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乌秘卷
第十一章 异客
入秋后的平江古街染了层淡淡的桂香,“沈氏风水”的院角种了株金桂,细碎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被林小满扫成小小的花堆。沈砚之正教他画“护宅符”,笔尖刚落,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不似寻常街坊的熟稔,倒带着几分拘谨。
“请进。”沈砚之抬头,见门口站着个穿素色布裙的女子,二十出头的模样,手里抱着个锦盒,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头顶的生气薄得像层纱。
女子怯生生走进来,目光扫过院里的石敢当,又落在沈砚之手中的黄纸上,声音轻得像风:“您是沈砚之先生吗?我……我想请您看样东西。”
沈敬山从里屋出来,瞥了眼女子怀里的锦盒,眉头微蹙——盒缝里渗着一丝极淡的阴寒之气,却不同于柳玄风的煞气,更像是古墓里经年不散的沉疴。
“坐下说吧。”沈敬山递过一杯温水,“先暖暖身子,气弱则易招阴,你这模样,怕是被阴气缠了些时日。”
女子接过水杯,指尖微微发颤:“先生好眼力。”她打开锦盒,里面铺着暗红色的绒布,放着一枚巴掌大的玉佩,玉佩呈青黑色,雕着繁复的蟠螭纹,表面蒙着层雾状的白霜,触手冰凉。
“这玉佩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女子声音发紧,“上个月我整理老宅时找出来戴在身上,没过几日就开始做噩梦,总梦见黑漆漆的人影拉我的手,白天也浑身发冷,找了几个郎中都查不出毛病……”
沈砚之拿起玉佩,指尖刚碰到,就觉一股寒意顺着经脉往丹田钻,太虚剑在布包里微微发烫,似在预警。他按《青乌秘卷》的法门凝神观气,见玉佩上缠着一缕灰黑色的雾气,雾气里隐约有个蜷缩的人影,正发出微弱的啜泣。
“这不是普通的古玉,是‘养魂佩’。”沈敬山凑过来细看,指腹划过玉佩上的纹路,“纹路是前朝的‘镇魂纹’,但刻反了,成了‘锁魂纹’——这玉佩里锁着个孤魂,你戴久了,阳气被它吸走,自然气弱。”
女子吓得手一抖,水杯险些摔在地上:“那……那怎么办?它会不会害我?”
“它只是个被困住的孤魂,并无恶意,只是本能地吸阳气续命。”沈砚之将玉佩放回锦盒,“明日凌晨寅时,带它去城外的望河亭,那里对着东流的河水,是‘送魂’的吉地,我帮你把魂灵放出来。”
女子连连道谢,抱着锦盒匆匆离去,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林小满凑过来,作者“喜欢混血狼的龙三爷”推荐阅读《青乌秘卷》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盯着锦盒的背影好奇道:“沈爷爷,那孤魂是怎么被困进去的呀?”
“多半是当年玉佩的主人用邪术锁的,想借魂灵养玉,没想到最后弄巧成拙,连自己的后人都受了牵连。”沈敬山叹了口气,“风水一道,本是顺应天地,偏有人总想逆天取巧,最后只会引祸上身。”
次日寅时,天还未亮,望河亭的石阶上蒙着露水。沈砚之带着林小满等候,手里拿着黄纸、艾草和三炷清香。女子准时赶来,将锦盒放在亭中央的石桌上,脸色比昨日好了些。
“待会儿我烧符引魂,你别出声,跟着我念三遍‘魂归故里,莫再停留’。”沈砚之将艾草铺在玉佩下,点燃清香插在石阶缝里,黄纸画符的手稳如磐石——这是他第一次独立“送魂”,虽有《青乌秘卷》的法门可循,仍不敢大意。
符纸燃起淡蓝色的火苗,烟气袅袅升起,顺着望河亭的方向飘向河面。玉佩上的白霜渐渐融化,灰黑色的雾气从玉缝里渗出来,慢慢凝聚成个模糊的女子身影,正是雾气里的孤魂。她怯生生地站着,眼神茫然,看见东流的河水,突然微微颤抖。
“魂归故里,莫再停留。”沈砚之轻声念道,女子和林小满跟着重复,声音虽轻,却带着安抚的力量。
孤魂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朝着河水的方向深深一揖,随后化作一缕轻烟,顺着水流飘向远方,彻底消散在晨雾里。玉佩上的青黑色褪去大半,露出底下温润的玉色,阴寒之气也消失无踪。
“好了,”沈砚之收起工具,“玉佩洗干净后收起来,别再戴了,留作念想便是。”
女子千恩万谢,捧着玉佩离去。天己蒙蒙亮,望河亭的晨光渐起,林小满蹦蹦跳跳地追着露水玩,沈砚之望着东流的河水,手里的黄纸余温未散。
“第一次送魂,没慌神。”沈敬山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提着个食盒,“算过关了。”
沈砚之笑了,接过食盒——里面是刚买的热包子,还冒着热气。林小满跑回来,手里攥着片沾着露水的桂花瓣,递到沈砚之面前:“先生,你看,像不像符纸上的纹路?”
沈砚之接过花瓣,晨光透过花瓣的纹路,在掌心投下细碎的光斑。他忽然明白,《青乌秘卷》里的“正道”从不在惊天动地的大阵里,而在这一次次为普通人驱邪送魂的细碎时光里,在守护每一份安宁的坚持里。
三人沿着河边往回走,晨雾渐散,平江古街的轮廓在晨光中清晰起来。“沈氏风水”的方向,隐约传来街坊开门的声响,平凡而温暖的一天,又开始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WGL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