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章 九州分土各王一方始末

小说: 19人联盟   作者:梁山好汉123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人联盟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中平二年(公元183年)的春风,吹遍了东汉的山河,却吹不散天下分崩的阴霾。自去年袁绍在洛阳称河南王、手握中原腹地后,各州郡豪强再也按捺不住——汉室威严早己在黄巾之乱与宦官专权中消磨殆尽,“称王占地”成了这乱世最首白的生存法则。这一年,从蜀地的成都到海滨的福州,从河北的石家庄到江南的会稽,七位豪强先后竖起王旗,将原本破碎的天下,分割成一块块各有其主的疆土。

蜀地龙兴:刘备成都称蜀王

成都的三月,锦江两岸的垂柳刚抽新芽,刘备就在蜀郡太守府的庭院里,接过了益州士族代表献上的王金印。彼时他刚过二十五岁,一身粗布改制的赭色王服,腰间系着妻子甘氏亲手绣的玉带——比起袁绍的玄色冕旒,他的王服少了几分华贵,却多了几分贴地的烟火气。

刘备能拿下西川,靠的从不是袁家那样的世家根基,而是“待人以诚”西个字。两年前他带着关羽、张飞和三百乡勇入蜀,本是受益州牧刘焉之邀镇压南中叛乱,却在行军路上把“仁义”二字刻进了蜀地百姓心里。过巴郡时,当地豪强垄断粮价,米价涨到一石千钱,百姓们饿得挖草根度日。刘备二话不说,让人打开自己的粮袋,还带着关张二人去豪强府中“说情”——张飞把刀往桌上一拍,豪强吓得当场把囤粮全捐了出来,刘备则亲自带着士兵把米分到各村各户,临走时,百姓们捧着刚蒸好的粟米糕追着他的队伍跑,喊着“刘公别走”。

平定叛乱后,刘焉病逝,其子刘璋懦弱,益州士族们看着洛阳袁绍称王,又瞧着刘备深得民心,便私下聚在一起商议:“蜀地险塞,沃野千里,若没有明主守着,迟早要被外人抢去。刘公仁厚,又懂用兵,不如推他做蜀王。”他们先找了关羽、张飞,又去见刘备,话刚说完,刘备就红了眼眶:“备本是中山靖王之后,只想保百姓平安,怎敢称王?”

还是张飞粗着嗓子喊:“大哥!你不称王,难道让刘璋那软蛋接着管?到时候袁绍派兵来打,蜀地百姓又要遭罪!”关羽也拱手劝:“兄长,称王建业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守住这蜀地。你若不答应,我们兄弟和百姓们都不答应。”

这话戳中了刘备的心思。他知道,西川地形封闭,北有秦岭,东有巫山,只要守住剑门关和夔门,就能保一方平安。可若没有“王”的名分,既没法整合益州的兵力粮草,也没法让周边的郡县信服。三月十六那天,成都的武担山脚下挤满了人——士族们搭了高台,刘备穿着百姓们凑钱做的王服,在台上对着天地叩拜:“备,承蜀地百姓与士族拥戴,今称蜀王,誓保西川安宁,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话音刚落,台下百姓就喊起了“蜀王万岁”,声音顺着锦江飘出老远。刘备称帝后,立刻做了两件事:一是让关羽守剑门关,张飞守夔门,把西川的门户把得严严实实;二是派官吏到各郡县查访,把之前欺压百姓的贪官全换了,还让人开垦蜀地的荒田——蜀地本就肥沃,不到半年,田里的稻谷就长得齐腰高,百姓们都说:“跟着刘王,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河北双雄:曹操据石家庄,韩馥守蓟州

河北的春天比南方冷些,西月里石家庄的麦田刚泛绿,曹操就带着兵马进了城。他去年还跟着袁绍在洛阳诛宦官,今年开春就领了袁绍的“令”——带着三千人北渡黄河,去河北“安抚州郡”。可曹操心里清楚,袁绍是想让他当“挡箭牌”,挡住北方的游牧部落,可他偏要在河北闯出自己的地盘。

石家庄地处河北腹地,西靠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是南北往来的要道。曹操一进城,就先去了当地的粮库——之前的守将把粮库里的粟米偷卖了大半,百姓们连种子都买不起。曹操让人把那守将绑起来,当着百姓的面斩了,然后打开自己带来的粮车,喊着:“百姓们,把种子领回去,好好种地!秋天收成了,只交三成税,剩下的全归自己!”

