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三十九年到西十西年,六年时间,五波混战像连串的雷,炸在中原大地上。从并州的雪到扬州的雨,从幽州的马嘶到荆州的船桨声,没有哪块土地能躲开——这五波乱事,不是孤立的仗,是饿肚子的人抢粮、掌权的人抢地、外族人趁虚而入拧成的绳,勒得天下喘不过气。
建元三十九年·雪刃:第39波混战(并州)
第39波的引子,是并州的雪。建元三十九年冬,雪下了西十天,雁门关外的积雪没到马肚子,匈奴右贤王呼厨泉带着三千骑兵,踩着雪窝子冲进了并州地界——不是来抢粮,是来抢“活口”。去年并州大旱,粮囤空了,匈奴的牛羊也冻死了大半,呼厨泉要抓并州人回去当奴隶,换西域的粮食。
并州刺史丁原是个铁匠出身,胳膊上的肌肉比寻常将士粗一圈。他没等长安旨意,就把治所晋阳城里的铁匠铺全拆了,铁器熔了打刀,连城门上的铜钉都撬下来铸了矛头。城里的壮丁不够,他就把监狱里的囚犯放出来:“杀一个匈奴人,免一年刑;杀三个,放你们回家。”
最先迎上去的是吕布。这时候他己经从董卓麾下逃出来,投了丁原,手里还是那杆方天画戟。他带着五百“陷阵营”,在晋阳城外的阳曲坡设了埋伏——雪地里埋了削尖的木刺,上面裹着牛油,冻得硬邦邦。呼厨泉的骑兵冲过来时,马蹄踩在木刺上,连人带马摔在雪地里,吕布的槊就跟着扎下来,雪地里瞬间溅起一片血,很快又冻成了冰疙瘩。
可匈奴人不怕死。呼厨泉把骑兵分成三波,一波冲阵,一波绕后抢村子,一波在雪地里放火——他们知道并州人藏了粮在村后的地窖里,火一烧,人就得出来。丁原急了,亲自带着两千步卒去救村子,手里的铁刀砍得卷了刃,胳膊上被匈奴人的箭划了道口子,血顺着袖子流进雪里,焐化了一小片雪。
转机在第七天来的。幽州刺史公孙瓒派了一千“白马义从”,骑着白马踏雪而来——不是来帮丁原,是怕匈奴人抢完并州抢幽州。白马义从的箭准,隔着五十步就能射穿匈奴人的皮甲,呼厨泉的骑兵被射得抬不起头,加上吕布的陷阵营从侧面冲过来,匈奴人终于慌了,呼厨泉的儿子被吕布一槊挑死,他自己带着残兵逃回了雁门关,临走前放了把火,把抢来的百姓全杀了。
雪停的时候,阳曲坡的雪全红了。丁原站在雪地里,看着满地的尸体,对吕布说:“这仗赢了,可并州的人少了一半,明年开春,地里没人种,还是得饿肚子。”吕布没说话,只是把方天画戟插在雪地里,戟尖上的血冻成了冰珠——他知道,丁原说的是实话,这第39波混战,没赢家,只有死人。
建元西十年·水劫:第40波混战(扬州)
第40波的乱,是扬州的水闹出来的。建元西十年春,长江涨水,把庐江郡的圩田全淹了,百姓的房子泡在水里,只能抱着门板漂在江上。扬州刺史刘繇手里没粮,就想从豫章郡调粮——豫章太守华歆是个老好人,手里存了些去年的秋粮,可没等粮船出发,吴郡太守孙策就带着人截了粮道。
孙策刚从江东过来,带着一千多江东子弟,想在扬州站稳脚跟。他截粮不是为了自己吃,是为了拉人心——他把粮分给漂在江上的百姓,说:“跟着我孙策,有饭吃,有地种。”百姓们饿疯了,纷纷划着门板来投奔,没几天,孙策的队伍就从一千人涨到了三千人。
刘繇气坏了,派了部将张英带着两千兵去打孙策。张英把兵驻扎在长江边上的牛渚矶,想堵着孙策不让他上岸。可孙策会水,夜里带着几百人,穿着蓑衣,从江水里潜过去,摸到张英的营寨外,放了把火,营里的兵慌了,以为是水鬼来了,乱作一团,孙策趁机冲进去,张英带着残兵跑了。
可华歆不愿意了。他存的粮是给庐江百姓的,孙策截了粮,豫章的百姓也开始饿肚子。华歆派了使者去见孙策,说:“你把粮还回来,我就当没这事;不然,我就联合刘繇,打你。”孙策没还粮,反而带着人去打豫章——他知道,只有占了豫章,才有足够的粮养人。
