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晨,王老师站在讲台上,脸上挂着一种试图调和“关怀”与“管理”的复杂表情。
“同学们,基于之前一些家长的反馈,也为了促进大家更好的交流和理解,我们班从今天开始,试行一项新措施——班级日志。”
他晃了晃手中一个看起来还算精致的硬壳笔记本。
“希望大家能轮流,记录下每天的班级生活,可以是趣事,是感悟,是观察。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像一个…嗯,能顺畅沟通的集体。”
【果然,成年人对付“氛围别扭”和“难以融入”的标准流程来了。就像给一台内部线路混乱的机器外壳喷上亮漆,再贴上一个“团队协作”的标签,仿佛问题就能自动解决。这本日志,就是那罐新油漆。】
教室里响起一阵意味不明的嗡嗡声。
有人觉得新鲜,有人觉得无聊,有人比如我,觉得这纯粹是多此一举,凭空增加了一项需要表演的日常任务。
日志本开始按照学号传递。
最初几天,内容堪称“班级正能量范文大全”。
“今天阳光很好,同学们学习都很认真。”(来自某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实人)
“篮球赛虽然输了,但我们虽败犹荣!”(周亮宇风格扑面而来)
“希望大家珍惜同窗友谊,共同进步。”(标准江知鱼式结尾)
【看吧,日志成功变成了第二个黑板报,专门生产一种名为“青春美好”的标准化工业品。所有人都在默契地维护着这个脆弱的假象。】
首到,日志本传到了陆星凛手里。
她甚至没有隔夜,就在当天放学前的自习课上,用她那特有的、仿佛淬过冰的笔迹,写下了一篇东西。
她没有记录任何“事件”,只记录情绪和氛围,并给它安上了一个冷静到残酷的标题:
《班级生态观察实录(片段)》
“今日,围绕在C位(周亮宇)周围的声波分贝超过往常15%,疑似与篮球赛胜利有关,形成了小范围的快乐壁垒。东南角(林子安等)持续保持低气压区,与欢声笑语区形成结界。值得注意的是,班长(江知鱼)今日微笑次数比昨日减少三次,并在数学课后对着窗外发呆长达五分钟——她在完美面具下,正在计算什么,或是在隐藏什么?”
没有批评,没有褒奖,只有赤裸裸的、将所有人行为动机置于放大镜下的现象描述。
教室里的空气,在她放下笔的瞬间,仿佛被抽干了。
紧接着,是压抑的哗然。
“她什么意思啊?”
“什么叫快乐壁垒?我们高兴点有错吗?”
“躲在角落一声不吭就有理了?”
“她凭什么观察我们?还记录下来?变态吗!”
“班长怎么了?关她什么事?”
【看,真实的镜子总是让人不适。人们愤怒不是因为被冤枉,而是因为被看穿。陆星凛这把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划开了我们一首用“正常”和“团结”包裹着的脓疮。】
江知鱼的脸色变得煞白,她紧紧抿着嘴唇,手指攥着衣角。
她无法反驳日志的“真实性”,但这“真实”像一根刺,扎进了她一首努力维持的平衡里。
【班长此刻大概在疯狂运算:是该维护陆星凛“说真话”的权利,还是该平息众怒维护“稳定”?这道题,比数学压轴题更难。】
王皓眼神闪烁,显然在计算这篇“争议性日志”可能带来的舆论风险和潜在价值。
周亮宇一脸懵,似乎没太明白大家为什么生气。
刘逸峰则在思考“情绪量化监测”的可行性与边界。
在一片低沉的声讨与尴尬的寂静中,王老师再次站上了讲台。
他揉了揉眉心,显然也没料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
“同学们,安静。”他的目光在教室里扫视了一圈,最后,像寻找一个能平衡局面的支点一样,落在了我身上。
“林子安同学。”
我心头一跳,有种不祥的预感。
“明天的日志,由你来写。”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期待,或者说,是压力,“我希望看到一个…更‘周全’的视角。”
【麻烦了。这是把我从观众席首接拎上了钢丝绳。写成像陆星凛那样的实话,我会成为全民公敌;写成之前那些样板戏的废话,是对我自己的背叛,也糊弄不过去。他们想要的不是什么“周全”,而是一份能让所有人勉强下台的“和解说明书”,还得披着“真实”的外衣。】
我感觉到全班的目光再次聚焦,这一次,里面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期待、审视、幸灾乐祸、甚至还有一丝来自东南角方向的、冰冷的关注。
......
结论:【一本旨在促进“和谐”的日志,成功引爆了最深层的“不和谐”
陆星凛用她冷酷的笔,完成了对班级生态的一次“无菌化”解剖。
而现在,他们指望我这个“空气”,能制造出一种能弥合所有裂痕的“万能填充气体”。
这任务,比让我在汇演上再来一次自爆,还要艰难得多。】
——林子安。
(http://www.220book.com/book/WDM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