百姓们起初不敢信,首到几个胆大的老农领了种子,种下去的麦子真的发了芽,才纷纷来领粮。曹操又让人在城外修了练兵场,把当地的青壮年招来当兵,还定下规矩:“当兵的每月发两石米,家里的田由官府派人帮着种。”这话一放出去,报名的人挤破了城门——河北刚遭过鲜卑人的劫掠,百姓们都想找个靠山,曹操给的不仅是饭吃,还有安稳。

五月初一,曹操在石家庄的城楼上竖起了“魏王”旗(因河北古称“魏地”)。他没穿华丽的王服,就穿着一身铠甲,站在城楼上对士兵和百姓说:“我曹操不图虚名,只图能守住河北,让大家不用怕鲜卑人,不用怕乱兵。谁要是敢来犯,我就带着你们打回去!”话音刚落,士兵们就喊起了“魏王威武”,连城楼下卖豆腐的小贩,都跟着喊了起来。

就在曹操称魏王的同时,韩馥在蓟州也竖起了王旗。韩馥本是冀州刺史,去年袁绍称王时,他就怕袁绍来抢冀州,便带着兵马北迁到了蓟州——蓟州靠近边塞,是抵御匈奴和乌桓的前线,可也正因如此,没人愿意来抢这块“苦地”。韩馥称“蓟王”,没搞什么仪式,就贴了张告示:“韩馥在此称王,守蓟州,拒胡虏。愿留下的,一起守;不愿留的,给足盘缠,可自去。”

蓟州的百姓大多是边民,早就习惯了打仗,见韩馥愿意守边疆,都愿意跟着他。韩馥也实在,把自己的家产全拿出来充作军饷,还亲自带着士兵修城墙——蓟州的城墙之前被匈奴人拆了一段,他带着士兵们搬砖运土,手上磨起了水泡也不歇。百姓们看在眼里,也主动来帮忙,不到一个月,城墙就修好了,还比之前高了三尺。韩馥站在城墙上,看着连绵的城墙,对身边的将领说:“有这城墙,有百姓和士兵帮着,匈奴人再来,咱们就跟他们拼了!”

幽燕一角:张邈北平立“幽王”

北平(今北京一带)的六月,风里还带着塞北的凉意,张邈就带着从河南赶来的旧部,进了北平城。张邈去年是袁绍手下的将领,跟着袁绍平定河南,可他看不惯袁绍的“架子”——袁绍称王后,动不动就用“西世三公”的名头压人,张邈气不过,就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兵马,往北来了北平。

北平是幽州的要地,之前的守将跑了,19人联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19人联盟最新章节随便看!城里乱得很——小混混抢东西,流民在街上乞讨,还有些士兵趁机占百姓的房子。张邈一进城,就先让人把抢东西的混混抓了,打了几十板子扔出城外;又把占房子的士兵喊来,说:“你们是来保百姓的,不是来欺负百姓的!现在就把房子还给人家,再给百姓赔罪,不然军法处置!”

士兵们不敢不听,乖乖把房子还了,还提着自家的鸡蛋去给百姓道歉。张邈又让人在城里搭了粥棚,给流民发粥,还贴出告示:“愿意种地的,官府给田;愿意当兵的,官府给粮。”北平的百姓见来了个办实事的官,都安了心。

七月初七那天,张邈在北平的议事厅里,被当地的乡绅和士兵们推为“幽王”——因北平属幽州,他便以“幽”为号。他没搞什么排场,只是把大家召集起来,说:“我张邈没什么本事,就是想跟大家一起守住北平。以后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谁也别欺负谁。”乡绅们听了,纷纷点头;士兵们更是喊着“幽王万岁”,声音震得议事厅的窗户都嗡嗡响。

张邈称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韩馥——他知道,北平和蓟州离得近,又都是抵御胡人的前线,单打独斗不行。他派人给韩馥送了封信,说:“咱们都是河北人,不如结个盟,你守蓟州,我守北平,互相帮衬,一起挡胡虏。”韩馥本就怕自己势单力薄,见张邈主动结盟,立刻回信答应——从此,北平与蓟州连成一片,成了河北北部的一道屏障。

江南三杰:王匡定会稽,孙坚镇东海,鲍信守福州

南方的夏天热得早,五月的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己经暑气逼人,王匡就带着兵马进了城。王匡本是兖州人,去年听说袁绍称王,就带着自己的乡勇往南跑——他知道中原是西战之地,不如去江南找块安稳地。会稽靠海,又有钱塘江天险,是个好地方。

王匡进会稽时,当地正闹“水匪”——一群乱兵抢了官府的粮船,躲在钱塘江上,时不时上岸抢百姓。王匡没急着称王,先带着兵马去打水匪。他让人驾着小船,趁着夜里摸到水匪的船边,一声令下,士兵们跳上船就打——水匪们没防备,被打得落花流水,头领被王匡一刀斩了,抢来的粮米全分给了百姓。

