然生根。它证实了她前世并非虚幻,也为她未来的道路,提供了另一种模糊的可能——一条或许能连接今世与过往,探寻真正自我根源的道路。
“我想知道,”小芳轻声说,目光望向窗外遥远的南方,“江南林家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会变成王小芳,流落到这北方山村。”
石头轻轻揽住她的肩:“等绣庄再稳定些,我陪你南下。”
小芳点点头,心中既有忐忑,也有期待。前世与今生的界限,因为这位不速之客的出现,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芳华绣庄”的灯火依旧明亮,但在小芳心中,未来的图景己悄然变得更加复杂与深邃。这枚小小的玉佩,注定将继续牵引着她的命运,走向更广阔的,也可能是更波澜壮阔的天地。
童养媳不喝孟婆汤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童养媳不喝孟婆汤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8V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