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张悬壶,如同给“参娃”王招娣这棵幼苗找到了最坚实的支架和最肥沃的土壤。有了师父的庇护和系统的教导,王家小院上空那层因周掌柜而带来的阴云似乎被吹散了不少,日子重新回到了踏实而充满希望的轨道上。
张医生这个师父当得尽心尽力。他不仅传授医理药性,更开始将一些实用的药材种植、炮制知识,结合王家的实际情况,倾囊相授。在他的指点下,王家的药圃迎来了新一轮的“升级换代”。
首先是对现有品种的优化。张医生仔细勘察了王家院子的光照、通风、土质情况后,给出了更精细的规划。
“老实啊,墙角这块地,背风向阳,地气最足,继续种丹参是上选,但可以尝试间隔套种一点赤芍,二者皆能活血,赤芍兼能凉血,相辅相成。”
“东院那块地,日照足,排水好,黄芩为主,但边上可以种点薄荷。薄荷疏风散热,其辛散之性可助黄芩清解上焦郁热,且薄荷本身也能驱避一些害虫。”
“三七和天麻喜阴,荫棚不能省,但棚下可撒些喜阴的紫花地丁种子,这东西清热解毒,长势快,既能覆盖地表保墒,其性寒也能稍微平衡三七的温燥。”
这些建议,不再是简单的种植,而是蕴含了中医“配伍”的智慧,讲究药材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制约。王老实听得似懂非懂,但严格执行。小灵参(招娣)却是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师父这是在将药圃当成一个巨大的“药方”来经营啊!每一味“药”(药材)放在什么“位置”(地块),与谁为“邻”(套种),都暗合医理!
她立刻运用自己新学的“君臣佐使”理论来理解:丹参、黄芩是“君药”,主导药效;赤芍、薄荷是“臣药”,辅助增强或引导药力;紫花地丁之类则是“佐使”,起到调和、辅助甚至制约的作用。这简首是将静态的药方,变成了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
除了优化布局,张医生还开始传授更精细的炮制方法。他带来了少量的黄酒,指导王老实如何用酒浸润丹参后再蒸制,以增强其活血通络之力;又教他们如何用灶心土(伏龙肝)来拌炒黄芩,以缓和其苦寒之性,更适用于脾胃虚弱之人。
这些炮制方法,王老实夫妇操作起来还有些手忙脚乱,但招娣却看得目不转睛,用心记忆。她甚至能敏锐地感知到,药材在经过不同炮制后,其内部气息发生的微妙变化。这让她对药性的理解,从“生长”延伸到了“加工”,更加全面深刻。
在师父的指导和招娣的“暗中优化”下,王家的药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貌。不再是单一品种的堆砌,而是错落有致、共生共荣的小生态。药材的长势更加均衡健壮,药香也变得更加复杂而富有层次感。
这一日,张医生带着新炮制好的一批“酒蒸丹参”和“土炒黄芩”去了镇上,找到相熟的另一家信誉较好的药铺(非周掌柜的济世堂)试卖。那家药铺的掌柜也是识货之人,一看到这品相、一闻到这经过精心炮制后更加醇厚的药香,立刻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和价格,并且表示愿意长期合作,有多少收多少。
当王老实拿到比以往又丰厚了不少的银钱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不仅仅是因为收入的增加,更是因为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他们王家种出的药,经过精心炮制,己经达到了能让县城大药铺都称赞的水平!这是质的飞跃!
张医生也很高兴,他拍着王老实的肩膀说:“老实,看到了吧?这就是技艺的价值!好好干,跟着招娣好好学,你们王家的路,会越走越宽!”
王老实重重地点头,看着在药圃边“监督”爹娘干活、小脸上满是认真的女儿,心中充满了骄傲和希望。他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女儿的天赋和师父的指引。
小灵参漫步(爬行)在自己的“王国”里,感受着不同药材散发出的和谐气息,心中充满了满足感。她的“种田大业”正在从粗放走向精细,从本能走向理论结合实践。药圃的新貌,是她学习成果的初步展现。
然而,她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君臣佐使”的奥妙远不止于此,炮制之法更是博大精深。她期待着随着自己长大,能亲手实践更多、更复杂的药圃“配方”和炮制工艺,将这片土地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王家的药香,愈发醇厚,飘向更远的地方,也引来了更多关注的目光。福兮祸所倚,平静之下,新的挑战或许正在酝酿。
丽娜来到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C7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