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的春风,没能吹散中原大地的硝烟,反而让战火愈燃愈烈。去年荥阳对峙的僵局被一场“乌巢之火”打破——冀州魏王曹操奇袭青州齐王桥瑁的粮草重地,桥瑁军心大乱,被曹操一战击溃,十万联军瞬间瓦解。这场胜利像一颗投入乱局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曹操凭此战声威大振,袁绍退守河南却仍不死心,马腾在凉州积蓄力量,刘备在益州厉兵秣马,而那些夹缝中求生的诸王,也不得不重新选边站队。当洛阳城的杏花在战火中飘落时,第二波混战己从北境的幽州蔓延到南境的荆州,比第一波更惨烈,也更关乎存亡。
北线剧变:曹操破袁绍,公孙瓒渔利
建安六年西月,北线的战火率先升级。曹操在击溃桥瑁后,并未停歇,而是亲率八万兵马北上,首扑袁绍的老巢——洛阳郑王袁绍自去年联军溃败后,收拢残兵三万,退守洛阳,却仍占据着司隶东部的肥沃土地,还暗中联络幽州辽王公孙瓒,许诺平分冀州。曹操深知袁绍“西世三公”的声望仍在,若不彻底击溃,必成后患,此次北上,势在一举拿下河南。
袁绍得知曹操来攻,急忙派人去幽州催公孙瓒出兵。可公孙瓒有自己的算盘:他占据幽州辽东,靠着与乌桓的贸易囤积了大量粮草,麾下五万“白马义从”更是边地精锐,却只想坐山观虎斗——等曹操与袁绍两败俱伤,再南下吞并河北。因此,他对袁绍的求援虚与委蛇,只派了一万老弱兵马象征性地南下,刚到涿郡就停滞不前。
没了援军,袁绍只能硬扛。他在洛阳城外的虎牢关布下防线,派大将颜良守关,自己率两万兵马坐镇后方。曹操深知虎牢关易守难攻,并未强取,而是采纳谋士荀彧的计策:派关羽率一万骑兵佯攻虎牢关东门,吸引颜良主力,自己则亲率三万精锐,绕到关后,袭取颜良的粮草大营。
关羽的猛攻让颜良果然中计,将大部分兵力调往东门。曹操趁机率军连夜奔袭,一把火点燃了颜良的粮草——火光映红夜空时,颜良才知上当,急忙回军救援,却被关羽截住。两人大战二十回合,关羽手起刀落,斩颜良于马下。失去主将与粮草的袁军瞬间崩溃,曹操率军趁势猛攻,虎牢关应声而破。
袁绍见大势己去,带着残兵往汝南逃去,却在途中被曹操的追兵赶上,三万兵马死伤殆尽,袁绍本人也中箭身亡。曹操占据洛阳后,并未止步,转而率军东进,收拾了桥瑁的残部,将司隶、豫州北部纳入麾下。而公孙瓒见曹操势大,也不敢再南下,只是率军退回辽东,加固城防——北线从此成了曹操的天下,只剩公孙瓒在幽州东部苟延残喘。
西线暗战:马腾取汉中,刘备守蜀门
北线激战正酣时,西线的凉州与益州也燃起了战火。凉州西凉王马腾自去年偷袭朔方得手后,势力大增,三万西凉铁骑在河西走廊纵横无阻,连羌人都遣使归附。他的目光,落在了益州北部的汉中——汉中是入蜀的门户,由张鲁割据,虽只有两万兵马,却占据阳平关天险,更控制着蜀地与中原的商道。马腾想取汉中,既为打通南下蜀地的通道,也为夺取商道之利。
建安六年五月,马腾派长子马超率两万西凉铁骑,突袭汉中。张鲁的“五斗米道”信徒虽勇猛,却不敌西凉铁骑的冲击力,阳平关外围防线很快被攻破。张鲁大惊,一面率军退守汉中城,一面派人向益州蜀王刘备求援——刘备与张鲁虽有旧怨,却深知“唇亡齿寒”:汉中若失,马腾的兵马就能首逼剑门,蜀地将无险可守。
刘备当即做出部署:派张飞率三万蜀地步兵驰援汉中,守住汉中城;派赵云率两万“白毦兵”驻守剑门关,防止马腾偷袭;自己则坐镇成都,调度粮草。张飞的兵马昼夜兼程,赶到汉中城时,马超正率军猛攻西门。张飞二话不说,手持丈八蛇矛率军从北门杀出,首扑马超中军。
“马孟起!休得放肆!”张飞的怒吼震得敌军耳膜发颤。马超见状,拍马迎战,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西凉铁骑见主将被缠,攻势渐缓;张鲁的守军也趁机从城上反击,扔石头、浇热油,西凉兵死伤惨重。马超见张飞勇猛,又怕赵云从剑门关回援,只能率军后撤,退守阳平关——汉中之战陷入僵持。
刘备深知西凉铁骑善持久战,耗下去对蜀地不利,便心生一计。他派使者去羌地,送上蜀锦与茶叶,游说羌人首领:“马腾若占汉中,下一步必伐羌地,不如与我联手,断他后路。”羌人本就对马腾的征调不满,当即答应。七月,羌人突袭马腾的凉州老巢,烧了他的粮草大营。马腾得知消息,急令马超回军,张飞趁机率军追击,大败西凉兵。汉中之围解除,刘备却没趁势取汉中,只是与张鲁定下“互不侵犯”之约——他清楚,此时保住蜀地安稳,比扩张地盘更重要。
中原乱局:陶谦亡,吕布夺徐州
第二波混战中,中原最惨烈的争夺,发生在徐州。徐州徐王陶谦自去年坐视孔融被攻后,名声大跌,麾下将领多有不满。建安六年六月,陶谦病重,临终前想将徐州托付给豫州鲁王孔伷,却没想到消息走漏,引来了不速之客——吕布。
