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乌秘卷
第二十八章 向阳安魂
处理完溺魂煞的次日清晨,沈砚之带着林小满、阿石,还有主动赶来帮忙的张屠户,扛着铁锹往城外的向阳坡走。苏衍早己在坡上选好了位置,用白石灰画了个圈,旁边放着几束刚采的野菊花——按《青乌秘卷》的记载,孩童骸骨需葬在向阳、草木繁盛之地,再以鲜花安神,方能让小魂灵彻底安息。
“这地方好,阳光足,风也顺,小娃娃们在这里不会冷。”张屠户放下铁锹,指着周围的草地,“我小时候常来这儿放牛,夏天满坡都是花,热闹得很。”阿石蹲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将野菊花分成小束,每束都用红绳系好,说这样“看着喜庆,小魂灵会喜欢”。
沈砚之拿起铁锹,先在石灰圈中央挖了个深坑,又从布包里掏出桃木片,按东南西北西个方向插在坑边,桃木片上贴着提前画好的“安魂符”——桃木能镇煞,符纸能引路,这样既能挡住周围的阴邪,又能指引小魂灵找到安息之地。
林小满则从怀里摸出几个小小的布偶,是他昨晚连夜做的,布偶身上缝着“平安”二字,眼睛用的是红色的丝线,不再是引煞的黑丝:“先生说过,缠魂偶能引煞,那我做的平安偶,就能护着小魂灵。”他将布偶轻轻放进坑底,摆成一圈,像在守护着什么。
一切准备就绪,苏衍捧着裹着白布的骸骨,缓缓走进圈中。他动作轻柔,将骸骨小心地放进坑里,又用手将周围的土轻轻拢上去,嘴里念着《青乌秘卷》里的安魂咒:“尘归尘,土归土,阳光照,魂安处……”
沈砚之、林小满和阿石也跟着弯腰,一点点将土填进坑里,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张屠户站在一旁,默默点燃了一炷香,插在坟前,烟雾袅袅升起,混着野菊花的香气,在阳光下散成淡淡的白雾。
填完土,阿石将野菊花一束束插在坟头,林小满则把剩下的平安偶摆在坟边,沈砚之则在坟前立了块小木牌,上面没有名字,只刻着“向阳而生”西个字。“这样,小魂灵就知道,这里是温暖的地方,不会再被煞气缠上了。”他轻轻抚摸着木牌,语气格外温柔。
回程的路上,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张屠户突然说:“沈先生,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事,您尽管叫我,我有力气,能帮着挖坑、扛东西。”阿石也跟着点头:“我也能帮!我会画安魂符了,下次可以帮小魂灵画符引路。”
沈砚之笑着点头,心里突然想起《青乌秘卷》里的一句话:“术法终有尽,人心暖无边。”他原本以为,除煞安魂靠的是符咒与法门,可现在才明白,真正能让魂灵安息的,是这份小心翼翼的温柔,是众人齐心协力的守护,是哪怕素不相识,也愿意为陌生的小魂灵筑起一方温暖的心意。
回到平江古街时,街坊们早己在“沈氏风水”门口等候。王婶端来了刚煮好的红枣粥,说能“暖身子,去晦气”;李大爷则扛来了几块木板,说要帮着把店里漏雨的屋顶修一修;连村里的阿木也赶来了,说三叔公让他送些晒干的艾草,分给街坊们挂在门口,“能防煞,也能安神”。
沈砚之望着围在身边的街坊,手里捧着温热的红枣粥,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刚到平江时,这里还是个冷清的小街,街坊们对风水术法半信半疑;而现在,大家不仅愿意学辨煞、防煞的本事,还愿意为了彼此的安宁并肩出力,甚至为了几个陌生的小魂灵,一起跑到城外的山坡上填土、插花。
傍晚时分,沈砚之走进屋,打开木盒,将坟前的小木牌拓片放进《青乌秘卷》,又在空白页上写下:“安魂非独靠符,更赖人心之暖;守护非独凭术,更仗众人之诚。”月光透过窗棂照在书页上,“向阳而生”西个字的拓片泛着淡淡的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温柔与守护的故事。
林小满和阿石正在院里练习画安魂符,笔尖的朱砂在宣纸上晕开,画出一个个圆润的符纹。沈敬山坐在廊下,手里翻着旧符谱,嘴角带着笑意。院外的石敢当在月光下静静伫立,老槐树的叶子在风里轻轻晃动,整个平江古街,都浸在这份温暖而安宁的夜色里。
沈砚之知道,《青乌秘卷》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因为只要这份人心的温暖还在,这份守护的诚意还在,正道的传承就永远不会停下,而这平江古街的烟火气,也会永远温暖明亮。
喜欢混血狼的龙三爷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GL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