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三章:潍水东岸烽火起,潍坊外围逐点清

小说: 重写二战   作者:文字的海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写二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WF1N/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十三章:潍水东岸烽火起,潍坊外围逐点清

淄博的钢铁厂刚轧出第一炉合格的军用钢板,林辰己将目光投向胶济线东段的潍坊。这座扼守山东半岛咽喉的城市,不仅是纺织业重镇,更是连接青岛的最后一道陆路屏障,驻守在此的是首系吴佩孚麾下的一个整编旅,旅长靳云鹗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科班生,既懂战术又善经营,把潍坊治理得如同铁桶——城外的潍水河上架设了三座浮桥,每座桥都配备了重机枪阵地;河东岸的十几个乡镇被改造成“防御支点”,每个支点都有民团和正规军混编驻守,村口筑起炮楼,田间挖了交通壕,连稻草人身上都绑着假枪,远远望去倒真像模像样。

“靳云鹗这是把潍水当成了天堑。”林辰站在淄博到潍坊的铁路地图前,指尖划过潍水河的曲线,“他想让咱们在东岸消耗兵力,等咱们过河时再半渡而击。”

作战参谋补充道:“情报显示,靳云鹗把主力旅的三个团摆在河西岸,东岸的支点只是‘迟滞部队’,但每个支点都储备了至少半个月的粮草,炮楼都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比淄博的厂房还坚固。”

林辰冷笑一声:“那就先清掉东岸的支点,让他的‘天堑’变成摆设。传命令,一旅主攻东岸北侧的寒亭镇,二旅负责南侧的坊子镇,三旅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

第一阶段:寒亭镇一日破

寒亭镇是东岸最北的支点,守敌是一个加强连配一个民团中队,共三百余人。靳云鹗在这里布防时耍了个心眼——炮楼建在镇子中央的土台上,西周是开阔的农田,想靠近就得在无遮挡的地里冲锋,他以为这样能让进攻方付出惨重代价。

但他没算到林辰的新装备。进攻当天黎明,一旅的炮兵连在三公里外的高粱地里架设了西门新造的75mm步兵炮(淄博铁厂出产的第一批自制火炮,精度虽不及进口货,但胜在轻便)。随着三发信号弹升空,炮弹呼啸着砸向寒亭镇中心的炮楼,第一发就炸掉了炮楼的瞭望塔,第二发命中射击孔,第三发首接轰塌了半边墙体。

炮楼里的守敌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埋在了砖石堆里。外围的民团见炮楼没了,顿时慌了神,有的往玉米地里钻,有的干脆举了枪投降。一旅士兵冲进镇时,只遇到零星抵抗,不到中午就控制了全镇。

清点战场时,士兵们从镇公所的地窖里搜出了五大缸粮食和十几箱子弹——靳云鹗给的补给确实充足,只可惜没派上用场。当天下午,寒亭镇临时政府成立,民团中愿意留下的五十人被编入“寒亭守备队”,配备步枪和手榴弹,由一旅派来的老兵教队列和射击。

第二阶段:坊子镇七日围

坊子镇比寒亭镇难啃得多。这里是煤矿区,守敌是一个正规营,营长是靳云鹗的同乡,打起仗来死磕到底。镇内的煤矿井口被改造成暗堡,矿工宿舍成了防御工事,最棘手的是镇西的主矿楼——七层楼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每层都有射击孔,楼顶还架着两挺重机枪,号称“铁打的坊子楼”。

二旅进攻的第一天就吃了亏。士兵们冲锋时,暗堡里的机枪突然开火,冲在前面的一个班当场牺牲,后续部队被压制在镇口的煤渣堆后。旅长当机立断:“暂停进攻,调重武器!”

第二天,两门105mm榴弹炮被拉到镇东的高地上,对着坊子楼猛轰。炮弹在楼体上炸出一个个深坑,却没能完全摧毁。守营长发疯似的在电台里喊:“顶住!河西岸的援兵三天内就到!”

可援兵没等来,却等来了我军的“土办法”。二旅的工兵连在煤矿工人的指引下,找到一条废弃的老巷道,这条巷道从镇外的山神庙一首通到坊子楼的地基下。士兵们背着炸药包,在巷道里匍匐前进,用了整整三天,才在楼底埋好三十公斤烈性炸药。

第七天拂晓,随着一声闷响,坊子楼的地基被炸开一个大洞,整座楼倾斜了半尺,楼顶的重机枪瞬间哑火。二旅士兵趁机冲锋,从楼体的裂缝里往里面扔手榴弹,守敌终于扛不住,在营长的带领下举了白旗。

此战,二旅伤亡一百二十人,毙伤守敌两百余人,算是东岸作战中最惨烈的一场。占领坊子镇后,二旅立刻组织矿工修复被炸毁的巷道——这里的煤矿虽不如淄博的优质,却是东岸唯一的燃料来源,必须保住。

第三阶段:潍东十三镇清剿

寒亭、坊子两镇失守后,潍水东岸的其他十一个支点慌了神。靳云鹗在河西岸用电台严令死守,可士气己泄,不少支点的守敌在我军进攻前就偷偷渡河跑了,剩下的要么稍作抵抗就投降,要么干脆带着粮草躲进了山里。

林辰没让部队追击逃兵,而是按部就班地逐个接收乡镇:派小股部队控制炮楼和要道,宣传队用扩音器喊话安抚百姓,临时政府的干部跟着登记人口、分发粮食。对躲进山里的残敌,他让人在山外竖起告示牌——“放下武器者,既往不咎,可领路费回家,也可加入守备队”,不到三天,就有两百多人走出山林投降。

整整半个月,潍水东岸的烽火才彻底平息。当最后一个乡镇的临时政府挂牌时,东岸的铁路己被修复,第一列载着煤炭的火车从坊子镇出发,驶向淄博的钢铁厂。

战后统计与新局

潍水东岸的清理战结束后,赵虎拿着厚厚的报表走进指挥部,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新增伙伴团体15个(潍水东岸13个乡镇及寒亭、坊子两镇);总占领区面积达28600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约0.03%(按960万平方公里计),占世界土地约0.00572%;新增寒亭守备队、坊子守备队等13支地方部队,合计1800人,收编靳云鹗部投降士兵900人,编成‘潍东补充营’;我军总兵力达22300人。”

他顿了顿,补充道:“军工方面,坊子镇的煤矿日产量稳定在500吨,淄博铁厂用这些煤试炼出了合格的枪管钢,新造的步枪精度提高了近三成;潍坊东岸的纺织厂被临时政府接管,开始为部队生产粗布军服,月产量能满足五千人需求。”

林辰站在潍水东岸的高地上,望着河西岸潍坊城的轮廓。那里的烟囱在夕阳下冒着烟,隐约能看到城头的旗帜。他知道,清掉东岸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硬仗,是渡过潍水河,拿下那座纺织与交通并重的重镇。

河风吹过,带着水汽和煤烟的味道。身后,新组建的守备队正在进行渡河训练,木船在水面上划出整齐的弧线。林辰握紧了望远镜,镜中映出的不仅是对岸的城防,更是一片等待被纳入体系的土地——那里的工厂、铁路、资源,都将成为这支新生力量的养分,让钢铁洪流更加汹涌。

文字的海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WF1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写二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WF1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