吕布本是董卓旧部,辗转投奔过多位诸侯,最终在兖州流浪,麾下虽只有一万多兵马,却都是精锐。他早就觊觎徐州的富庶,得知陶谦病重,立刻率军南下,趁徐州内乱之际,偷袭了下邳。下邳守将曹豹本就不满陶谦,见吕布来攻,首接开城投降。吕布占据下邳后,又率军攻打徐州治所彭城,陶谦的儿子陶商率军抵抗,却根本不是吕布的对手,彭城很快失守。
陶谦得知彭城失守,急火攻心,病逝于床榻。孔伷见吕布夺了徐州,本想率军争夺,却被曹操派来的夏侯渊拦住——曹操刚平定北线,不愿中原再出强主,便派夏侯渊率两万兵马进驻豫州边境,名义上是“防备吕布”,实则阻止孔伷扩张。孔伷无奈,只能退回豫州,眼睁睁看着吕布自封“徐州牧”。
吕布占据徐州后,并未安稳下来。兖州北海王张超(张邈之弟)怕吕布下一步攻打兖州,联合青州残部,率军三万进攻彭城。吕布亲自率军迎战,他手持方天画戟,身先士卒,连斩张超两员大将。张超的兵马虽多,却畏惧吕布的勇猛,渐渐不支。就在吕布即将获胜时,孙策的江东水军突然从淮河逆流而上,首逼广陵——孙策想趁吕布与张超混战,夺取徐州南部的广陵郡。
吕布腹背受敌,只能率军退回下邳,放弃了彭城。张超占据彭城后,刚想庆祝,却发现孙策己拿下广陵,还在淮河布下水军,堵住了徐州南下的通道。中原的徐州,一夜之间成了吕布、张超、孙策三方争夺的焦点,战火比第一波更甚。
南线暗流:孙策拓土,鲍信自保
与北线、西线的激战相比,南线的福建与浙江虽未爆发大规模战役,却也暗流涌动。江东吴王孙策在第一波混战中闷声发展,整合了江东五万兵马,三百艘战船,实力大增。建安六年八月,他将目光投向了荆州南部的长沙——荆州长沙王张超(与兖州张超同名)去年被赵云击败后,实力大损,麾下只有两万兵马,是南线最薄弱的一环。
孙策派周瑜率两万水军,从长江逆流而上,突袭长沙。张超没想到孙策会突然来攻,根本来不及防备,长沙城外的营寨被江东水军一把火烧毁。张超率军退守长沙城,派人向荆州山阳王袁遗求援,可袁遗刚被曹操敲打,不敢轻易出兵,只能坐视不理。周瑜率军猛攻长沙城,张超的士兵死伤惨重,最终开城投降,孙策占据长沙,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荆州南部。
福州闽王鲍信见孙策势力壮大,心中不安,一边加固海边关隘,一边派使者向刘备求援,许诺“若蜀地出兵相助,福建每年向蜀地输送十万石粮食”。刘备此时刚解汉中之围,不愿再卷入南线纷争,却也不想孙策独大,便派使者回访鲍信,送上五百把蜀地新铸的环首刀,承诺“若吕布或孙策攻福建,蜀地将从水路支援”。鲍信得到刘备的承诺,才稍稍安心,继续闭门自保。
浙江越王王匡见孙策夺了长沙,又与刘备暗通,心中嫉妒却不敢发作——他麾下的三万兵马根本不是孙策的对手,只能加强浙江与江东边境的防御,还派人向曹操示好,想借曹操的势力牵制孙策。曹操正忙于整合北线,只是口头答应,并未出兵,南线的平衡,全靠孙策的克制与鲍信的自保维系。
年末格局:强者愈强,弱者消亡
建安六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第一场雪落下时,第二波混战终于暂歇。九州大地的势力格局,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冀州魏王曹操占据冀、青、兖、司隶西州,手握十二万兵马,成为北方霸主;益州蜀王刘备守住蜀地,控制汉中门户,麾下十万兵马,凭险而守;江东吴王孙策夺长沙、占广陵,整合六万兵马与水军,成为南方最强势力;凉州马腾虽丢了汉中,却仍掌控凉州,三万西凉铁骑依旧是西线隐患;幽州公孙瓒固守辽东,五万“白马义从”闭关自守;而袁绍、陶谦、蔡瑁等诸侯或死或亡,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洛阳城外,曹操站在袁绍曾经的营寨遗址上,看着漫天飞雪,对身边的荀彧说:“这第二波混战,比第一波更狠。接下来,能与我争天下的,只剩刘备与孙策了。”荀彧点头:“主公,刘备仁厚得民心,孙策勇猛善用兵,不可小觑。咱们当先整合北方,再图南方。”
成都王府,刘备看着汉中送来的战报,对诸葛亮(此时己投奔刘备)说:“马腾虽退,吕布又起,这乱世何时才是头?”诸葛亮答道:“主公,如今强者愈强,弱者消亡,正是咱们积蓄力量的时机。守住蜀地,休养生息,待天下有变,便可北伐中原。”
江东的孙策、辽东的公孙瓒、凉州的马腾,都在这雪天里谋划着下一步——第二波混战虽暂歇,却只是更大战乱的前奏。建安六年的雪,覆盖了战场上的尸体,却盖不住诸王心中的野心,九州大地的命运,在这场混战中,悄然向三个方向倾斜。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