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乌秘卷
第二十七章 秋夜警铃
立秋后的第一个满月夜,平江古街格外安静,只有风吹过老槐树的沙沙声,和“沈氏风水”院里铜炉里松针燃烧的暖香。沈砚之正在灯下整理新抄录的符谱,林小满和阿石趴在桌边,比对着《青乌秘卷》里的“镇宅符”,讨论着笔锋转折的诀窍。
突然,街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铜铃声——是街坊们约定的警铃,只有遇到紧急邪祟时才会敲响。沈砚之立刻抓起太虚剑,林小满和阿石也慌忙起身,抓起桃木匕首和布包,三人快步冲出院门。
街尾的李大爷正举着铜铃,脸色惨白地往这边跑:“沈先生!快!我家后院的古井里冒黑烟,还传出小孩的哭声!”众人跟着李大爷往李家跑,刚到后院,就见古井上方飘着缕黑煞,井水泛着诡异的墨绿色,隐约能听见井底传来细碎的啜泣声。
“是‘溺魂煞’!”沈砚之蹲在井边,按《青乌秘卷》的法门观气,见煞气从井底的淤泥里冒出来,“有人把带煞的物件丢进井里,引着孤魂附在水上,专门勾人的心神。”
阿石突然指着井沿:“先生,这里有个布偶!”众人凑近一看,井沿上放着个褪色的布偶,眼睛处缝着黑丝线,正是之前见过的“缠魂偶”,偶身上还沾着井底的淤泥。
“肯定是漏网的余孽干的!”林小满攥紧桃木匕首,“他们知道我们教了街坊辨煞,就挑夜里大家放松的时候下手!”沈砚之点头,转身对李大爷说:“您赶紧去通知街坊,别靠近古井,也别听井底的哭声,我这就除煞。”
他从布包里掏出桃木钩、艾草和黄纸,先将艾草点燃,让烟气绕着井口转了一圈——艾草的阳气能暂时困住煞气,不让它扩散。随后,他让林小满和阿石举着桃木片守在井边,自己则将“破煞符”贴在桃木钩上,缓缓往井底放去。
刚放至一半,井底的哭声突然变得尖锐,一股黑煞顺着桃木钩往上爬,试图缠上沈砚之的手腕。“先生小心!”阿石立刻将手里的桃木片递过去,沈砚之接过桃木片,按“正心诀”凝神静气,丹田之气顺着手臂注入桃木片,青光闪过,黑煞瞬间被打散。
桃木钩继续往下放,终于勾到了个硬物——是个生锈的铁盒,盒上刻着阴阳双修派的图腾。沈砚之将铁盒往上拉,刚拉出井口,铁盒突然“砰”地炸开,里面的黑煞瞬间弥漫开来,井底的哭声也变得愈发凄厉。
“快用‘净气符’!”沈敬山的声音突然从院门口传来,他手里举着几张画好的符纸,快步走过来,“我听见警铃就赶过来了,这煞比想象中重!”众人立刻接过符纸点燃,符纸的青光与艾草的烟气交织,将黑煞层层围住,渐渐逼回井底。
沈砚之趁机将桃木钩再次伸入井底,这次勾出了一捆缠着黑布的骨头——是孩童的骸骨,正是溺魂煞的源头。“这些余孽竟用孩童骸骨引煞,太恶毒了!”苏衍也赶了过来,见状气得发抖,立刻掏出“安魂符”,贴在骸骨上,“得找个向阳的地方好好安葬,让这些小魂灵安息。”
处理完骸骨和铁盒的碎片,天己蒙蒙亮。李大爷端着热茶递过来,感激地说:“多亏了你们,不然这煞不知道要害多少人。昨晚我家小孙子差点被哭声引去井边,幸好我发现得早。”
街坊们也陆续赶来,围着沈砚之,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夜里的防备——张屠户说他按册子上的方法,在门口挂了艾草和桃木枝;王婶说她给家里人都带了护心符;连村里的阿木也托人捎信来,说村里的年轻人轮流守夜,按“辨煞”的方法巡查,没发现异常。
沈砚之望着围在身边的街坊,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刚抄录册子时,有人担心学不会,有人觉得派不上用场,可现在,大家不仅记住了辨煞的方法,还能在遇到危险时及时示警、互相帮忙——这正是他整理册子的初衷。
回到院里时,铜炉里的松针己经燃尽,只剩下淡淡的余温。沈砚之走进屋,打开木盒,将昨晚用过的“破煞符”残片放进《青乌秘卷》,又在空白页上写下:“一册传心,众志成城,邪祟再厉,不敌人心向正。”
林小满和阿石趴在桌边,己经困得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没画完的“护心符”。沈砚之轻轻为他们盖上薄毯,转身望向窗外——天边己经泛起鱼肚白,老槐树的叶子在晨光中泛着绿光,院外的石敢当在晨曦里,仿佛也染上了一层温暖的光。
他知道,只要这份“正心”能在每个人心里扎根,只要这份守护的默契能在街坊间传递,就算还有余孽作祟,也掀不起风浪。而《青乌秘卷》的故事,也会在这一次次的并肩守护里,写下更坚实、更温暖的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WGL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