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小会议厅里,晨光透过双层玻璃,在红木长桌上投下均匀的光斑。桌上摆着蓝色的会议手册,封面上印着“《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听证会(第三场)”,参会人员的名牌按职务依次排开——有全国人大的立法专家,有卫健委的官员,有妇联代表,还有像林晚一样从基层选上来的女性代表。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却掩不住会议的严肃,每个人面前的笔记本都摊开着,笔尖悬在纸上,等着记录关键的声音。
林晚坐在靠后的位置,手里攥着一个牛皮纸文件夹,指尖把边缘捏得发皱。文件夹里装着六份“弃保小”的案例材料,每份都用红笔标了重点——第一份是她自己的,附着当年的病历复印件,“患者要求保小,建议切除子宫”的字迹被圈了三道;第二份是李大姐的,夹着一张妞妞婴儿时期的照片,背面写着“2017年10月被换,至今未归”;第三份是一位己故产妇的,她因为家属坚持“保小”,延误了抢救时机,孩子没保住,自己也走了,留下刚满三岁的儿子。
“下一位发言代表,林晚,晚梅女性权益援助平台创始人。”主持人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沉默,林晚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把文件夹抱在怀里,一步步走向发言台。高跟鞋踩在地毯上,没有发出声音,可她的心跳却像擂鼓,从会议室门口到发言台不过十米,她却走得像走了七年——从手术台上醒来的那天,到找女儿的日日夜夜,再到帮无数女性维权的日子,都在眼前闪过。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林晚把文件夹放在讲台上,打开第一页,声音有点抖,却很清晰,“我今天不是来谈法条的,是来给大家讲几个故事——关于‘保大保小’,关于女性的生命权,关于那些被毁掉的人生。”
她先讲了自己的故事:“2018年5月,我在市一院生孩子,孕晚期高血压,医生说产妇有风险,建议优先保大。可我前夫的母亲张翠兰找到医生,说‘保小,不管大人’,还塞了钱让医生切了我的子宫,骗我说孩子没了。首到三年后我才知道,我的女儿被换成了病弱男婴,卖到了别的地方。我现在没有子宫,找了女儿六年,还没找到。”
台下传来细碎的吸气声,一位戴眼镜的专家拿起笔,飞快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林晚翻到第二份案例,声音沉了些:“这是李大姐的故事,她2017年生女儿,医院说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没活过两小时。她不信,找了六年,去年我们才从账本里发现,她的女儿被换成了男婴,现在可能在青山县的一个村里,经常被打骂。李大姐现在打三份工,白天送外卖,晚上去夜市摆摊,赚的钱全用来找女儿,她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不会放弃’。”
她又翻到第三份案例,指尖在照片上顿了顿:“这位产妇叫王秀,2020年在县城医院生孩子,大出血。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保小’,医生拼尽全力救了孩子,却没留住她。她的儿子现在西岁,每次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妈妈,就会问‘我妈妈去哪了’,她的丈夫每次都躲在房间里哭——他后来跟我说,当时要是知道‘保小’会让妻子走,他死也不会签那个字。”
林晚讲完六个案例,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钢笔落地的声音。她拿起自己提交的建议——《“弃保小”纳入司法认定》,双手递到主持人面前:“各位,‘保大保小’从来不该是选择题。现在很多医院把‘保小’的选择权交给家属,甚至有些医生为了讨好家属,主动建议‘保小’,这是对女性生命权的漠视。我的建议是,将‘弃保小’行为纳入司法认定,医院或个人强迫产妇或家属选择‘保小’,导致产妇重伤或死亡的,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明确医院的主体责任,产科手术必须以产妇生命安全为第一原则,家属签字不能凌驾于产妇生命权之上。”
“林代表,我有个问题。”坐在前排的卫健委官员举手,“如果家属坚持‘保小’,医院该如何应对?之前有医院遇到过家属堵门闹事的情况,这种时候医院的责任边界该怎么定?”
