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朱雀大街,洒了三天前就备好的清水,两侧站满了百姓,连皇宫的琉璃瓦上,都系着红色的绸带 —— 这场 “御赐取经” 的仪式,办得比皇子大婚还热闹。可没人知道,这场热闹的背后,是佛界早就编好的 “剧本”,唐王是被推着走的 “演员”,唐僧是懵懂入局的 “傀儡”。
三日前,灵山派来的使者悄悄进了皇宫,给唐王递了份 “佛界承诺”:“若陛下派玄奘西行取经,佛界愿保大唐十年无灾无疫,还能让西域诸国不再犯边 —— 取经人带着大唐名号,传经时也会说‘大唐圣君支持’,让陛下的名声传扬三界。”
唐王捏着承诺,手指在纸边磨了半天 —— 他不是真信佛,是信 “无灾无疫”“西域不犯边”。大唐刚平定内乱,国库空虚,要是能借佛界的力稳住江山,让玄奘去取趟经,不过是举手之劳。更何况,“御赐取经” 能显他 “圣明”,让百官和百姓更服他 —— 这笔买卖,划算。
于是,唐王立刻下旨:封玄奘为 “御弟”,择吉日从长安出发,百官送行,百姓观礼,还要在城门口设 “敬酒台”,他要亲自为玄奘践行。旨意下得急,金山寺的住持接到消息时,赶紧给唐僧换上新僧袍,反复叮嘱:“陛下敬酒时,一定要说‘不取真经,誓不还朝’—— 这是佛祖的旨意,也是你的使命。”
唐僧捧着僧袍,心里满是激动 —— 他从小在寺庙长大,从没见过这等阵仗,只当是 “佛祖显灵”“陛下圣明”,却没多想,这 “使命” 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出发这天,天还没亮,唐僧就被请进了皇宫。佛界的使者早己等候在大殿,手里捧着两件宝物:一件是金灿灿的锦襕袈裟,绣着缠枝莲纹,看着华贵非凡;另一件是九环锡杖,杖身刻着梵文,环环相扣,碰一下就响。
“玄奘法师,这是佛祖赐你的宝物。” 使者把袈裟递过去,指尖悄悄在袈裟领口的莲花纹上按了一下 —— 那莲花纹里藏着佛界特制的 “定位符”,只要袈裟穿在唐僧身上,灵山的佛灯就能实时显示他的位置,连他身边有多少人、往哪个方向走,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袈裟能避邪,锡杖能驱妖,法师带着它们西行,定能平安抵达西天。” 使者笑着说,却没提 “袈裟能定位”,更没说 “锡杖只能驱没后台的小妖,遇到天庭或道教的妖,连碰都碰不得”。
唐僧接过袈裟和锡杖,感动得热泪盈眶,对着西方磕了三个头:“多谢佛祖恩赐!弟子定不负所托,取回真经!” 他小心翼翼地穿上袈裟,握着锡杖,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 却不知道,这两件 “宝物”,一件是监控他的 “枷锁”,一件是给他画饼的 “玩具”。
巳时三刻,仪式正式开始。唐僧骑着唐王赐的白马,从皇宫出发,百官跟在两侧,百姓们纷纷扔来鲜花和干果,嘴里喊着 “御弟一路平安”。唐王站在城门口的高台上,手里端着杯酒,等唐僧走到台前,才缓缓开口:“御弟,此去西天,路途遥远,若取不到真经,就别回长安了 —— 朕和百姓,等的是真经,不是空手而归的你。”
这话像块石头砸在唐僧心上,他手里的锡杖晃了晃,差点掉在地上。他原本以为,若是路上遇到危险,还能回长安再做打算,可唐王这句话,断了他所有退路。
“弟子…… 遵旨!” 唐僧跪下接酒,酒液入喉,又苦又辣,却只能强忍着咽下去。他没看见,唐王在他低头时,悄悄给佛界使者递了个眼神 —— 这句话,是使者前一晚特意叮嘱的,说 “只有断了退路,法师才会一心向西,不会半途而废”。
唐王心里也有自己的算计:若是唐僧真能取回真经,大唐能得佛界庇护;若是取不回,就说他 “辜负圣恩”,把责任推到他身上,自己也没损失。这杯酒,既是 “期许”,也是 “甩锅”。
仪式结束后,唐僧骑着白马,往西方走去。百姓们的欢呼声还在耳边,可他心里却沉甸甸的 —— 袈裟裹在身上,像有千斤重;锡杖握在手里,却觉得没什么力气。他不知道,灵山的佛灯前,观音正看着灯上跳动的光点,对迦叶说:“定位符己经激活,只要他不脱袈裟,咱们就能随时知道他的动向。”
迦叶笑着点头:“那锡杖也按您的吩咐设了限 —— 遇到没后台的小妖,能震退;遇到天庭或道教安排的妖,就会自动失灵,正好让那些‘有来头’的妖,试试取经队的成色。”
而长安城里,唐王看着唐僧远去的背影,对身边的太监说:“派个人跟着他,看看他走到哪了 —— 若是真能到西天,就按佛界说的办;若是半路折回来,就说他‘欺君罔上’,别让他进长安。”
唐僧还不知道自己被 “全方位监控”:佛界靠袈裟定位,唐王派人跟踪,连之前观音安排的 “暗线”(金山寺的小和尚,假装随唐僧同行,实则传信),都跟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他只觉得肩上的 “使命” 越来越重,却不知道,这 “使命” 从一开始,就是别人为他量身定做的 “枷锁”。
走了没半日,路边突然窜出只野狗,对着白马狂吠。唐僧慌了,赶紧举起九环锡杖 —— 锡杖刚碰到狗,就发出一阵清脆的环响,野狗吓得夹着尾巴跑了。唐僧松了口气,以为锡杖真能 “驱妖”,却没料到,若是换成天庭安排的 “有后台的妖”,这锡杖连响都不会响。
傍晚歇脚时,唐僧摸了摸身上的锦襕袈裟,觉得这是佛祖的 “庇佑”,却没发现,袈裟领口的莲花纹,正泛着极淡的金光 —— 那是定位符在向灵山传递消息:“玄奘己行至长安西郊三十里,身边有一随侍僧,无异常。”
灵山的观音收到消息,满意地闭上眼:“很好,让他慢慢走。等他到五行山,石猴就能加入了 —— 到时候,取经队才算真的‘齐’了。”
看官你瞧,这 “出发仪式” 哪是真的 “御赐荣耀”?是佛界借大唐名义给取经 “正名” 的阳谋:用唐王的权威压阵,让百姓觉得 “取经是大唐盛事”,佛界传经就有了 “官方背书”;锦襕袈裟是 “监控器”,把唐僧的动向攥在手里;九环锡杖是 “筛选器”,只保他不被小妖骚扰,却给有后台的妖留了 “出场口”;唐王的敬酒是 “断退路的刀”,逼唐僧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
唐僧以为自己是 “受天命、承君恩” 的取经人,其实是佛界手里的 “招牌”—— 他的袈裟、锡杖、御弟身份,全是佛界用来推进传经计划的 “工具”;唐王以为自己是 “利用佛界稳江山”,其实是被佛界借了 “大唐的名号”,成了传经的 “免费广告”。这场热闹的出发仪式,不过是把 “权力算计” 裹上了 “圣君庇佑、佛祖显灵” 的糖衣,甜了表面,苦了里子,而懵懂的唐僧,还在一步一步,朝着佛界定好的 “取经路” 走去。
西游的权力游戏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西游的权力游戏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H4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