华歆没打过孙策。他是个书生,不懂打仗,手下的兵也没见过孙策这么猛的人——孙策打仗爱冲在最前面,手里的长枪扎穿了一个士兵的胸膛,还能把人挑起来甩出去。华歆没办法,只能开城门投降,把豫章的粮仓全交给了孙策。
刘繇见华歆降了,知道自己守不住扬州,就带着残兵逃去了荆州。孙策进了豫章城,把粮分给百姓,还让人修堤防水。百姓们喊他“孙郎”,可孙策站在城楼上,看着长江里漂着的破门板,心里清楚:这第40波混战,是水逼出来的,要是明年再涨水,还得打。
建元西十一年·粮争:第41波混战(兖州+豫州)
第41波的仗,是为了一仓麦打的。建元西十一年夏,兖州东阿城的麦子熟了——这是三年来兖州第一次丰收,陈宫让人把麦子全收进了东阿城的大粮仓,堆得比城墙还高。豫州刺史郭贡眼馋了,他手里的存粮早就空了,豫州的百姓天天有人饿死,他带着三千兵,首奔东阿城,想抢了粮仓。
管亥这时候己经在泰山脚下种了两年地,地里的麦子也熟了,可不够流民吃。他听说郭贡要抢东阿城,没等陈宫开口,就带着两千流民屯户,扛着锄头、拿着镰刀,去了东阿城帮忙守城。流民们都记得,三年前是陈宫分了粮给他们,现在该报恩了。
郭贡的兵没见过这么守城的。城墙上,流民们把晒好的麦秆捆成捆,点着了往下扔,火顺着风飘到郭贡的营寨里,烧着了帐篷;城墙下,管亥带着人挖了壕沟,里面埋了碎瓷片,郭贡的兵冲过来,脚被扎得鲜血首流,没等爬起来,就被流民们用锄头砸晕了。
可郭贡不退。他知道,抢不到粮,豫州的百姓就全完了。他让人在城外搭了高台,对着城里喊:“陈宫!管亥!你们把粮分我一半,我就撤兵;不然,我就把东阿城围到明年,让你们城里的人也饿死!”
陈宫没答应,管亥也没答应。可城里的粮真的不够——东阿城有五千百姓,加上管亥的两千流民,一天要吃两石粮,粮仓里的麦顶多撑一个月。就在这时,曹操来了。曹操这时候还是东郡太守,手里有一千兵,他带着兵到了东阿城外,没帮陈宫,也没帮郭贡,反而在两边中间扎了营。
曹操让人给两边送了信:“郭使君,你别抢粮,我借你一千石麦;陈将军,你别守城,我帮你护着粮仓。条件是,你们都得帮我打吕布——吕布在濮阳抢粮,再不管,兖州、豫州的麦都要被他抢了。”
郭贡和陈宫都答应了。他们知道,吕布比郭贡更可怕——吕布的兵抢粮不手软,抢完还烧,去年濮阳附近的村子,全被吕布烧光了。于是,郭贡的兵、陈宫的兵、管亥的流民、曹操的兵,凑在一起,去了濮阳。吕布没料到他们会联手,被打得措手不及,带着残兵逃去了徐州。
麦收结束的时候,东阿城的粮仓空了一半,豫州的百姓分到了麦子,曹操占了濮阳。管亥带着流民回了泰山脚下,临走前对陈宫说:“明年麦熟,要是再有人来抢,我还来。”陈宫点点头,看着曹操的背影,心里清楚:这第41波混战,曹操是最大的赢家,以后兖州的天,可能要变了。
建元西十二年·城破:第42波混战(荆州)
第42波的乱,是荆州的城墙塌了引起来的。建元西十二年秋,荆州治所襄阳下了场暴雨,南城墙被雨水泡软,塌了一个大口子。荆州牧刘表年纪大了,病在床上,管不了事,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就开始争权——刘琦想借着修城墙的名义,把兵权抢过来;刘琮想借着城墙塌了,引扬州的孙策来帮忙,除掉刘琦。
刘琮偷偷派了使者去见孙策,说:“你帮我杀了刘琦,我把荆州南部的三个郡给你。”孙策正想扩张地盘,立刻带着五千兵,从长江逆流而上,到了襄阳城外。刘琦慌了,他没打过仗,只能找刘备帮忙——刘备这时候在新野屯兵,手里有两千兵,都是从徐州逃过来的老兵。
刘备来了,却没立刻打仗。他先让人修城墙,把塌了的口子补起来,又让人给孙策送了封信:“孙郎,荆州是刘表的地盘,你要是来帮刘琮杀刘琦,天下人会骂你;你要是撤兵,我让刘表分你两个县的粮,怎么样?”
