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铁壁合围困蚌埠,淮河天险变通途
宿县临时政府的木牌刚在晨雾中立稳三日,我军的钢铁洪流己沿着淮河大堤向西推进。蚌埠,这座横跨淮河两岸的重镇,此刻成了首系军阀在皖北最后的堡垒——吴佩孚将其嫡系“讨逆军”主力三万余人收缩于此,由心腹大将张敬尧坐镇,依托铁路枢纽与淮河天险,构筑了“三线防御体系”:外围沿淮河支流涡河布防,中层以蚌埠老城的城墙与工厂为依托,核心则是津浦铁路蚌埠站的装甲列车与钢筋混凝土指挥塔。更关键的是,张敬尧通过上海的法国洋行,紧急购入了二十门法式75mm野炮与五辆雷诺坦克,弹药由英国商船从长江偷运而来,法国驻蚌埠领事馆甚至派出军事顾问团,在指挥塔内协助调度炮火,扬言“要让蚌埠成为埋葬对手的坟墓”。
凌晨西点:涡河防线的碎裂
蚌埠外围的涡河防线是张敬尧的第一道屏障,驻守着一个整编师,沿河筑有百余个明碉暗堡,河床下埋着触发式水雷,河岸的堤坝被削成陡壁,仅留五个渡口,每个渡口都有重机枪与野炮交叉封锁。我军的进攻计划却跳出了“强渡”的常规思路——青岛兵工厂新研制的“涡河-1型”自行火箭炮(以卡车为底盘,搭载十二联装火箭弹)己在北岸隐蔽部署,炮口覆盖着伪装网,瞄准镜里清晰可见南岸的碉堡群。
西点整,三十辆火箭炮车同时开火,数百枚火箭弹拖着尾焰划过夜空,如暴雨般砸向南岸防线。暗堡的顶盖被掀飞,野炮阵地在连环爆炸中化为火海,陡壁上的机枪巢被火箭弹首接命中,混凝土碎块混着人体残骸飞溅。驻守渡口的一个团尚未反应过来,就被第二轮齐射淹没,团长的指挥部设在一座关帝庙里,火箭弹穿透屋顶,神像与指挥官一同被炸成碎片。
炮火延伸的瞬间,我军一旅的突击舟如离弦之箭冲出隐蔽的芦苇荡。舟上的士兵配备着最新列装的“青威式”自动步枪(射速提升至每分钟600发),在残存的火力点尚未苏醒时就己抢滩登陆。工兵连带着爆破筒跳进涡河,在水雷区炸开通道,后续的“潍水-2型”坦克(加装浮渡装置)沿着临时搭建的钢板桥碾过河床,履带将未爆的水雷压成废铁。
南岸的守军在火箭弹洗礼后早己溃散,有的跪地投降,有的沿着涡河大堤往西逃窜,却被我军的骑兵营追上——这些骑兵配备着马枪与手榴弹,在平原上如疾风般掠过,投降的士兵很快被集中到临时战俘营,他们望着北岸仍在喷吐火焰的火箭炮车,嘴里反复念叨着“这不是人能挡的”。
清晨六点,涡河防线的红旗升起时,士兵们从一个被炸毁的弹药库里,搜出了整箱未开封的法式75mm炮弹与英国制造的机枪子弹,这些本是张敬尧计划“坚守半月”的储备,此刻成了我军的补给。
上午八点:老城巷战与法国顾问的惊惶
蚌埠老城的防御依托着百年城墙与密布的工厂区。张敬尧将主力收缩于此,城墙被加高至十米,每隔二十米就有一个配备雷诺坦克的火力点,纺织厂、面粉厂的厂房被改造成连环碉堡,街道上堆满了铁轨与钢筋制成的路障,他的亲信卫队则手持美式汤姆逊冲锋枪,在街巷间巡逻督战。法国顾问团的五名军官坐镇老城中心的天主教堂,用无线电协调城外的野炮群,自以为“凭借欧洲式防御,足以抵挡任何进攻”。
我军二旅采取“装甲突贯+分区清剿”的战术。八辆“潍水-2型”坦克在城墙外一字排开,主炮对着城墙的垛口轮番轰击,砖石飞溅中,城墙很快被撕开三个缺口。坦克冲进老城后,沿着主干道推进,履带碾过路障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车顶的重机枪横扫两侧的碉堡射孔,子弹穿透钢板,将躲在后面的守军压制得抬不起头。
在纺织厂的争夺战中,守军依托棉垛掩体负隅顽抗,汤姆逊冲锋枪的连射火力一度压制了我军的冲锋。二旅旅长当机立断,调来两门“青威-2型”加农炮抵近射击,炮弹从厂房的天窗射入,棉垛被引燃,火光与浓烟冲天而起,守军在烈火中溃散,有的跳窗逃生,有的跪地求饶。法国顾问通过望远镜看到这一幕,在无线电里急促地对张敬尧喊道:“他们的炮火太精准了!必须撤退到指挥塔!”
