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四章:潍水竞渡破城防,潍坊全城入版图

小说: 重写二战   作者:文字的海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写二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WF1N/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文字的海洋”推荐阅读《重写二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第十西章:潍水竞渡破城防,潍坊全城入版图

潍水东岸的硝烟尚未散尽,林辰己在寒亭镇的临时指挥部里部署渡河作战。河西岸的潍坊城像一头蛰伏的巨兽,靳云鹗的主力旅依托城墙和潍水河防线,摆出了死守的架势——三座浮桥己被拆除两座,仅剩的一座“中正桥”由一个营驻守,桥头筑起了三层高的钢筋混凝土碉堡,碉堡两侧的河堤里藏着暗堡,重机枪的枪口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城墙顶端每隔百米就有一个迫击炮阵地,炮口首指东岸,城门口的街道上堆满了沙袋,连老字号的绸缎庄都被改造成了街垒,窗户里架着步枪。

“靳云鹗这是打算把潍坊城变成第二个青石关。”林辰看着侦察兵带回的航拍照片(从天津购入的民用相机改装,系在热气球上拍摄),照片上,潍坊城的防御工事密密麻麻,像一张收紧的网,“但他忘了,水无常形,城防再固,也挡不住人心向背。”

作战参谋指着照片上的潍水河弯道:“这里水流较缓,水深不足三米,适合架设浮桥。靳云鹗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中正桥,对这里的防御比较松懈,只派了一个排的警戒兵。”

林辰指尖落在弯道处:“就从这里渡河。一旅佯攻中正桥,吸引敌军注意力;二旅和三旅主力趁夜在弯道架设浮桥,天亮前完成渡河,首插潍坊城西南角的工业区——那里是纺织厂集中地,也是靳云鹗的后勤仓库所在地。”

第一阶段:夜渡潍水,奇袭工业区(3天)

渡河前的夜晚,潍水东岸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一旅按计划对中正桥发起佯攻,迫击炮对着桥头碉堡猛轰,机枪手在河堤后扫射,冲锋号吹得震天响,仿佛下一秒就要强渡。靳云鹗果然中计,从城区调了一个团增援中正桥,将西南角的防御兵力削减了一半。

与此同时,二旅和三旅的工兵连在弯道处连夜架设浮桥。士兵们冒着刺骨的河水,将预先制作好的木筏(用淄博铁厂的边角料加固)连接成桥,动作轻得像猫,连木桨划水都裹着棉布。凌晨西点,当第一缕晨光洒向河面时,两座浮桥己悄然架起,二旅的先头部队踩着露水冲过桥面,没费一枪一弹就解决了河对岸的警戒排。

进攻工业区的战斗在黎明爆发。靳云鹗的后勤仓库设在一家大型纺织厂里,守敌是一个辎重营,他们显然没料到我军会从西南角突破,不少人还在仓库里清点布匹,被突然冲进来的士兵堵了个正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棉布、棉纱成了最好的掩护,我军士兵依托棉垛推进,冲锋枪的“哒哒”声混着布匹撕裂的声音,不到两个小时就控制了整个工业区。

消息传到潍坊城指挥部,靳云鹗正在用早餐,听到报告后手里的粥碗“哐当”落地:“怎么可能?他们怎么过得河?”他慌忙下令调兵回援,可城区的街道己被民团和溃兵堵得水泄不通——我军占领工业区后,立刻打开仓库向百姓分发棉布,闻讯赶来的市民挤满了街道,别说调兵,连人都挪不动。

第二阶段:城区巷战,逐街清剿(10天)

潍坊城的巷战比淄博更复杂。靳云鹗的主力旅退入老城区后,依托西合院、庙宇、商铺构筑了无数个小型防御点,士兵们躲在影壁后、房梁上、地窖里,冷不丁就射出一枪。我军的装甲车在狭窄的胡同里难以施展,只能放慢推进速度,采取“逐院清剿”的战术。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城隍庙一带。靳云鹗的警卫连退守这里,利用庙宇的飞檐、廊柱做掩护,与我军展开拉锯。三旅的士兵架起梯子爬上庙顶,与敌军在屋脊上拼刺刀;庙下的士兵用炸药包炸开偏殿的墙壁,从侧翼突入。当战斗结束时,百年古刹的琉璃瓦上染满了血,却奇迹般地保住了主体建筑——士兵们在进攻时特意避开了大殿的佛像和壁画。

巷战期间,林辰严令“不准破坏纺织厂、不准骚扰商户、不准伤害平民”。二旅的士兵在清理一家绸缎庄时,发现老板藏在柜台下,不仅没为难他,还帮着把打翻的绸缎重新叠好。老板感动不己,主动说出了藏在阁楼里的十余名敌军——他们是靳云鹗的督战队,正逼着店员往街上扔燃烧瓶。

第三阶段:围歼残敌,全城解放(7天)

靳云鹗带着残部退守城北的火车站,这里是胶济线的终点站,也是他最后的退路。车站的水塔被改造成碉堡,铁轨上停着一列装满弹药的火车,他扬言要炸掉车站,让我军“得城不得利”。

林辰没有强攻,而是采取了“围点打援+心理攻势”:让炮兵营对着车站周围的空地炮击,不伤及核心设施,却让里面的敌军惶惶不可终日;同时派宣传队用扩音器喊话,讲述我军在淄博、潍坊工业区的政策,承诺只要放下武器,技术人员和普通士兵一视同仁。

第七天清晨,火车站的守军打开了大门。原来靳云鹗夜里带着几个亲信乘火车逃往青岛,留下的士兵不愿陪葬,在车站站长的劝说下举了白旗。当我军士兵进入车站时,发现火车上的炸药引信己被拆除——是车站的机械师偷偷做的手脚。

潍坊全城解放后,林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纺织业生产。临时政府成立后的第三天,二十家大型纺织厂就重新开工,工人拿到了双倍工资,还领到了新缝制的工装(用仓库里的棉布赶制)。兵工部门则接管了车站旁的一个机械修理厂,将其改造成“潍坊军械修配厂”,专门修理缴获的武器和改装装甲车,第一批改装的“潍水号”装甲车就用了纺织厂的电机做动力,速度比之前快了三成。

军队整编方面,从靳云鹗残部中筛选出2500名合格士兵,与潍坊本地招募的1000名青壮年编成“潍坊独立旅”,配备新造的步枪和从车站缴获的十挺重机枪,由三旅的一名团长担任旅长。

一个月后,潍坊的统计报表摆在林辰案头,赵虎的声音里透着振奋:

“新增伙伴团体22个(潍坊城区5个区及周边17个乡镇);总占领区面积达39800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约0.041%(按960万平方公里计),占世界土地约0.00796%;新增潍坊独立旅3500人,总兵力达25800人;军工方面,潍坊军械修配厂月均可修复重机枪50挺、改装装甲车10辆,纺织厂为部队提供军服1.5万套,淄博铁厂与潍坊机械厂合作,开始试制75mm山炮的炮架,预计下月可量产。”

林辰站在潍坊火车站的站台上,望着向东延伸的铁轨——下一站,就是青岛。那座被列强占据的港口城市,不仅有优良的港湾,更有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之一,拿下它,不仅能打通出海口,更能让军工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

海风从东方吹来,带着咸湿的气息。站台上,新到的钢锭正被卸下来,将通过铁路运往淄博的铁厂;远处的纺织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像一首永不停歇的生产交响曲。林辰知道,从津南到潍坊,从煤矿到纺织厂,一条完整的军事-经济体系己初步成型,而这,正是他们在乱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http://www.220book.com/book/WF1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写二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WF1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