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乌秘卷
第三十二章 雨巷护生
梅雨时节的平江,连阴雨下了整整三天,青石板路被泡得发亮,巷子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沈砚之刚把晾干的“祛湿符”收进木盒,就听见院外传来孩童的哭声,夹杂着大人的焦急呼喊。
“先生,是巷尾陈家的孩子!”林小满最先冲出去,回来时脸色发白,“陈家娃在巷口的老井边玩,掉进井边的暗沟里了!暗沟里的水又冷又急,陈婶快急疯了!”
沈砚之立刻抓起太虚剑和布包——暗沟是前朝修的排水道,常年不见光,积了不少阴寒之气,孩子泡在里面容易被煞气侵体。阿石也跟着跑出来,手里攥着刚做好的桃木护身符,嘴里念叨:“一定没事的,桃木符能护着娃。”
三人赶到巷口时,围了不少街坊,陈婶趴在暗沟边哭喊,暗沟里的水声“哗啦啦”响,隐约能听见孩子的啜泣声。张屠户正趴在沟边,试图用竹竿勾孩子的衣服,可沟壁湿滑,竹竿总打滑。
“让我来!”沈砚之趴在沟边,按《青乌秘卷》的法门凝神观气,见暗沟里的水泛着淡淡的灰气,孩子身上的生气正慢慢变弱。他掏出艾草点燃,扔向沟里——艾草的阳气能暂时驱散阴寒,又将桃木护身符系在竹竿上,慢慢往孩子身边递:“娃,别怕,抓住这个木牌,我拉你上来!”
沟里的孩子叫陈念,才六岁,吓得浑身发抖,听见沈砚之的声音,慢慢伸出手,抓住了桃木护身符。沈砚之趁机发力,张屠户和几个街坊也帮忙拉竹竿,终于把陈念从暗沟里拉了上来。
陈念浑身湿透,嘴唇发紫,冻得说不出话。沈砚之立刻将他抱进旁边的屋檐下,解开自己的外袍裹住他,又掏出“驱寒符”贴在他胸口。符纸燃起淡光,陈念的脸色渐渐好转,终于哭出了声:“娘……冷……”
陈婶扑过来抱住孩子,感激得首哭:“多亏了沈先生,不然我这娃就没了!”街坊们也纷纷附和,说刚才大家都慌了神,幸好沈砚之来得及时。
沈砚之却皱起眉头,指着暗沟口的石板:“这石板被人动过手脚,边缘的泥土是新的,还沾着点黑灰——是煞气的痕迹。”众人凑近一看,果然见石板缝隙里有黑灰,和之前遇到的邪祟留下的煞气一模一样。喜欢混血狼的龙三爷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又是那些余孽?”林小满攥紧拳头,“他们连孩子都不放过,太恶毒了!”沈敬山和苏衍也赶来了,苏衍蹲在暗沟边,用手指蘸了点黑灰闻了闻:“是‘浸魂煞’的残留,专门靠阴寒之气侵体,要是孩子在沟里多待一会儿,不仅会冻坏,魂灵还会被煞气缠上。”
沈砚之点头,转身对街坊们说:“大家帮忙把暗沟口的石板加固,再在周围撒些艾草和生石灰,我去巷子里转转,看看还有没有被动手脚的地方。”
接下来的半天,众人分头行动:张屠户带着几个街坊用水泥加固石板;王婶和李大爷给巷子里的每户人家送艾草;沈砚之、林小满和阿石则在巷子里巡查,发现有几处墙角的排水口也被人动过手脚,都沾着黑灰,他们一一用艾草和驱邪符处理干净。
傍晚时分,雨终于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下来,给湿漉漉的巷子镀上了层金边。陈婶带着陈念来道谢,手里提着刚煮好的姜汤,非要给每个人都端一碗:“这汤里加了红糖和生姜,能驱寒,你们都喝点暖暖身子。”
陈念怯生生地走到沈砚之面前,递过一张画着歪歪扭扭“正”字的纸:“先生,我画的符,谢谢你救了我。”沈砚之接过纸,心里暖暖的——这张纸虽然简陋,却比任何精致的符咒都更有力量,因为它藏着孩子最纯粹的感激,藏着最朴素的“守护”心意。
回到“沈氏风水”,沈砚之走进屋,打开木盒,将陈念画的“正”字纸、用过的驱寒符残片放进《青乌秘卷》,又在空白页上写下:“护生不分大小,是救落水孩童的一双手,是加固石板的一把水泥,是孩童笔下的一个‘正’字。正道在烟火里,在人心间,从未远离。”
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木盒里的物件泛着柔和的光,与院外的蛙鸣、虫鸣交织在一起。林小满和阿石正在院里整理今天用过的工具,沈敬山和苏衍坐在廊下喝茶,聊着巷子里的事。院外的石敢当在夜色里静静伫立,老槐树的叶子在风里轻轻晃动,整个平江古街,都浸在这份安宁与温暖里。
沈砚之知道,《青乌秘卷》的故事还会继续——它会写在雨巷里的每一块石板上,写在街坊们递来的每一碗姜汤里,写在孩子们笔下的每一个“正”字里,写在一代又一代人守护这片土地的行动里,永远鲜活,永远温暖。
(http://www.220book.com/book/WGL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