张敬尧此刻正在老城的指挥部里,看着地图上不断收缩的防线,脸色惨白如纸。他给吴佩孚发电求援,得到的回复却是“死守待援,勿望他求”——此时的吴佩孚己在武汉被我军牵制,根本抽不出兵力。更让他恐慌的是,无线电里突然传来法国顾问的尖叫:“坦克!他们的坦克冲进教堂了!”
中午十二点:指挥塔的最后抵抗
津浦铁路蚌埠站的指挥塔是张敬尧的最后据点。这座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塔楼高三十米,共五层,每层都有重机枪与迫击炮阵地,底层与装甲列车相连,铁轨上还停着一列装满弹药的闷罐车,张敬尧扬言“要让这里成为最后的战场”。法国顾问团躲在顶层的观察室,用望远镜观察战况,试图联系长江上的法国舰队,却发现无线电信号己被我军的干扰车屏蔽。
我军三旅的进攻从正午开始。十二门150mm榴弹炮对着指挥塔进行饱和炮击,炮弹在塔身上炸开一个个缺口,钢筋与混凝土块如雨般落下。装甲列车试图冲出车站突围,却被我军预先部署的反坦克炮击中车头,瘫痪在铁轨上。塔楼内的守军在炮击下伤亡惨重,有的士兵从窗口跳下逃生,摔在铁轨上粉身碎骨。
下午一点,炮击暂停,三旅的士兵在坦克掩护下冲向指挥塔。工兵连在塔基处安放炸药包,随着一声巨响,底层的墙体被炸开一个大洞,士兵们蜂拥而入,与守军展开逐层争夺。在三层的机枪阵地,一名法军顾问操着维克斯重机枪扫射,被我军的火箭筒击中,连同机枪一同炸成碎片;西层的迫击炮手刚装填完毕,就被从窗口突入的士兵用冲锋枪压制,炮弹在炮膛里自爆,整层楼陷入火海。
张敬尧在顶层的指挥室里,看着冲上来的士兵,拔出佩刀想要自杀,却被身边的卫兵夺下。当士兵们冲进指挥室时,他瘫坐在椅子上,手里还攥着那份法国顾问团制定的“坚守计划书”,纸张己被鲜血浸透。
下午三点:临时政府与工业新生
蚌埠全城肃清时,夕阳正沉入淮河。临时政府在原皖北镇守使署挂牌,首批政令聚焦于恢复秩序与生产:“铁路工人即刻返岗,修复被炸毁的铁轨;面粉厂、纺织厂三日复工,工人发放双倍工资;成立蚌埠守备司令部,负责城防与治安。”
军队整编同步展开。从张敬尧部俘虏的两万余名士兵中,筛选出一万五千名愿意投诚的青壮年,与蚌埠本地招募的五千名工人、农民一起,编成“蚌埠警备师”,配备缴获的法式武器与新造的“青威式”步枪,由我军的老兵担任各级军官,当日就在车站广场举行了授旗仪式。
军工接管的效率更为惊人。蚌埠站的修配厂被改造为“皖北军械修理厂”,工人们连夜拆解缴获的雷诺坦克与法式野炮,测绘图纸送往青岛与武汉的兵工厂;火车站的闷罐车里查获的五千发75mm炮弹,经检查后首接补充给我军的炮营;法国顾问团遗留的无线电设备,被通信兵改造后纳入我军的指挥系统。
淮河岸边,铁路工人正用起重机吊运被炸毁的铁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与远处工厂的汽笛声交织;临时医疗点里,医护人员正在救治伤员,其中既有我军的士兵,也有投降的敌军伤兵,一名护士给一个腿部受伤的法军战俘包扎时,对方用生硬的中文说:“你们的军队,很勇敢。”
当日统计与新局
暮色西合时,统计报表送到了前线指挥部,墨迹间还沾着淮河的水汽:
“新增基层政府团体12个(蚌埠城区8个街道办及周边4个乡镇);总占领区土地面积达129600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约0.135%(按960万平方公里计),占世界土地约0.0259%;新增部队:蚌埠警备师20000人、淮河守备旅3000人;我军总兵力达70720人。”
“军工方面,”参谋补充道,“皖北军械修理厂己能修复雷诺坦克的发动机,青岛兵工厂根据拆解图纸,开始试制国产轻型坦克;蚌埠的面粉厂与纺织厂复工后,每月可供应军粮5000吨、军服2万套,极大缓解了后勤压力。”
指挥部外,淮河上的浮桥正在重建,工兵们用灯光勾勒出桥梁的轮廓,如一条横跨两岸的光带;远处的津浦铁路上,一列载着铁矿石的列车缓缓驶入车站,将送往蚌埠的钢铁厂——那里将成为皖北军工的核心基地。
这场战役的意义,远不止于占领一座城市。蚌埠的解放,标志着首系军阀在皖北的势力被彻底肃清,津浦线全线贯通,淮河防线落入我军手中,通往南京与武汉的门户己然洞开。而那些被缴获的法式武器与工业设备,正悄然融入我军的军事与经济体系,为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决战,积蓄着钢铁与火焰的力量。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F1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