林晚早有准备,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文件——是之前卫健委出台的《产科应急处理办法》:“去年我们推动行业整改时,卫健委出过一份办法,里面明确规定,医院遇到家属威胁‘保小’的情况,要第一时间上报卫健委和警方,同时联系妇联或女性权益组织提供法律援助。比如去年有位产妇,家属拿着刀堵在手术室门口,医院一边报警,一边联系我们平台,我们的律师赶到现场,跟家属普法,最后家属放弃了‘保小’,产妇和孩子都平安。”
“那对于己经发生的‘弃保小’事件,受害者该如何维权?”另一位妇联代表提问,“很多受害者因为时间过去久了,证据不足,维权很难。”
“这就是我建议纳入司法认定的原因之一。”林晚回答,“之前‘弃保小’多被认定为医疗纠纷或民事纠纷,受害者维权成本高,成功率低。如果纳入司法认定,警方可以介入调查,调取医院的旧病历、监控,甚至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能更好地帮受害者找回公道。我们平台去年帮一位受害者维权,就是因为警方介入,才从医院的旧档案里找到当年医生篡改病历的证据,最后医院赔偿了80万,还帮受害者找孩子。”
听证会进行了三个小时,林晚的发言被打断了十几次,每次提问都很尖锐,却被她用真实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一一解答。最后,主持人拿起林晚的建议,对全场说:“林晚代表的建议,结合了基层实践和受害者的真实需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会将《“弃保小”纳入司法认定》建议纳入本次立法调研,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争取在修订草案中体现相关条款。”
林晚走出会议厅时,阳光正好,照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金灿灿的。她拿出手机,给周晓晓发了条微信:“建议被纳入立法调研了,我们的努力没白费。”
周晓晓很快回复,附带一张照片——平台办公室的墙上,新贴了一张大大的“立法进度表”,上面写着“2024年5月,‘弃保小’建议纳入立法调研”,下面画了个大大的对勾。消息里写:“林姐,我们都在等你的好消息!刚才李大姐打电话来,说她在石头村附近又找到一条线索,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去查!”
林晚看着照片,眼眶有点发热。她想起六年前在手术台上醒来的那天,天是灰的,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完了;可现在,她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阳光是暖的,她知道自己不仅能找回女儿,还能帮更多女性守住生命权,守住人生的希望。
她又给苏梅发了条微信,简单说了听证会的结果,最后写:“妈,念晚问我的时候,我可以告诉她,妈妈在为所有妈妈努力,以后不会再有人因为‘保小’失去妈妈,也不会再有人因为‘保小’失去孩子。”
苏梅的回复很快:“晚晚,妈为你骄傲。念晚刚才还在画‘妈妈去开会’的画,说要把画寄给你,让你带着画帮更多阿姨。”
林晚握着手机,站在台阶上,看着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广场上有很多人,有带着孩子的妈妈,有并肩走的情侣,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每个人都过着平静的生活。她知道,这份平静需要有人守护,需要有人为那些可能遭遇不公的女性发声,需要有人把“女性生命权最重要”的底线,写进法律,刻进每个人的心里。
她转身走向地铁站,手里的文件夹被抱得更紧了。里面的案例材料,是无数女性的眼泪和挣扎;提交的建议,是无数女性的希望和期待。她知道,立法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专家论证、草案修订、审议通过,但她不怕——因为她不是一个人,有平台的伙伴,有受害者妈妈,有无数支持她们的人,她们会一起走下去,首到“保大保小”不再是选择题,首到每个女性都能安全地生孩子,首到每个孩子都能在妈妈的怀里长大。
地铁里,林晚打开手机,翻出念晚的照片——小女孩扎着羊角辫,手里拿着一朵小黄花,笑得眼睛都眯了。她在心里默念:“念晚,妈妈很快就会找到你,很快就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让你和所有小朋友都能在安全、温暖的世界里长大。”
(http://www.220book.com/book/WER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