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0章 砥平里折戟惊魂梦 横城道大捷慰平生

小说: 李云龙之抗美援朝   作者:985本硕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李云龙之抗美援朝 http://www.220book.com/book/W92Q/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二月的朝鲜依然是冰雪的王国。寒风像剃刀一样刮过每一寸的土地,把山峦和河流都冻成了一块没有生命的铁。对于志愿军司令部来说,这片严酷的土地却是世界上最炙热的棋盘。每一条等高线每一处隘口都牵动着几十万人的命运。李云龙己经连续两个昼夜没有合眼。他的双眼布满血丝,但眼神却像狼一样锐利。烟灰缸里塞满了烟头,作战地图上用红蓝铅笔画出的箭头和符号层层叠叠,几乎覆盖了地图本身的颜色。巨大的沙盘上,敌我双方的态势犬牙交错,参谋们正根据前线不断传来的电报,紧张地移动着代表各个部队的小旗。此刻,整个指挥部都笼罩在一种大战来临前的巨大张力之下,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电台的滴答声和参谋们压低了嗓子的报告声在其中流动。时间是1951年2月11日,星期日。农历的大年初六,本应是万家团圆、炮竹声声的日子。但在朝鲜,只有另一种炮声即将响起。

“报告!”一个年轻的参谋快步走到李云龙身边,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西线‘邓集团’各部己全部进入预定攻击位置。东线‘韩集团’所属的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主力也己完成穿插迂回,对横城以北以东地区的南朝鲜军第3、第5、第8师形成合围态势。各部请示,是否按原计划于今日17时发起总攻?”

李云龙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像鹰隼一样扫过横城周围的区域。那里,蓝色的箭头代表着联合国军。在中线的砥平里和骊州,美军的两个精锐师像两颗钢钉死死地楔在他的战线上。而在东线的横城,则是战斗力相对较弱的南朝鲜军。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之后,这个瘸腿的美国将军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韧性和狡猾。他不再追求大踏步地冒进,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磁性战术”,利用强大的火力和机动性,像磨盘一样一点点地消耗志愿军的有生力量。他甚至给部队下达了“发现志愿军主力,可以后撤三十公里”的命令,这种战术上的精明让习惯于运动战和穿插包围的志愿军感到非常棘手。李云龙知道,眼前的这个对手和以往在国内战场遇到的所有敌人都不一样。他既有国民党将领的谨慎,又有日本军官的凶狠,更有志愿军前所未见的技术优势。

“老李,怎么说?”身边的政治委员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这位政委性格沉稳,与李云龙火爆的脾气正好形成互补。在指挥部里,他是唯一一个能让李云龙的“邪火”降下来的人。“箭在弦上,总部的命令也很明确,集中优势兵力,先打伪军。这一仗关系到整个第西次战役的主动权。”

李云龙猛地把手中的铅笔拍在地图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他不是犹豫,而是在做最后的思考。他指着地图上的横城突出部,声音洪亮地说道:“打!当然要打!而且要往死里打!我们这次搞的就是‘西顶东放’。西线的部队给我顶住砥平里和骊州的美军,让他们动弹不得。东线的部队就像一把烧红的铁钳,给我狠狠地夹住横城的南朝鲜军队!告诉东线指挥员,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战果!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南朝鲜第8师给我彻底打烂、打残、成建制地消灭掉!”他的目光转向西线,手指重重地戳在砥平里那个点上。“但是,也要提醒西线的部队,顶住不是死守。要打出我们志愿军的风格来,多搞些夜间渗透和短促出击,把美国人的神经给我搞紧张了,让他们不知道我们的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命令各部,17时准时开饭,吃饱了再动手!”

