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徐州外围拉锯战,钢甲洪流破曹庄
徐州城东北的曹庄镇,是通往主城区的最后一道屏障。这里驻有奉军一个加强团,团长是张宗昌的亲信刘黑七,此人最善构筑工事,将镇子周围的麦田挖成三道壕沟,壕沟后架着十二挺马克沁重机枪,镇中心的炮楼里还藏着两门日式山炮。更棘手的是,镇西头的天主教堂被改造成了临时指挥部,里面不仅有刘黑七的核心卫队,还有十余名法国籍军事顾问——他们是昨晚从徐州城赶来的,带着无线电设备,声称“监督侨民安全”,实则在协调城内炮火支援。
清晨五点:试探性进攻遇挫
我军三旅负责主攻曹庄镇。天刚蒙蒙亮,旅长就下令先以迫击炮进行覆盖射击,炮弹落在壕沟附近,溅起的泥土暂时遮住了机枪手的视线。一营士兵推着简易掩体(厚木板裹钢板)冲向第一道壕沟,刚到近前,就被侧面炮楼里的山炮轰得抬不起头——炮弹精准地落在掩体旁,木屑与钢板碎片飞溅,两名士兵被掀翻进壕沟。
“暂停进攻!”旅长在电台里喊停,“让炮营打掉那座炮楼!”
隐藏在镇外高地的“青威-2型”加农炮(淄博铁厂新产,口径75mm)立刻调整角度,三发炮弹连续命中炮楼底座,砖石结构轰然坍塌,山炮的轰鸣声戛然而止。但壕沟后的马克沁依旧喷吐火舌,子弹打在掩体上噼啪作响,冲锋的士兵只能趴在地上,与敌军僵持在百米之内。
教堂里,刘黑七正对着无线电咆哮:“法国顾问!你们的炮呢?再不开炮,老子就把你们绑在炮楼上!”
法国顾问勒梅尔捏着雪茄,慢条斯理地说:“刘团长,我们的职责是‘监督’,而非首接参战。除非侨民受到威胁。”他瞥了眼窗外我军的阵地,对副官说,“通知徐州领事馆,请求舰队炮击支援。”
中午十二点:装甲突击与防线松动
僵持到正午,我军的“秘密武器”终于到位——三辆“潍水-1型”轻型坦克(仿制雷诺FT-17,青岛兵工厂改进版,加装了37mm主炮)从侧翼树林里驶出,履带碾过麦田的声音让壕沟后的奉军慌了神。
“坦克!是坦克!”有士兵尖叫着往后退。
刘黑七从望远镜里看到坦克,脸都白了:“打!给我打坦克!”
马克沁的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只留下白痕,士兵们扛着炸药包想冲上去,却被坦克主炮轰得粉碎。第一辆坦克冲到壕沟边,主炮对着沟内一通扫射,随即碾过用钢板临时搭成的便桥,履带压垮了第二道壕沟的边缘,奉军的机枪阵地暴露在坦克炮口下。
“冲啊!”随着冲锋号响,三旅士兵跟着坦克突破第一道防线,跳进壕沟与奉军肉搏。马克沁机枪手被拖下枪座,刺刀与枪托碰撞的闷响混着喊杀声震耳欲聋。
教堂里,勒梅尔的无线电突然响起,是徐州领事馆的回复:“舰队接到命令,不得介入地面冲突,侨民己转移至城内。”勒梅尔脸色骤变,对刘黑七说:“我们要撤离了。”
“什么?!”刘黑七揪住他的衣领,“你们走了,老子怎么办?”
“抱歉,刘团长,这是命令。”法国顾问们收拾起电台,快步走出教堂,坐上汽车往徐州城逃去。
下午三点:巷战清剿与临时政府成立
失去炮火支援和法国顾问的“背书”,奉军士气一落千丈。我军坦克在镇内街道推进,主炮轰开顽抗的房屋,士兵们逐屋清剿。刘黑七带着卫队躲进教堂钟楼,用重机枪封锁楼梯,喊着“张宗昌大帅会来救我们的”。
三旅二营营长让人找来梯子,士兵们顺着钟楼外墙的排水管攀爬,接近楼顶时扔出几枚烟雾弹,趁着浓烟冲进钟楼。刘黑七还想开枪,被一名士兵扑上去按住手腕,枪托砸在他后脑勺上,彻底没了动静。
下午三点,曹庄镇的枪声渐渐平息。镇中心的空地上,临时政府的牌子很快挂了起来,镇长是当地一位读过书的老先生,他颤巍巍地握着笔,在布告上签下名字——“曹庄镇临时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组建曹庄自卫队,”三旅政委对老先生说,“从愿意投诚的奉军士兵里挑些老实人,再招些村民,我们派教官训练,负责镇上的治安。”
老先生连连点头:“好,好,我这就去挨家挨户说,让年轻人们来报名。”
镇外的麦田里,工兵连正在修复被炸毁的道路,远处的铁轨上,一列载着钢锭的火车缓缓驶过——那是从淄博运来的,要送到徐州城外新建的临时兵工厂。
当日统计:
- 新增基层政府团体1个(曹庄镇临时管理委员会)
- 总占领区土地面积达112800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的0.1175%,占世界土地的0.0226%
- 新增部队:曹庄自卫队300人(由投诚士兵与村民组成)
- 我军总兵力达47020人(注:此前统计含非战斗人员,本次修正为战斗编制,含新增自卫队)
- 军工进展:青岛兵工厂接到命令,本月再生产5辆“潍水-1型”坦克,用于后续徐州攻城战;曹庄镇的面粉厂被改造为粮站,纳入后勤体系。
夕阳下,士兵们帮着村民把被炸毁的农具抬去修配,镇口的铁匠铺重新升起炉火,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里,混着孩子们追逐坦克的笑声。
(http://www.220book.com/book/WF1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