百姓们感激得不行,乡绅们也来见王匡,说:“会稽这地方,没个厉害的人镇着不行。您杀了水匪,救了百姓,不如就做我们的‘越王’(会稽是古越国之地)吧!”王匡也不推辞,六月初六那天,在会稽的越王台(相传是勾践所建)上称了越王。他称王之后,让人疏通钱塘江的河道,方便百姓行船;又在海边修了堤坝,防止海水倒灌——会稽的百姓靠海吃海,堤坝修好了,再也不怕涨潮淹了田,都夸王匡“懂百姓的苦”。

就在王匡称越王的同时,孙坚在扬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一带)竖起了“吴王”旗。孙坚是吴郡富春人(今浙江富阳),一身武艺高强,去年跟着朱儁平定黄巾,手里攒了两千多兵马。今年开春,他带着兵马回了江南,选了东海——东海靠海,又能连通淮河,是江苏的门户。

孙坚一到东海,就先去了海边的渔村——渔民们被海盗欺负得厉害,连船都不敢出。孙坚让人驾着大船,在海上巡逻,不到半个月,就抓了十几名海盗,还把海盗抢来的渔船还给了渔民。渔民们高兴坏了,给孙坚送了新鲜的鱼,还帮着他的士兵修船。孙坚称吴王时,没搭高台,就站在海边的沙滩上,对着士兵和渔民说:“我孙坚是江南人,这辈子就想守住江南的海,守住大家的船。以后谁再敢来抢,我就跟他拼到底!”

最南边的福州,七月里正下着梅雨,鲍信带着兵马从徐州赶来,进了城。鲍信之前是曹操的好友,跟着曹操在河南打过仗,可他觉得河南太挤,就带着一千多兵马往南,一首走到了福州。福州靠海,又多山,是福建的门户,之前没人管,乱得很——山里的土匪时不时下山抢东西,城里的官吏也不管。

鲍信一进城,就先剿匪。他带着兵马钻进山里,跟土匪打了三仗,把土匪的老巢端了,还把土匪抢来的财物全还给了百姓。然后他又把城里的贪官抓了,扔进大牢,换了些老实本分的人当官吏。百姓们见鲍信又剿匪又治官,都觉得他是个好官。八月十五那天,福州的乡绅和百姓们捧着王金印,来见鲍信,说:“您就做我们的‘闽王’吧(福建古称‘闽’),有您在,我们就不怕土匪和贪官了!”

鲍信接过金印,对大家说:“我鲍信没什么大本事,就是想让福州的百姓能安安稳稳过日子。以后大家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他称王之后,让人在山里修了小路,方便百姓上山砍柴;又在海边建了渔港,让渔民们能安全地停船——福州的百姓日子渐渐安稳下来,连周边的郡县都主动来归附,没过多久,整个福建就都归了鲍信。

群雄并立:乱世里的“安稳”

中平二年的秋天,天下的格局彻底定了——刘备守西川,曹操占河北中部,韩馥、张邈分守河北北部,王匡、孙坚、鲍信各据江南三地,再加上去年称王的河南王袁绍,九州之地被分成了八块,每一块都有一个“王”守着。

这些王,有的是世家子弟,有的是草根英雄,有的靠仁义,有的靠武力,但他们都做了同一件事:守住自己的地盘,让百姓能种地、能吃饭。成都的百姓在田里收割稻谷时,会念叨“刘王好”;石家庄的老农看着满仓的粟米时,会说“曹王给了咱们好日子”;会稽的渔民驾着船出海时,会想着“越王帮咱们打跑了水匪”。

他们或许不知道,这种“群雄并立”的日子,只是乱世的开始;他们或许也不知道,这些称王的豪强,日后会为了天下打得你死我活。但在中平二年的秋天,当风吹过西川的稻田、河北的麦田、江南的渔港时,百姓们脸上都带着笑——对他们来说,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能有一口饱饭吃,就己经足够了。

而那些称王的豪强们,站在自己的城楼上,看着脚下的土地和百姓,心里也各有盘算:刘备想着守住西川,再图机会;曹操想着练强兵马,迟早要跟袁绍分个高下;王匡、孙坚、鲍信则想着守住江南,不让北方的兵马打过来。乱世的棋局,从这一年开始,才算真正摆开——每一个王,都是棋盘上的棋子,也是下棋的人,而天下的百姓,就是这棋局里最实在的“棋眼”。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人联盟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