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零星的鞭炮声便此起彼伏地响起,宣告着新年的正式开始。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寒意混合的特殊气味,王家村从沉睡中苏醒,家家户户开门迎新,互道“过年好”。
王家也早早开了门。王老实换上了一身浆洗得干干净净的旧棉袍,李秀娥也给招娣穿上了连夜赶制出来的新棉袄——红底带着白色小碎花,衬得招娣的小脸愈发白净,虽然眼神依旧刻意维持着几分呆滞,但那份孩童的娇嫩却是掩不住的。
按照习俗,初一要去给族中长辈和近邻拜年。王老实夫妇心情复杂,既想维持正常的人际往来,又担心招娣出门会节外生枝。但若闭门不出,反而显得怪异,引人猜疑。
“走吧,早去早回。”王老实深吸一口气,对妻子说,“招娣跟着,咱们多看紧点。”
李秀娥点点头,给招娣戴上一顶虎头帽,遮住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然后紧紧抱在怀里。
第一家去的是村东头的族老家。族老见王老实一家来了,尤其是看到被裹得严严实实的招娣,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有怜悯,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疏远。他客气地让座,抓了把花生瓜子塞给王老实。
“老实啊,过年好。招娣这孩子……看着气色好些了?”族老试探着问。
王老实憨厚地笑笑,按照商量好的说辞回答:“谢族老关心,还是老样子,时好时坏的,得静养。”
招娣则配合地低下头,玩弄着娘亲衣襟上的扣子,对族老递过来的糖果毫无反应,仿佛没看见一般。
族老见状,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接着又去了几家关系较好的邻居。大家的反应大同小异,客气中带着几分谨慎和同情。有人会刻意避开招娣的话题,有人则会安慰王老实夫妇几句:“孩子还小,慢慢调养,会好的。”
小灵参(招娣)全程扮演着一个迟钝、怕生、对周围热闹漠不关心的“傻”孩子。她要么低头玩手指,要么将脸埋在娘亲颈窝,对于别人递来的糖果、压岁钱,都需要李秀娥引导甚至强塞到她手里,她才会有反应,而且反应迟缓,拿到手也只是呆呆地看着,不会像正常孩子那样露出欢喜。
她的表演天衣无缝,作者“丽娜来到”推荐阅读《小灵参助家庭脱贫》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甚至在一些细节上刻意“出错”。比如,在一户人家,那家婆婆好心给她一块麦芽糖,她拿着糖,不是往嘴里放,而是歪着头,试图往自己的虎头帽上粘,嘴里还含糊地嘟囔:“亮……贴贴……”引得那婆婆一阵心酸,连声道:“可怜见的,真是病得不轻……”
这一圈拜年下来,王招娣“痴傻”的形象在村民心中更加牢固了。那些原本将信将疑的人,此刻也彻底相信这孩子是真的毁了。王老实和李秀娥听着旁人的惋惜,心里五味杂陈,既庆幸伪装成功,又为女儿不得不承受这种异样眼光而感到心疼。
拜年队伍最后来到了张医生家。张医生早己备好了茶点等候。与其他人家不同,张医生看到招娣,眼神中没有任何怜悯或疏离,只有深切的关怀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他照例给招娣“诊脉”,手指搭在她的小手腕上,感受着那被刻意压制得极其微弱、却依旧平稳坚韧的脉象,心中了然。他故意高声说道:“嗯,脉象比前些日子平稳了些,但心神受损,非一日之功可以恢复,还需耐心静养,切忌再受惊吓。”
这话既是说给可能存在的耳目听,也是说给王老实夫妇安心。
拜完年,回到自己家,关上院门,王老实和李秀娥才真正松了口气。招娣也立刻“活”了过来,自己扯下虎头帽,小脸上虽然有些疲惫,但眼神清亮,她指着桌上拜年得来的糖果,对爹娘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
“爹,娘,吃糖。”她清晰地说道,哪里还有半分呆傻模样。
王老实和李秀娥看着女儿灵动的样子,又是好笑又是心酸。李秀娥一把抱起女儿,用力亲了亲她的脸蛋:“娘的招娣受委屈了!”
小灵参摇摇头,认真地说:“不委屈。骗过坏人,保护家。”
简单的话语,却让王老实夫妇湿了眼眶。他们的女儿,在用她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家。
新年的第一天,就在这场精心策划的“表演”中过去了。外面的世界依旧热闹,鞭炮声、嬉笑声不绝于耳。王家小院里,却有一种与外隔绝的宁静与坚定。
“傻”娃的拜年,成功巩固了伪装,但也让王家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他们未来的路,依然需要步步为营。年关过了,但真正的风波,或许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WC7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