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乌秘卷
第二十一章 薪火传
秋分这天,平江古街来了个背着行囊的少年,约莫十五六岁,衣衫虽旧却洗得干净,手里捧着个磨得发亮的木盒,站在“沈氏风水”门口,犹豫了许久才敢敲门。
开门的是林小满,如今他己褪去稚气,眉眼间带着沉稳:“请问找谁?”
少年攥紧木盒,声音有些发颤:“我找沈砚之先生,我叫阿石,是祝融村阿木的表弟,三叔公让我来送样东西。”
沈砚之闻声走出屋,见阿石头顶的生气虽淡却稳,眼神清澈,便笑着招手:“进来坐,三叔公近来可好?”
阿石坐下后,小心翼翼打开木盒,里面是块巴掌大的墨玉,玉上刻着简化的“聚气阵”纹路,边缘还留着当年破阵时的裂痕:“三叔公说,这是地宫坍塌后他从碎石里捡的,说您懂这东西,让我送来给您,还说……还说想让我跟着您学本事,将来也能护着村里的人。”
沈砚之拿起墨玉,指尖抚过裂痕,当年破阵的场景历历在目。他看向阿石,见少年眼里满是期盼,又想起自己当年跟着爷爷学道的模样,笑着点头:“好,你若肯静下心学,我便教你。”
阿石激动得站起身,对着沈砚之深深鞠了一躬:“谢先生!我一定好好学!”
一旁的林小满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急,先从观气开始,先生当年可是罚我认了半个月的草木之气。”阿石立刻挺首腰板:“我不怕苦!”
沈敬山端着茶出来,瞥见墨玉,眼里泛起笑意:“这玉沾了破煞阵的正气,留着给阿石当入门信物正好。”他从怀里摸出枚桃木牌,上面刻着“正心”二字,“带在身上,能帮你稳住心神,初学道最忌心浮气躁。”
接下来的日子,“沈氏风水”的院里多了个忙碌的身影。阿石学东西格外认真,每日天不亮就起来练引气,傍晚跟着林小满去街坊家帮忙,哪怕只是扫院子、送草药,也做得一丝不苟。沈砚之教他画“护心符”时,他反复练习,首到指尖磨出茧子,画出的符纸能透出淡淡青光才肯休息。
这日,沈砚之带着林小满和阿石去城外的望仙观,苏衍正坐在廊下晒符纸,见三人来,笑着扬了扬手里的符谱:“刚整理出当年文始派的旧符谱,你们来得正好,一起看看。”
观后园的石桌上摊开着泛黄的符谱,苏衍指着其中一页道:“这‘唤灵符’不是用来招灵,是用来安抚孤魂,当年你太爷爷用它救下过被煞气缠上的孩童,关键不在符纹多精巧,在画符时的心意要诚。”
阿石凑过去细看,突然指着符谱角落的小字:“苏前辈,这上面写着‘符成于手,灵源于心’,是不是和先生教的‘正心诀’一个意思?”
苏衍愣了愣,随即大笑:“没错!这小子悟性高,比你先生当年强多了!”沈砚之笑着摇头,眼里却满是欣慰。
正说着,守观老道匆匆跑来:“苏道长,沈先生,山下的李家村闹邪祟,村民说夜里总听见哭声,鸡犬不宁!”
三人立刻动身,阿石主动背上布包,里面装着艾草、黄纸和桃木枝。刚到李家村,就听见村里传来狗吠,阿石突然指着村头的老井:“先生,井里有煞气,淡淡的灰色,还带着水汽!”
沈砚之点头——阿石的灵窍比林小满当年更敏锐。他走到井边,按《青乌秘卷》的法门观气,果然见井壁上贴着张残破的“引魂符”,符纸浸在水里,煞气顺着井水扩散,引得孤魂不安。
“是有人故意贴的符,想搅乱村里的气场。”沈砚之转头对阿石说,“你试试用‘静心符’安抚孤魂,我去取井里的符纸。”
阿石深吸一口气,掏出黄纸,回忆着沈砚之教的法门,凝神画符。他画得虽慢,却一笔一划都很认真,符纸点燃后,烟气缓缓飘向井口,井里的哭声竟渐渐小了。沈砚之趁机用桃木钩勾起符纸,扔进艾草堆里烧掉,井水瞬间恢复清澈。
村民们纷纷道谢,李村长捧着刚晒好的花生递过来:“多亏了沈先生和这两位小先生,不然我们真要被哭声逼疯了。”阿石捧着花生,脸上满是成就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护人”的意义。
回程的路上,夕阳染红了天际。阿石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手里把玩着桃木牌,林小满跟在后面,偶尔提醒他注意脚下。沈砚之望着两人的背影,想起爷爷当年教他的模样,又想起《青乌秘卷》里那些空白页上的感悟,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从不是把书卷藏在匣中,是把“正心”二字刻进后人心里,把守护的本事教给愿意担当的人。
回到“沈氏风水”时,院中的老槐树正飘着落叶。沈敬山坐在院里翻看着阿石的符纸,见上面透出淡淡青光,笑着点头:“不错,再过些时日,就能独当一面了。”
沈砚之走进屋,打开木盒,将新写的“正心诀”心得放进盒里,与《青乌秘卷》、旧符谱和桃木牌放在一起。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木盒里的物件泛着温润的光,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未完的故事——这段故事,关于正气,关于守护,关于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
院外的石敢当在月光下静静伫立,守护着这家小店,也守护着这份延续百年的初心。而《青乌秘卷》的新一页,才刚刚由阿石的笔尖,轻轻翻开。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青乌秘卷(http://www.220book.com/book/WGL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