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 苦尽甘来

小说: 舌尖上的化学   作者:学子小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舌尖上的化学 http://www.220book.com/book/WARO/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学子小熊”推荐阅读《舌尖上的化学》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清晨五点的杭州茶园浸在雾里,像泡开的碧螺春。林晓蹲在第三垄茶丛前,牛仔裤膝盖沾了泥,指尖捏着片一芽一叶的龙井43#,凑在便携近红外光谱仪下。仪器屏幕跳出台阶状的吸收峰,她咬着笔帽在笔记本上写:“4.12,明前龙井,254nm吸光度0.89,茶多酚含量≈20.5%”——笔杆上还沾着昨天测普洱时蹭的茶渍,暗褐色,像片晒干的茶叶。

“小晓,喝口茶!”李姐的大嗓门撞破雾层。她端着只粗陶碗,碗沿凝着水珠,里面浮着两片茶叶,“刚泡的头春野茶,我在后山摘的,凉了就没那股子冲劲儿了。”

林晓接过碗,指尖碰着陶壁的温度,像触到了茶芽的心跳。抿一口,茶汤撞在舌尖,先是尖锐的苦——像咬碎了青柠的核,接着舌根泛起潮潮的甜,顺着喉咙爬上去,连鼻尖都跟着发颤。她皱着眉笑:“李姐,这野茶比上周的龙井苦三倍!”

李姐蹲下来,指尖拨弄茶丛里的杂草:“野茶的根扎得深,吸了松针的苦、竹鞭的凉,能不苦?但你去年来的时候,喝口龙井都吐,说‘比中药还难喝’,现在倒能品出苦里的甜了。”

林晓摸着笔记本上的刻度线,想起去年第一次做茶多酚实验的样子:她把茶粉倒进萃取罐,加70%乙醇,超声30分钟,过滤后的滤液呈浅褐色,用福林-酚法测含量,结果超标了三倍——她以为自己做错了,急得哭,还是导师拍着她的肩膀说:“苦不是错误,是茶的语言,你要学会听。”

“李姐,为什么野茶的回甘比园茶久?”她问。

李姐摘了片野茶芽,塞进嘴里嚼,嘴角沾着绿色的汁:“我爷爷说,茶的回甘是‘苦的利息’——你吞下去多少苦,它就还给你多少甜。上次张阿公的孙子喉咙肿得说不出话,喝了三天野茶,就好了,大夫说是什么‘抗炎’,我看就是苦劲儿把火气压下去了。”

林晓的眼睛亮起来。她掏出便携电子舌,蘸了点野茶茶汤,屏幕上弹出“苦度值12.3,回甘指数18.9”——上周测的龙井是“苦度8.7,回甘11.2”。“原来回甘指数和茶多酚含量正相关!”她翻出手机查文献,果然,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能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而唾液中的碳酸氢盐会中和口腔的酸性,所以会觉得甜。

“走,带你去后山看野茶树!”李姐抹了把额头的汗,拎起竹篮。

后山的路藏在竹林里,竹叶上的露水打湿了林晓的帆布鞋,脚边有石蛙跳开,留下一道湿痕。绕过一道溪流,眼前突然开阔:几十棵老茶树歪歪扭扭地站在坡上,树干上缠满络石藤,芽头是深绿色的,比园茶粗一圈,叶背的绒毛像撒了层细雪。

“这是50年代的群体种,”李姐摸着树干上的刻痕,“以前生产队种的,后来分田到户,没人管,就野了。你看这棵,去年被雷劈了半棵,今年还发新芽——茶比人耐苦。”

林晓蹲下来,捏起一片三叶的茶梢,放在采样袋里。突然,身后传来脚步声。

“姑娘,摘野茶?”

声音像老茶梗泡开的水,带着陈木的温。林晓回头,见个穿灰布衫的老人,裤脚卷到膝盖,露着晒得发黑的小腿,手里攥着个锡制茶罐,罐身磨得发亮。

“您是?”

“路过的茶客。”老人走到茶树前,指尖抚过芽头,“这茶要摘三叶,芽头太嫩,苦得浮;三叶有梗,苦得沉。”他从茶罐里倒出一把茶叶,叶片卷得像雀舌,暗褐色,“这是去年的野茶,炒干了存的,要不要尝尝?”

李姐凑过来闻:“哟,是‘老火炒’的,香得很!”

老人蹲在溪流边,用石头架起陶壶,舀了半壶溪水。水烧开时,腾起的蒸汽裹着松烟味。他把茶叶放进粗陶杯,冲了三泡,第一泡倒在地上:“洗茶,去土味。”第二泡斟满,茶汤是琥珀色的,像融化的蜜蜡。

林晓端起杯,闻了闻——有松脂的香、竹林的凉,还有点蜜的甜。喝了一口,眉头立刻皱成川字:“好苦!像吃了生黄连。”

老人笑:“别急,等十秒。”

林晓盯着杯沿的茶沫,数着数。十秒刚过,喉咙里突然泛起甜——不是糖的甜,是从舌根漫上来的清甜,像含了片刚摘的橘子瓣,连鼻尖都跟着发颤。她瞪大眼睛:“哇,这回甘!比园茶久十倍!”