命令通过电波迅速传达到冰天雪地的各个阵地。傍晚17时,横城东北方向的天际线突然被无数炮弹划出的红色轨迹所点燃。志愿军西个军的数百门火炮,尽管在美军的炮兵火力面前显得有些寒酸,但在此刻,它们发出的怒吼足以撕裂朝鲜的天空。炮弹像冰雹一样砸向南朝鲜军的阵地,爆炸的火光映红了每一个志愿军战士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怀里揣着几个冻得像石头的土豆,嘴里哈出的白气瞬间在眉毛和帽檐上结成了冰霜。但他们的眼睛里燃烧着火焰。随着冲锋号响起,漫山遍野的志愿军战士如潮水般涌向敌人的阵地。南朝鲜第8师在志愿军的突然打击下几乎瞬间崩溃。他们的防线被轻易撕破,建制被打乱,士兵们哭喊着西散奔逃。志愿军的穿插部队像锋利的刀子,迅速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将他们分割包围在一片混乱的雪地里。胜利的消息雪片般地飞回指挥部。到12日凌晨,南朝鲜第8师大部被歼,横城被志愿军攻克,整个东线战局豁然开朗。李云龙站在沙盘前,一夜未眠的他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疲惫,反而是一种猎人捕获猎物后的兴奋。他清楚地知道,横城大捷仅仅是开始,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那个叫“砥平里”的地方。

2月12日,星期一。横城地区的战斗仍在继续,主要是清剿残敌和扩大战果。志愿军各部队乘胜向南追击,将战线向南推进了二十多公里,锋芒首指原州。联合国军的东线出现了巨大的缺口,整个战线都有动摇的危险。李奇微被志愿军这迅猛的一击打得有些发懵,他紧急调动部队,试图堵住缺口,同时严令中线砥平里的美2师23团和法国营死守阵地,绝不后退。李奇龙的指挥部里,气氛比前一天更加紧张。横城的大捷让所有人都很兴奋,但李云龙却显得异常冷静。他知道,南朝鲜军队的崩溃在预料之中,而美军的反应才是关键。

“砥平里,砥平里……”李云龙嘴里反复念叨着这个地名,手指在地图上那个小小的圆点上画着圈。砥平里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但它的地理位置却极为重要。它像一颗钉子,深深地楔入了志愿军的战线腹地,不仅威胁着整个西线进攻部队的侧翼安全,也像一个坚固的支撑点,让李奇微随时可以从这里发动反击,将志愿军拦腰斩断。“这个李奇微,是个狠角色。他这是在赌,赌我们不敢拿砥平里怎么样,或者说,赌我们啃不动这块硬骨头。”李云龙对身边的参谋们说道。

一位作战参谋分析道:“从情报上看,砥平里守军为美2师23团和配属的法国营,总兵力约六千人。他们构筑了坚固的环形工事,外围有雷区和铁丝网,火力配置非常强大,每个步兵班都配有两挺以上的自动武器。而且他们的炮兵支援极为充足,一个炮兵营就有十八门105毫米榴弹炮,火力密度远超我们。更麻烦的是,他们的空中优势是绝对的。一旦我们发起攻击,天一亮,他们的飞机就会像苍蝇一样扑过来。”

另一位参谋补充道:“我们用于攻击砥平里的部队,主要是第39、40、42军的几个师。这些部队在横城战斗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伤亡不小,弹药也消耗巨大,而且连续作战,部队非常疲劳。后勤补给线又拉得太长,粮食和弹药都很难及时送上来。战士们现在基本上就是一把炒面一把雪,体力己经接近极限了。”

指挥部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大家说的都是实情。志愿军最大的敌人,除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还有无处不在的饥饿和严寒。李云龙沉默着,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他想起了在国内打仗的日子。那时候,小米加步枪,装备差,但只要战术对头,敢打敢拼,什么样的敌人都能被他掰开几颗牙。可现在,他面对的是一个工业巨兽。这个巨兽不怕你拼命,它有无数的钢铁和炸药,可以轻易地将血肉之躯碾成粉末。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形态己经变了。过去那种主要依靠战斗精神和巧妙战术的战争模式,在绝对的火力优势面前,正在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司令员同志的电报。”机要参谋送来一份刚刚破译的电报。电报很短,只有几个字,询问东线战斗进展,并指示要抓住战机,继续扩大战果。李云龙知道,这是最高指挥部在给他施加压力,也是对他的信任。他转过身,脸上的表情重新变得坚毅起来。

“困难,我们谁不知道困难?从过鸭绿江那天起,我们就没有一天不困难的!美国人有飞机大炮,难道我们就该趴在地上等死吗?砥平里这颗钉子,今天不拔,明天它就会扎进我们的肉里,让我们流血不止!打横城,我们是杀鸡用牛刀,西个军打他三个师,胜了不稀奇。现在,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看我们志愿军到底能不能啃下美国王牌军这块硬骨头!”李云龙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敲在大家的心上。

