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了系统提供的精编纲要,犹如在迷雾笼罩的航道上点亮了灯塔。陆子轩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他暂时放下了“夜行者”的短篇写作,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搜神记》的开篇创作中。他严格按照纲要的指引,但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文笔特色。开篇摒弃了首接穿越的设定,而是从一场瑰丽而凶险的“大荒”风暴写起,少年拓拔野为追寻身世之谜,流落至神秘莫测的“神帝山”附近,机缘巧合下,并非获得现代知识,而是触动了上古神农氏遗留的“神识烙印”,由此开启了认知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
他借鉴了传统武侠的笔法,描绘拓拔野的坚毅与机敏,同时又小心翼翼地引入“五德之身”、“五行真气”等略带玄奇色彩的设定,将其包装成一种古老而失传的武学秘辛。笔下,瑰丽奇诡的山海经世界画卷徐徐展开,赤炎金猊兽的凶戾,龙女雨师妾的神秘妖娆,蚩尤的豪勇粗犷……一个个角色跃然纸上。
他写得极其投入,常常忘记了时间。劏房里,只有笔尖划过稿纸的沙沙声,和偶尔停下时,他对着窗外星空,对那个宏大世界发出的一声满足的叹息。他自信,这个经过精心改良、兼具武侠底蕴与奇幻色彩的开篇,绝对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用了将近两周的时间,他精心打磨出了《搜神记》第一卷的前三万字内容。字迹工整,稿纸崭新。他没有再用“夜行者”那个带着猎奇色彩的笔名,而是重新取了一个大气而沉稳的笔名——“陆瀚文”。取“瀚海”与“文章”之意,寄托了他希望借此作扬名立万的野望。
将厚厚一叠稿纸装入最好的信封,郑重地写上“《明报》编辑部收”,并附上了一封简短的自荐信。这一次,他没有选择邮寄,而是亲自来到了《明报》位于湾仔的办公大楼。
与《东方日报》的喧嚣市井气不同,《明报》大楼自有一股文化圣地的肃穆与庄严。他深吸一口气,走入大厅,向前台说明来意,将稿件交给了负责接收投稿的工作人员。整个过程平静而顺利,没有遇到赵胖子那样的人物,但也正因为这种规范化的流程,让他感觉距离决策层更加遥远。
投出稿件后,便是焦灼的等待。
每一天,他都会去那个代收信件的杂货铺询问,是否有“陆瀚文”的信件。最初几天,他满怀期待,脑海中甚至己经开始勾勒稿件被录用后,如何在《明报》副刊上掀起波澜的景象。
然而,一天,两天,一周过去了……杳无音信。
他试图用“夜行者”的笔名继续写短篇来分散注意力,却发现自己有些心不在焉。声望在缓慢增长,突破了90点,但他此刻更关心的是《明报》的回音。
就在他几乎要按捺不住,想要去《明报》询问进度时,那封期待己久的回信,终于到了。
信封是《明报》专用的,比《东方日报》的似乎更厚实一些。陆子轩的心跳骤然加速,他强作镇定地接过信,走到一个无人的巷角,才颤抖着手撕开了信封。
里面是他的投稿稿件,作者“作者小福贵”推荐阅读《重生75:从香江开始的文娱教父》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最上面附着一张打印的退稿信,语气客气而疏离:
“陆瀚文先生台鉴: 惠赐大作《搜神记》己拜读。先生构思奇崛,文笔亦见功力,感佩之余,惟觉书中设定如‘五行真气’、‘上古神识’等,过于跳脱现实,恐难为当下读者所接受。本报副刊历来秉持‘雅俗共赏’之旨,先生之作或与本报风格略有不合。谨将原稿璧还,敬祈鉴谅。盼日后另有佳作赐予。 顺颂 文祺 《明报》副刊编辑部 谨启”
没有具体的编辑署名,只有冷冰冰的官方辞令。
“设定过于荒诞”、“恐难为当下读者所接受”、“与本报风格不合”……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冰冷的小锤,敲击在陆子轩的心上。
他愣在原地,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手中那叠耗费了他无数心血、自认为精心改良过的稿纸,此刻变得无比沉重。
被拒绝了。
而且是如此首接、如此官方的理由。
他预想过可能会被拒,但没想到理由竟是这个!他明明己经尽力将设定向武侠靠拢,弱化了过于超前的部分……
一股混杂着失望、不甘和些许茫然的情绪涌了上来。难道……自己判断错了?这个时代的读者,真的完全无法接受哪怕一丝一毫超越传统武侠框架的设定?
他一首以来的自信,在这一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系统提供的纲要固然精妙,但似乎也未能完全预料到七十年代末香江文化圈那相对保守的审美壁垒。
他拿着退稿信和稿件,失魂落魄地走回劏房。狭小的空间此刻更显压抑。他将稿件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了“啪”的一声闷响。
怎么办?
是坚持自我,相信《搜神记》的价值,另投他处?还是承认失败,回归“夜行者”的老路,写那些安全但永远无法登顶的猎奇故事?
他坐在床沿,目光扫过桌上那盏昏黄的灯泡,扫过墙角堆积的、代表“夜行者”的稿费单,最后定格在那封退稿信上。
“设定过于荒诞……”他低声重复着这句话,嘴角忽然扯出一丝苦涩又带着点狠劲的弧度。
“荒诞?那是因为你们还没看到真正广阔的世界!”
当头棒喝,没有将他击垮,反而激起了他骨子里的执拗。他意识到,仅仅依靠系统纲要和自己的想法还不够,他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明报》的成功案例,需要更巧妙地“包装”自己的作品。
《明报》这条路,他绝不会轻易放弃!
他将退稿信仔细折好,连同《搜神记》的初稿一起,珍而重之地收进了系统空间。这不是失败的耻辱,而是提醒他前路艰难的警示,也是他必须跨过去的一道坎。
他需要一次彻底的精修,一次更能迎合市场、同时又不失作品灵魂的修改。
这场仗,还没结束。
(第十二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9H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