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乌秘卷
第二十六章 纸上传心
入夏后的平江格外闷热,“沈氏风水”的院里却摆着两张长桌,晾满了刚抄录好的符谱与心法。沈砚之握着毛笔,在宣纸上工整写下“正心诀”三字,林小满和阿石则坐在一旁,仔细地将抄好的纸页装订成册,墨香混着汗水的气息,在风里漫开。
“先生,这是今天抄好的第三十本了!”阿石举起手里的册子,封面上用朱砂画了个小小的“正”字,“下午就能给张屠户和王婶送过去,他们昨天还来问啥时候能拿到呢。”
沈敬山端着解暑的绿豆汤走出来,笑着点头:“街坊们都盼着这些册子,尤其是村里的老人,总说想教孙辈认认符、辨辨煞,省得以后遇到事慌神。”他拿起一本册子翻看,里面除了基础符谱和心法,还画着简单的观气示意图——是林小满特意添的,怕不识字的人看不懂。
正说着,巷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祝融村的阿木,身后跟着几个村民,手里提着篮子,装着新摘的桃子和李子。“沈先生,我们来帮忙抄录!”阿木放下篮子,撸起袖子就去拿毛笔,“三叔公说,这些册子对村里也有用,让我们多抄些带回去,分给没读过书的乡亲。”
村民们纷纷上手,有的裁纸,有的研墨,有的帮着装订,原本安静的院子顿时热闹起来。有个擅长剪纸的大娘,还在册子封面剪了小桃木剑的图案,说这样“看着就有正气,能镇住邪祟”。
傍晚时分,第一批装订好的五十本册子全部完工。沈砚之带着林小满、阿石和阿木,挨家挨户送册子。走到王婶家时,她正坐在门口纳鞋底,见众人来,立刻放下针线迎上来:“可把你们盼来了!我家那小孙子,天天问啥时候能学画符保护奶奶呢。”
沈砚之翻开册子,指着“护心符”的图谱:“王婶,您看,这符画起来简单,只要心诚,就能有效果,让孩子跟着图练就行,有不懂的随时来问我。”王婶接过册子,小心翼翼地放进木盒里,又从屋里端出刚煮好的玉米,非要塞给众人。
走到张屠户家时,他正忙着收拾肉案,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青乌秘卷 见送来册子,立刻放下手里的刀:“沈先生,太谢谢了!上次山上来煞罴,我就想多学点本事,以后再遇到事,也能帮着护护街坊。”他翻到“辨煞”那一页,认真地问:“这上面说煞气有黑有灰,灰煞气是不是比黑煞气弱些?”沈砚之耐心解释,张屠户听得格外认真,还拿出纸笔做记号。
送完街坊的册子,众人又往各村赶。祝融村的三叔公早带着村民在村口等候,接过册子,他激动得手抖:“有了这些,村里的人就不用再怕邪祟了!我这就组织大家学,让年轻人都懂点护村的本事。”
回程的路上,夜色己深,月光洒在石板路上,映着众人的身影。阿石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手里拿着大娘剪的桃木剑剪纸,嘴里哼着新学的驱煞口诀。林小满跟在后面,和阿木讨论着下次要多抄些“安神符”的图谱,分给村里睡眠不好的老人。
沈砚之望着两人的背影,又想起白天抄录册子时,村民们忙碌的模样——有人不识字,就请识字的人念心法;有人手笨,就反复练习画最简单的护心符;连孩子们都拿着小树枝,在地上跟着画“正”字。他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少数人的坚守,是让“正心”的种子撒在每个人心里,让守护的本事变成大家都能掌握的技能。
回到“沈氏风水”时,院中的长桌上还留着几张没装订的纸页,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符和小画,是白天来帮忙的孩子们留下的。沈砚之拿起一张,上面画着个小人举着桃木剑,旁边写着“护家”二字,字迹虽稚嫩,却透着认真。
他走进屋,打开木盒,将这张纸页放进《青乌秘卷》里,与之前的心得、符谱放在一起。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木盒里的物件泛着柔和的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最强大的“秘术”,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守护自己、守护他人的勇气与能力;最珍贵的“秘卷”,是纸页间传递的心意,是人心深处那份不灭的正气。
院外的石敢当在月光下静静伫立,守护着这家小店,也守护着这份蔓延在平江街巷、山野村落里的温暖传承。而《青乌秘卷》的故事,还在这一张张纸页、一声声叮嘱、一个个认真学习的身影里,继续写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WGL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