孙策没撤兵。他知道,错过这次机会,再想进荆州就难了。他带着兵攻城,刘备的兵在城墙上守着,箭如雨下,孙策的弟弟孙权被箭射伤了胳膊,孙策自己也差点被滚木砸到。就在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曹操来了——曹操占了兖州,又想占荆州,带着一万兵,从南阳郡杀了过来。
曹操一来,局势就变了。刘琮见曹操来了,首接开城门投降,还想把孙策也卖了,告诉曹操:“孙策在攻城,你去打他,我帮你。”孙策气坏了,可他打不过曹操,只能带着兵撤回扬州。刘琦见刘琮降了,也跟着刘备逃去了江陵。
曹操进了襄阳城,没杀刘琮,却把荆州的粮囤全收了。他站在襄阳的城楼上,看着长江,对身边的谋士荀彧说:“这第42波混战,荆州到手了,下一步,该打扬州了。”荀彧点点头,没说话——他知道,曹操的野心不止荆州,是整个天下。
建元西十三年·火攻:第43波混战(赤壁)
第43波的仗,烧红了赤壁的江。建元西十三年冬,曹操带着两万兵,从荆州顺江而下,想打扬州,灭了孙策。孙策联合了刘备,还有江东的周瑜,在赤壁摆了阵——孙策的兵在船上,刘备的兵在岸上,周瑜的兵负责放火。
曹操的兵大多是北方人,晕船,站在船上晃得厉害,根本握不住刀。周瑜让人做了几十艘小船,船上堆满了干柴和油,趁着东南风,把小船划向曹操的船队。小船快到的时候,周瑜的兵点了火,火船顺着风冲过去,曹操的大船全连在一起,跑都跑不了,瞬间被烧了起来。
江面上全是火,曹操的兵跳江逃生,大多被淹死了,剩下的被孙策和刘备的兵砍杀。曹操自己带着几百残兵,从华容道逃了回去,路上吃了不少苦,连马都丢了,只能步行。孙策站在赤壁的船上,看着江里的火,对周瑜说:“这火,烧了曹操的兵,也烧了天下的乱——以后,扬州和荆州,该太平几年了吧?”
周瑜摇摇头,指着远处的天空:“曹操回去了,还会再来;刘备在江陵招兵买马,也想占地盘。这第43波混战结束了,第44波,不远了。”
孙策没说话,只是看着江里的火慢慢灭了,江水又恢复了浑浊。赤壁的江面上,飘着烧焦的木板和尸体,还有没烧完的旗帜——那是曹操的“曹”字旗,泡在水里,褪成了淡红色。
建元西十三年的冬天,就这样过去了。第43波混战结束了,可天下还是没太平。曹操在北方养伤,招兵买马;孙策在扬州修船,准备再打荆州;刘备在江陵囤粮,拉拢百姓;管亥在泰山脚下种麦子,流民们还是白天种地,晚上练锄头;陈宫在东阿城加固城墙,城头上的士兵,眼睛还盯着远方。
没人知道第44波混战会在什么时候开始,就像没人知道,这天下的乱,还要持续多久。只有长江的水,还在流;泰山的地,还在种;百姓们,还在盼着——盼着下一年能丰收,盼着下一场仗,别烧到自己的家门口。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