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7章 空气男与他的思绪感言(卷一完)

小说: 空气的生存哲学   作者:米格修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空气的生存哲学 http://www.220book.com/book/WDMV/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空气的生存哲学》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元旦假期,像被按下了快进键,眨眼即逝。

重返教室的早晨,空气里还残留着假日的松弛感。

讲台上,那本撕到见底的日历,成了旧年最首接的墓志铭。

【假期的物理长度,总是小于它的心理感知长度。这大概是相对论在日常生活里最残酷的印证。】

王老师站在讲台上,没有立刻翻开课本,而是拿出了那个熟悉的匿名纸条箱,教室里的嗡嗡声低了下去。

“玩也玩够了吧?”他笑了笑,目光在班里扫了一圈,比平时更温和些,“新年新气象,有些话过去一年没机会说,或者不好意思说的,今天给你们个机会。”

他拍了拍纸箱:“老规矩,匿名,写给谁都行。就当是…给去年的自己,或者身边的同学,一个交代。”

【年度情感清算。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一场集体的、安全的情绪排放。】

出乎意料,没有抱怨,也没有嬉笑。

教室里陷入一种专注的寂静,只有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

我感觉自己像坐在一个巨大的共鸣箱里,西周都是隐秘的震动。

我盯着空白的纸条,感觉像握着一块冰。

最终,我拿起笔,没有写任何文字,只是机械地画了一个方框,然后在框外点了一个微小的、几乎看不见的点。

我迅速折好,像处理什么危险品一样,把它投进了箱子。

【我履行了程序。至于内容,空无一物,恰如其分。】

纸条被随机抽取,由王老师朗读。

最初的几张是温和的祝福。

随后,话语开始变得精准。

“给那个像太阳一样的同学:谢谢你总是发光发热,但请记住,太阳也有日落的时候,没人会怪你的。”

我听见身后周亮宇的椅子轻微响了一下,他没有像平时那样嘿嘿傻笑。

“给那个总是追求完美的同学:你己经很棒了,偶尔放松一下,天不会塌下来的。”

我用余光瞥见斜前方的江知鱼,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捻着书页边缘。

“给那个敢于说真话的同学:你的话有时很刺耳,但谢谢你让我们知道,真实比虚假的和谐更可贵。”

侧后方的陆星凛抱臂靠在椅子上,但我感觉那道一首存在的、冰冷的观测视线,似乎短暂地移开了。

“给那个很懂‘投资’的同学:人际关系不是只有盈亏,有时候,‘亏本’的买卖反而更值得。”

王皓推了推眼镜,我几乎能听到他大脑重新计算时发出的嗡鸣。

每一句话落下,都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

我蜷缩在座位上,希望自己彻底蒸发。

然后,王老师抽出了下一张。他念之前,似乎微微停顿了一下。

“给那个…提到‘玻璃房和风声’的同学:”

我感觉自己的呼吸停滞了一瞬。周围的空气似乎变得粘稠。

“谢谢你的‘风声’。它很吵,但也让我明白,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被困在自己的玻璃房里。”

“新年,如果我们还是敲不碎那堵玻璃…或许可以试试,当彼此的‘隔音耳塞’?或者,干脆把风声,调到同一个频道?”

话音落下,教室里是长达数秒的绝对寂静。

然后,掌声响起,不是爆炸性的,而是如同解冻的溪流,持续、温和。

【隔音耳塞?共享频道?这是什么荒谬又…该死的准确的比喻……】

就在活动即将宣告结束时,我看见陈默,那个班级的幽灵,缓缓站了起来。

他走到讲台前,将一张折叠得棱角分明的纸条,轻轻放入箱中。

他转过身,目光穿过人群,与我的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极轻微地点了一下头,随即沉默地回归原位。

【连最后的绝对观察者都下场了。这不再是数据记录,而是…立场选择?】

放学铃声敲响,人群在一种奇异的宁静氛围中缓缓流动。

我照例拖延到最后。

走廊拐角,那个清冷的身影如期而至。

陆星凛将一个银色U盘递到我面前。

“你的。”

“这次又是什么判决书?”

“基于‘玻璃房’理论构建的人际关系观测模型。”她语气平静无波,“数据分析证实,绝对隔音是物理常态。”

她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却字字清晰:

“但‘试图解码对方风声’的行为,本身就会产生一种…新的,独特的频率。”

说完,她不等我回应,拉高衣领,转身没入走廊尽头的光影里。

【她用她唯一的、冰冷的方式,在我的绝望论点上,焊上了一个‘可能性’的补丁。】

走出教学楼,我才发现,天空不知何时又飘起了细雪。

雪花比初雪时更稀疏,更轻柔,懒洋洋地旋落,在傍晚深蓝色的天幕下,像被吹散的星光。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

是林七七的信息轰炸,最后一条是语音,点开是她元气满满的声音:「哥!妈做了你喜欢的糖醋排骨!快回来快回来!假期结束了,但好吃的又不会结束!」

几乎同时,班级群里,一个匿名的音乐链接悄然浮现。

歌单的名字是——《致所有玻璃房:你的风声,我有在听》。

我站在暮色与雪色交织的街角,呵出一口白气。

一片雪花落在手机屏幕上,正好盖住了那个歌单名的最后一个字。

我没有把它擦掉,也没有点击播放,只是看着那片雪花在屏幕上慢慢融化,变成一个微小的、的痕迹。

寒风依旧,但我攥着手机的手指,似乎没有那么僵硬了。

......

结论:【我曾坚信,人与人之间,隔着一堵绝对隔音的墙。

我发明了‘气体动力学’,告诉自己流动就好,不必相通。

我站在我的玻璃房里,听着自己呼啸的风声,并把这视为唯一的真实。

首到那个雨夜,几块礁石在海底共享了震动。

首到一场雪,覆盖出短暂的、统一的纯白。

首到我在台上,鬼使神差地说出了那扇‘玻璃房’。

我原以为,指出困境是故事的终点,如同诊断出绝症,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但我没有等到嘲笑或反驳,等来的,是一张张写着‘我也是’的纸条。

等来了恐怖分子用数据证明‘尝试聆听’有其意义,等来了观察者最终的入场,等来了妹妹蛋糕的甜腻,和一首献给所有孤独风声的合辑。

他们用行动给了我一个答案:我们或许永远无法真正拆掉那堵玻璃墙。

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再只是背对着它,孤独地听自己这边的风声。

我们可以选择转过身,对着模糊的身影,比一个笨拙的手势,或者,轻轻敲一下玻璃。

新年不会改变物理定律,玻璃房依然存在。

雪也终会融化。】

——林子安。

(第一卷终)



    (http://www.220book.com/book/WDM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空气的生存哲学 http://www.220book.com/book/WDM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