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一章春归传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青乌秘卷 http://www.220book.com/book/WGLI/ 章节无错乱精修!
 

青乌秘卷

第三十一章 春归传艺

惊蛰过后,平江的冰雪彻底消融,院角的金桂冒出嫩绿的新芽,老槐树下的泥土里也钻出星星点点的草色。沈砚之刚教完阿石画“惊蛰符”——按《青乌秘卷》的说法,这符能驱散冬末残留的阴寒,护佑万物复苏,就见祝融村的阿木带着几个少年走进院,手里捧着新采的春笋和野菜。

“沈先生,三叔公让我们来跟您学本事!”阿木身后的少年们齐刷刷鞠躬,眼神里满是期待,“去年您教的辨煞法子,帮村里躲过了好几回小煞,我们也想多学些,以后能护着村里的人。”

沈砚之笑着点头,转头对林小满和阿石说:“你们俩也来当小先生,把基础的观气、画符法子教给他们。”林小满立刻挺首腰板,从布包里掏出自己整理的“观气笔记”——上面画着不同煞气的形态、颜色,还有简单的辨别口诀,是他这两年的心得;阿石则搬来桃木片和朱砂,要教大家做最基础的桃木护身符。

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分成了三个小圈子:沈砚之在石亭下教几个悟性高的少年画“惊蛰符”,讲解如何让正气顺着节气流转,让符咒更贴合自然之气;林小满带着人蹲在老槐树下,指着草叶上的露珠讲解“生气”与“煞气”的区别——露珠透亮、附着在长势好的草叶上,就是生气;若露珠浑浊、草叶发黄,周围大概率有煞气;阿石则在廊下教大家打磨桃木片,教他们在木片上刻简单的“正”字,说“哪怕刻得歪,只要心里想着护人,这桃木片就有正气”。

正午时分,沈敬山端着熬好的绿豆汤出来,见少年们学得认真,笑着打趣:“当年砚之学观气,还认错了三次煞气,你们比他当年强多了。”少年们听了都笑起来,学习的拘谨也少了大半,有不懂的地方也敢主动提问了。

其中一个叫阿禾的少年,指着远处的稻田问:“沈先生,青乌秘卷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青乌秘卷最新章节随便看!您看那片田的雾气,是生气还是煞气啊?”沈砚之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见稻田上方的雾气淡白透亮,还带着水汽的清新,笑着解释:“那是‘晨露气’,是好的生气,说明今年的稻子能长得好。要是雾气发黑、发臭,那才是煞气。”

阿禾似懂非懂地点头,掏出小本子记下来,本子上己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还有他画的煞气草图,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沈砚之看着那本笔记,突然想起自己刚学道时,也是这样不管走到哪都记笔记,把爷爷说的每句话都写下来——原来传承就是这样,从一本笔记、一个桃木片、一句口诀开始,慢慢在心里扎根。

傍晚时分,少年们要回村了,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自己做的桃木护身符、抄录的口诀,还有林小满送的“观气笔记”复印件。阿木握着沈砚之的手,感激地说:“先生,等我们学好了,就帮您在村里教更多人,让大家都懂些护村的本事。”

沈砚之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院里收拾工具的林小满和阿石——林小满正耐心地帮阿石修改符纸,指出他笔锋转折处的不足;阿石则在给桃木片系红绳,说要送给下次来学本事的少年。他突然觉得,自己不再是独自守护平江的人,林小满、阿石,还有这些来学本事的少年,都成了正道传承的一部分,成了守护这片土地的力量。

回到屋中,沈砚之打开木盒,将少年们写的笔记、画的符纸残片放进《青乌秘卷》,又在空白页上写下:“传承非独靠一人,是少年眼中的光,是手中的桃木片,是笔下的每一句口诀。春归万物生,正道亦生生不息。”

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木盒里的物件泛着温润的光,与院外的蛙鸣、虫鸣交织在一起,满是生机与希望。院外的石敢当在夜色里静静伫立,老槐树的新叶在风里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只要还有人愿意学、愿意传、愿意守,这份正气就永远不会消散,《青乌秘卷》的故事,也会永远写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WGL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青乌秘卷 http://www.220book.com/book/WGLI/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