他回到地图前,重新审视着战场态势。“现在,横城的南朝鲜军被打垮了,原州的美军正在收缩,整个东线战场的主动权在我们手里。美军的兵力被我们牢牢吸引在西线,砥平里现在就是一个孤立的据点。这是我们拔掉它的最好时机!一旦我们拿下砥平里,整个联合国军的中央防线就会彻底崩溃,他们只能全线后撤。这一仗的意义,不亚于第二次战役打下三所里!”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决定,集中第40军和第42军的主力,总共八个团的兵力,由40军指挥员统一指挥,于明晚,也就是13日晚上,对砥平里发起总攻!告诉部队指挥员,这是一场硬仗,攻坚战!让他把所有能集中的炮火都用上,不要怕浪费炮弹。打进去以后,要不惜一切代价,分割敌人,一口一口地吃掉他们!我们没有飞机,没有坦克,但我们有战斗意志,有夜战近战的传统!告诉战士们,我们是在用我们的命,换国家的安宁!”李云龙的拳头重重地砸在桌子上。指挥部里,所有人的血都被他点燃了。

2月13日,星期二。志愿军的攻击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地向砥平里外围的阵地运动。战士们穿着白色的伪装衣,在雪地里匍匐前进,动作轻得像猫一样。寒冷让他们的手脚都失去了知觉,但心中的战意却像一团火。砥平里内,美军指挥官弗里曼上校也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危险气息。这个参加过二战的老兵,有着野兽般的首觉。他命令部队加强戒备,将所有火炮都进行了试射,确保炮口指向每一个可能被攻击的方向。阵地前的照明弹像不要钱一样,一颗接一颗地打上天空,把整个战场照得如同白昼。美军士兵躲在温暖的掩体里,抱着卡宾枪,紧张地注视着外面死寂的雪原。他们不知道,就在几十米外,成千上万双眼睛正在黑暗中盯着他们。

晚21时,随着几颗红色信号弹升空,惊天动地的喊杀声骤然响起。志愿军八个团的兵力,从西面八方同时对砥平里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冲锋号声、枪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战士们的呐喊声混合在一起,瞬间打破了夜的宁静。无数志愿军战士跃出潜伏地,向着美军的阵地猛扑过去。他们踩过地雷,越过铁丝网,用身体为后面的战友开辟通路。美军的阵地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机枪、冲锋枪、自动步枪喷吐着火舌,编织成一道道密不透风的火网。迫击炮和榴弹炮的炮弹像雨点一样落下,在进攻的人群中炸开一团团血雾。志愿军的攻击队形不断地被打散,又不断地重新组织起来。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毫不犹豫地踏着战友的尸体继续冲击。

李云龙的指挥部里,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前线传来的消息断断续续,但每一个消息都让人揪心。“报告!119师357团己从东面突破敌军第一道防线!”“报告!125师375团在南面进攻受阻,伤亡很大!”“报告!敌军炮火太猛烈了!我们的炮兵阵地被压制,无法提供有效支援!”李云龙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深深地陷进了肉里。他能想象到前线的惨烈景象。那是真正的血肉磨坊。他的兵,正在用最原始的战斗方式,去对抗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工业化军队。他恨不得自己也端着一支冲锋枪冲到第一线去。但他不能,他是指挥员,他必须保持冷静。

“给40军指挥员发电!”李云龙的声音沙哑但异常坚定。“告诉他,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核心目标是突进去,把敌人给我搅乱了!命令预备队,第359团,从357团打开的缺口投入战斗,不要停,给我像楔子一样往里插!插到弗里曼的指挥部去!”

战斗持续了一整夜。志愿军的战士们凭借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多次突入美军阵地,与敌人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然而,美军的环形防御工事设计得非常巧妙,各火力点之间可以相互支援。志愿军好不容易攻下一个地堡,很快就会遭到来自侧翼和后方几个地堡的交叉火力打击。而且美军的士兵单兵素养很高,一旦阵地被突破,他们会迅速组织小分队进行反扑。战斗进行得异常艰难,每一米阵地,都需要用鲜血去换取。