老人摸了摸茶罐:“野茶的苦,是扎进土里的苦。你看这茶树,旁边有松树,根须缠在松根上,吸了松脂的劲;有竹子,吸了竹的凉;还有兰草,吸了兰的香——它的苦不是死苦,是活的,像山里的风,吹过就留痕。”

林晓低头看手里的茶杯,茶汤里浮着片茶叶,叶脉清晰得像老人的皱纹。“您懂茶?”她问。

“以前在茶厂做炒茶工,做了三十年。”老人说,“那时候炒茶要‘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十手法。但野茶不用,火要小,炒得慢,让苦劲儿慢慢散——就像熬粥,火急了糊,火慢了才香。”

李姐接口:“去年我孙子喉咙肿,喝了三天野茶,就好了。大夫说是什么‘茶多酚抗炎’,是不是?”

老人点头:“我不懂化学,但我知道,野茶泡的水,能把喉咙里的火‘压’下去。二十年前,我在山上遇着暴雨,淋得发烧,就是喝野茶喝好的。”

林晓掏出笔记本,飞快地写:“野茶,老火炒,苦度12.3,回甘18.9,抗炎作用——可能与EGCG含量高有关。”

老人看着她写,突然说:“姑娘,你做的是‘舌尖上的化学’?”

林晓抬头,愣住:“您怎么知道?”

老人笑而不答,从怀里掏出块茶饼,包在旧报纸里:“这是我存了二十年的野茶饼,你带回去试试。”

“这怎么好意思?”

“拿着。等你尝出里面的苦,就懂了。”老人把茶饼塞进她手里,茶饼硬得像块砖,表面结着白霜,“茶饼要‘醒’,拆了放陶罐里,通通风,再泡。”

他转身要走,林晓喊:“您贵姓?”

老人挥挥手:“姓茶。”

雾又起来了,老人的灰布衫融进雾里,像片飘走的茶叶。

林晓抱着茶饼,跟着李姐下山。路上,李姐说:“这老人我见过,去年来买过野茶,说要送朋友。”

回到实验室,林晓立刻拆了茶饼。茶饼里的茶叶是深褐色的,像晒干的桂圆壳,闻起来有陈木和蜜的香。她称了5克,用100℃的水冲泡,过滤后的滤液呈红褐色。

她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成分。仪器运行时,屏幕上跳出峰形:EGCG的峰比园茶高50%,茶黄素的峰也更宽——茶黄素是儿茶素氧化的产物,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

“难怪能治喉咙疼!”林晓记在笔记本上,“野茶EGCG含量28.7%,茶黄素含量1.2%,比龙井高3倍。”

接下来测老人给的茶饼。她掰了一小块,磨成粉,萃取后上样。HPLC的图谱出来时,她愣住了:茶多酚的峰比新野茶低了一半,但茶褐素的峰高得像座山。她查资料,茶褐素是茶多酚氧化聚合的产物,能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胆固醇,还能抑制癌细胞增殖。

“原来陈茶的苦,是苦变成了甜!”林晓盯着图谱,突然笑了。她想起老人的话:“茶像人,熬得久了,性子就软了,味儿就厚了。”

深夜,实验室的灯还亮着。林晓盯着HPLC的屏幕,上面跳出个未知峰——保留时间12.3分钟,峰形尖锐。她查数据库,发现是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TF3),一种罕见的氧化产物。文献说,TF3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高达85%,是EGCG的两倍。

窗外传来鸡鸣,林晓抬头,见东方泛起鱼肚白。她摸着桌上的茶饼,想起老人的话:“等你尝出里面的苦,就懂了。”

她抓起采样箱,往茶园跑。风掀起她的刘海,吹过茶园的香。李姐正在摘茶,见她来,笑着喊:“小晓,又来采野茶?”

林晓举着采样箱:“对!我要测那个未知峰——说不定是个新发现!”

太阳从山后爬上来,把茶园染成金色。林晓蹲在野茶丛前,捏起一片芽头,放在光谱仪下。屏幕上的吸收峰像跳跃的音符,她记在笔记本上:“野茶,三叶,TF3含量0.12%,抑制率85%……”

风里飘来野茶的苦香,裹着回甘。林晓抬头,望着远处的山雾,笑了。

原来苦不是终点,是门,推开那扇门,里面藏着更甜的答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WA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舌尖上的化学 http://www.220book.com/book/WAR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