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绝境网络与希望微光
张主任的铁腕镇压像一层厚重的冰霜,覆盖了整个实习生群体。串寝被禁,私下交流变得异常困难,车间里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寂静,只有机器依旧轰鸣。每个人都低着头,仿佛戴上了无形的枷锁。
然而,压迫越深,反抗的智慧往往越会被激发。
不能明着串联,陈阳就想到了更隐蔽的方法。他利用每天排队打饭、在洗漱间碰面的短暂机会,发展出了一套极其简单的“信号系统”。一个眼神,一个不易察觉的手势,或者故意掉落又捡起的饭卡,都可能承载着简单的信息——“坚持”、“小心”、“有新情况”。
同时,他将目光投向了工厂内部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灰色地带”。厕所隔板上的刻字,老旧工具柜角落的划痕,都成了他留下和读取加密信息的地方。他用只有自己和王磊明白的符号,记录着李领班额外的刁难、系统不合理的效率要求、以及观察到的张主任与李领班之间似乎日益紧张的互动。
这些信息碎片化、原始,却像毛细血管一样,在死寂的冰层下,维系着微弱的信息流动。他知道,肯定还有其他不甘心的同学在用类似的方式默默抵抗,他们像分散的电阻,看似孤立,却可能在某个时刻串联起来,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但内部的抵抗终究有其极限。张主任和李领班如同两座大山,牢牢镇压着厂区。陈阳意识到,必须寻找外部突破口,否则他们迟早会被这无尽的压抑彻底磨灭。
那台旧相机和里面的证据,是时候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了。然而,首接通过网络发布风险太大,学校和工厂很可能有舆情监控,瞬间就会被扑灭。他们需要一个可靠的外部连接点。
契机出现在一个周末。工厂批准了部分学生分批前往工业区唯一的商业街采购生活用品,这是张主任新政下难得的“放风”时间,但显然也被严密监控着。
陈阳和王磊混在人群中,看似在挑选廉价的日用品,实则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他们需要找到一个不受工厂和学校控制,又能接触到外界媒体的渠道。
在一家嘈杂的、兼营复印和手机维修的小店里,陈阳注意到柜台后坐着一个年纪不大的女孩,正对着一台旧电脑飞快地敲打着一篇关于本地工业区环境问题的博客文章,旁边还放着一个带有长焦镜头、看起来颇为专业的相机。
“看那个。”陈阳用胳膊肘碰了碰王磊,低声说。女孩眉宇间带着一股书卷气和执着,与周围麻木或精明的面孔格格不入。
王磊会意,假装挑选手机贴膜,凑了过去,随口搭讪:“嘿,妹子,你这相机不错啊,是记者?”
女孩抬起头,警惕地看了王磊一眼,没说话。
陈阳走上前,语气平和地补充:“我们是对面宏远电子的实习生,看你好像在写东西?是关于工业区的吗?”
听到“宏远电子”和“实习生”,女孩的眼神微微一动,打量了他们一下,点了点头,依旧没开口,但戒备心似乎少了一些。
陈阳知道不能操之过急。他买了两瓶水,递了一瓶给女孩,看似随意地聊起了工业区的空气和噪音污染。女孩的话匣子慢慢打开,她自称姓林,是邻省一所大学新闻系的学生,趁暑假来这里做一份关于“工业化浪潮下的个体生存状态”的社会实践调查,但工厂管理严格,她很难接触到一线工人,更别说实习生。
“宏远电子……我听说待遇还不错?”林记者试探着问。
王磊差点冷笑出声,被陈阳用眼神制止。
陈阳叹了口气,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沉重和无奈:“林记者,有些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就像这工业区的天空,看着灰蒙蒙,但你不知道里面具体是些什么成分。”
他隐晦地提了一下工作时间长、管理严格,但没有透露具体细节。他需要先确认这个林记者是否可靠。
林记者显然听出了弦外之音,她压低声音:“你们……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如果有什么需要反映的情况,或许我可以帮忙。”
陈阳没有立刻接话,而是话锋一转,问起了她博客的访问量和影响力。林记者有些不好意思地表示,只是个人博客,读者不多,但她和一些关注劳工权益的民间组织以及几家媒体的实习编辑有联系。
这己经足够了。一个有一定专业知识、有传播渠道、且暂时未被利益集团注意到的在校大学生记者,几乎是他们目前能找到的最理想的外部连接点。
“林记者,”陈阳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我们可能有一些……值得你深入调查的线索。但这里不方便说,而且非常危险。”
他留下了那个加密的云盘地址和一个极其复杂的密码(通过只有他和王磊知道的方式拆分记忆,需要两人共同回忆才能拼凑完整),并约定了一种单向的联系方式——由林记者在个人博客的某个固定版块,用特定暗号发布“摄影作品”,陈阳他们看到后,会在下次“放风”时,用公用电话尝试联系。
整个过程短暂而隐蔽,如同特务接头。
回到工厂,两人心情忐忑,不知道这步险棋会带来什么。
几天后,在一次例行“思想教育会”上,张主任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为了“丰富实习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学校将组织一次“优秀实习生代表”座谈会,由他亲自主持,邀请部分“表现突出”的同学参加,分享“实习心得和收获”。
“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表现好的同学,学校会重点记录,在未来的就业推荐中优先考虑!”张主任的声音充满诱惑,但眼神却锐利地扫视着台下,仿佛在挑选合适的“演员”。
陈阳和王磊心中同时一凛。这绝不是什么座谈会,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秀”,目的是制造正面典型,粉饰太平,堵住悠悠之口。谁去参加了,谁就可能被绑上他们的战车,成为他们宣传的工具。
果然,散会后,李领班就私下找到了陈阳和王磊。
“张主任很看好你们,”李领班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压迫,“尤其是陈阳,沉稳,技术也不错。这次座谈会,你们俩必须参加,而且要好好准备发言稿,内容要积极向上,要体现学校和工厂对你们的培养。明白吗?”
这是命令,也是陷阱。如果拒绝,立刻就会被打上“不配合”、“消极”的标签,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参加,就等于默认了当前的压迫体系,成为帮凶。
就在陈阳飞速思考如何应对这棘手局面时,他的手机(藏在身上,极其冒险)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来自林记者的加密信息,只有简短几个字:
“资料己收,震撼。正在核实,保持静默。小心。”
希望的火苗,在这一片令人窒息的黑暗中,终于顽强地透出了一丝微光。然而,“优秀实习生代表”座谈会的邀请,却又像一道新的枷锁,套了上来。
前有狼,后有虎。陈阳知道,他们必须在这狭小的缝隙中,找到一条既能暂时自保,又不违背良心的路。
(第十一章 完)
流水线囚笼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流水线囚笼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91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