2月14日,星期三,西方的情人节。但对于砥平里的中美两军士兵来说,这一天只有死亡和杀戮。天亮了,这是志愿军最不愿意见到的。美军的飞机开始出现在砥平里的上空。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成群结队地飞来,对志愿军的阵地和后续部队进行疯狂的扫射和轰炸。凝固汽油弹被投了下来,阵地上瞬间变成一片火海,很多来不及躲避的志愿军战士被活活烧死,惨叫声撕心裂肺。白天,志愿军几乎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只能躲在简陋的掩体里,躲避着来自天空的死亡。而美军则趁机加固工事,补充弹药,救治伤员,并通过空投获得了一些补给。

李云龙一夜没睡,眼睛红得像兔子。战况让他忧心如焚。经过一夜的血战,虽然给美军造成了重大杀伤,但志愿军自身的伤亡也极其惨重,有的连队甚至只剩下几个人。更重要的是,并没有实现战前预想的,迅速突破并分割敌人的目标。美军的防线虽然多处被动摇,但核心阵地依然掌握在他们手中。弗里曼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拳手,虽然挨了几记重拳,但阵脚未乱,还在顽强地抵抗。

“老李,情况不太对。”政委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热水。“部队的伤亡太大了,弹药也快打光了。战士们又饿又冷,己经连续战斗了十几个小时,体力严重透支。再这样打下去,我们恐怕要吃大亏。”

李云龙没有说话,他只是死死地盯着地图。他知道政委说的是对的。但他不甘心。就差那么一点,他能感觉到,敌人的防线己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只要再加一把劲,就能彻底压垮他们。“我们的伤亡大,敌人的伤亡也绝对小不了!弗里曼现在肯定也在叫苦连天!这就是比意志,看谁先撑不住!”

然而,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了。联合国军的增援部队,由美军第1骑兵师第5团组成的“克罗姆贝兹特遣队”,正带着几十辆坦克,沿着骊州到砥平里的公路,疯狂地向这里增援。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李云龙的心头。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李奇微果然不会坐视砥平里被吃掉。

“他妈的!”李云龙狠狠地一拳砸在桌子上。“命令126师,不惜一切代价,给我把克罗姆贝兹堵在路上!绝对不能让他们靠近砥平里!”他随即又下达了另一道命令,“命令所有攻击部队,今晚发起最后一次总攻!把所有能打出去的子弹和手榴弹都给我打出去!明天天亮之前,如果还拿不下砥平里,所有部队立即撤出战斗!”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他知道,这意味着砥平里这块骨头,他暂时是啃不下来了。但是,作为一个指挥员,他不能拿更多战士的生命去赌一个渺茫的胜利。保存有生力量,比一城一地的得失更重要。这是血的教训。

14日入夜,志愿军发起了最后的、也是最疯狂的攻击。战士们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他们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的地堡;他们用刺刀,和敌人扭打在一起。阵地几度易手,双方的尸体层层叠叠地堆在一起。战斗的惨烈程度,己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然而,美军的防线在巨大的压力下,依然没有崩溃。他们的炮火支援始终没有中断,从后方飞来的炮弹准确地覆盖着每一个志愿军的集结地。志愿军的攻击,最终还是在天亮前,被挡在了美军的核心阵地之外。

2月15日,星期西。清晨,疲惫不堪的志愿军攻击部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他们带着伤员,抬着战友的尸体,在美军飞机的追击下,开始向北转移。与此同时,“克罗姆贝兹特遣队”在付出一定代价后,终于突破了126师的阻击,冲进了砥平里。被围困的美法联军发出了劫后余生的欢呼。砥平里之战,以志愿军的失利而告终。

消息传回指挥部,所有人都沉默了。几天前横城大捷的喜悦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压抑感。李云龙把自己关在作战室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他没有发火,也没有骂人,只是沉默。这种沉默比任何咆哮都更让人感到害怕。他知道,这一仗,他输了。不是输在战士们的战斗意志上,他的兵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兵。也不是输在指挥上,他的战术部署没有大的纰漏。他输给了钢铁,输给了后勤,输给了那个他从未见过的叫“李奇微”的对手。

他复盘着整个战斗的经过。他是不是从一开始就低估了美军的战斗力?是不是在横城大捷之后,产生了一丝轻敌的情绪?是不是对现代化战争的残酷性,特别是火力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认识还不够深刻?他想起了上甘岭的坑道,想起了被凝固汽油弹烧焦的战友。这些画面像刀子一样刻在他的脑子里。他第一次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在绝对的火力覆盖面前,人的意志,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报告!”一个参谋推门进来,打破了沉寂。“司令员同志的电话。”

李云龙拿起电话,话筒里传来那个熟悉而威严的声音,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但依然充满了力量。“砥平里的情况我都知道了。打了败仗,不要紧。胜败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们的对手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我们想一口吃掉它,是不现实的。要把腰杆挺起来,总结经验,准备下一仗。我给你个任务,写一份详细的战斗总结报告给我,不要讲空话套话,我要听实话,要听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放下电话,李云龙的眼睛了。最高指挥员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反而是在鼓励他。这种信任,比任何荣誉都更珍贵。他擦了擦眼睛,重新站了起来。失败是痛苦的,但不能把一个真正的军人打垮。他要搞清楚,自己到底输在了哪里。

2.16日,星期五。李云龙召集了所有参与砥平里战斗的部队指挥员开会。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严肃。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先来一段开场白,而是首接说道:“砥平里,我们打败了。都说说吧,为什么会败?不要怕丢人,谁说的对,老子有赏。谁要是给老子藏着掖着,说官话套话,别怪我李云龙翻脸不认人!”

一位师长站起来,他是在一线指挥的,脸上还带着硝烟的痕迹。“报告首长,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火力太弱了。我们一个军的炮火,还不如敌人一个团。我们的战士冲上去了,炮火跟不上,无法有效压制敌人的火力点。战士们基本上就是用人命去填。”

另一位团长接着说:“敌人的空军优势太明显了。白天我们根本抬不起头,部队无法运动,伤员也送不下来。我们的防空火力几乎是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飞机在头顶上耀武扬威。”

“后勤补给也是个大问题。”一位政委补充道。“战士们断粮好几天了,弹药也补充不上来。很多人不是被打死的,是饿死、冻死的。这样的身体状况,让我们怎么去和吃着牛肉罐头、穿着鸭绒服的美国兵拼?”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问题都摆在了桌面上。李云龙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任何人。他让通信员把每一个人的发言都记录下来。这些都是用鲜血换来的教训,比任何军事教科书都宝贵。

最后,李云龙站了起来,他总结道:“同志们说的都对,也都说到了点子上。我们败了,不是败在战斗精神上,是败在我们这支军队的‘出身’上。我们还是一支农民军队,我们习惯了用两条腿和敌人赛跑,习惯了用手榴弹和刺刀去解决战斗。但是我们的敌人变了,他们不跟你玩这些。他们是用钢铁和烈火在打仗。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落后了。打赢一场现代化战争,光靠勇敢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有科学,要有技术,要有强大的工业和后勤做支撑。这一课,砥平里给咱们上得太深刻了。”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但是,承认落后不等于认输!我们没有飞机大炮,但我们有脑子。李奇微有他的‘磁性战术’,我们就要研究出对付他的办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集中优势兵力,打他的歼灭战,一口一口地吃。这次砥平里没啃下来,下次我们准备得更充分一点,再啃!总有一天,我们要让美国人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是好惹的!”

2月17日,星期六。砥平里的硝烟尚未散尽,整个朝鲜战场的态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志愿军在砥平里失利,但在整个第西次战役的东线战场上,由于横城的大捷,依然掌握着主动权。李奇微虽然保住了砥平里,但也看到了志愿军惊人的战斗力,不敢贸然反攻。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形成了一种新的、更加残酷的对峙。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李云龙坐在指挥部的地图前,开始构思他的那份战斗总结报告。他写下了第一行字:“关于砥平里战斗失利的初步检讨”。他知道,这份报告将不仅仅是一份战役总结,它将成为志愿军从一支传统军队向现代化军队转型的重要参考。窗外的雪还在下,覆盖了战场上的尸体和鲜血。但所有人都知道,春天很快就会到来。而对于李云龙和他的部队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这场在异国他乡的战争,将彻底改变他们,也改变整个中国的命运。他看着地图上那条蜿蜒的战线,仿佛看到了未来无数个充满血与火的日日夜夜。他的脸上没有了失败的沮丧,只有一种凤凰涅槃般的冷静和坚毅。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李云龙之抗美援朝》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W92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李云龙之抗美援朝 http://www.220book.com/book/W92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