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XX年X月X日 晨雾弥漫,林间静谧,唯闻清啼
取经之路,并非总是与凶煞异兽搏杀,亦不乏清雅奇遇。今日破晓时分,我们便在一片氤氲雾气中,聆听了一场天籁之音,见识了《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性喜清幽、其鸣如诵的奇鸟——文文。
我们宿于一片幽深的竹林边缘。天光未亮,林间弥漫着乳白色的薄雾,竹叶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万物尚在沉睡。我因需早起整理行装,便第一个醒来,正默默检查担子,忽闻一阵极其清越、仿佛能洗涤灵魂的鸟鸣声,自竹林深处传来。
那鸣声不同于以往所闻的任何禽鸟。它并非婉转歌唱,也非嘈杂啼叫,而是一种极其规律、富有韵律的短促音节,如同一位学识渊博的隐士,在晨雾中低吟着古老的篇章,字字清晰,意蕴悠长。声音不大,却穿透雾气,首抵心底,让人闻之精神一振,宿夜的疲惫仿佛都随之消散。更奇的是,那鸣声似乎并非杂乱无章,细听之下,竟隐约契合着某种天然的节律,仿佛在呼唤自身的名字——“文文……文文……”
师父也被这鸣声唤醒,他侧耳倾听片刻,脸上露出恬静的微笑,低声道:“《东山经》有载,‘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己痔’。然此音清奇脱俗,闻之忘忧,更似《中次九经》所提,其鸣自呼,声如吟诵之‘文文’鸟。能闻其音,涤荡心神,亦是缘分。”
大师兄翻了个身,嘟囔了一句:“什么鸟儿,一大早就这么文绉绉的……” 却也并未恼怒,反而又闭上了眼,猴脸上线条都柔和了些,似乎在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晨曲,那抓耳挠腮的躁动都平息了。
二师兄更是罕见地没有被吵醒的烦躁,他那标志性的、雷动九霄的鼾声不知何时停了,翻了个身,咂咂嘴,睡得反而更沉了,胖脸上带着一丝难得的、全无戒备的安详,仿佛那清越的鸟鸣驱散了他梦中关于高老庄或美食的纷扰思绪。
白龙马也静静伫立,不再焦躁地刨蹄,只是偶尔甩动一下尾巴,马首微侧,仿佛也在倾听。
那文文鸟的鸣声持续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不急不缓,如同一位耐心的导师,用声音梳理着这片竹林,也梳理着我们的心绪。随着天边泛起鱼肚白,竹林间的雾气开始缓缓流动、消散,那清越的鸣声也渐渐低落,最终归于寂静,仿佛它只为这破晓前的纯净时刻而歌,不愿沾染白日的喧嚣。我们始终未能得见其形,只将这洗涤心灵的清音,深深留存在记忆之中。
晨光彻底驱散薄雾,我们起身收拾行装。大师兄难得地没有催促,活动了一下筋骨,望着竹林深处,咂咂嘴道:“这鸟儿不错,比那些个咋咋呼呼、专会揭人短的扁毛畜生强多了!听得俺老孙心里头都静悄悄的。”
二师兄揉着惺忪睡眼醒来,破天荒地没有抱怨早起,反而摸了摸肚子,疑惑道:“怪了,今儿个醒来,心里头挺舒坦,连饿都忘了那么一星半点。”
师父含笑点头,目光扫过我们师徒几个明显比往日平和些的面容,道:“善哉。文文之音,清心宁神,润物无声。此乃天地自然之馈赠,非强求可得。望尔等能常忆此音,于纷扰途中,保有一分内心的宁静。”
我默默点头,将那清越的鸣声和此刻内心的平和一同珍藏。是啊,取经路上,并非只有妖魔鬼怪,亦有如此清雅脱俗的存在,以其独特的方式,赠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当晚宿营,我在笔记上郑重记下这未曾谋面,却赠予我们一片宁静的奇鸟:
文文鸟
· 形态:未见其形,据《山海经》记载,其状或与鹑鸟相似,有黑色纹路和赤色颈毛(注:此乃据古籍推测,本次未得验证)。
· 特性:性喜清幽,高洁脱俗,不现其身,只赠清音。
· 能力:其鸣声如其名,如吟诵般清越悠长,富含韵律。具有极强的涤荡心神、安抚情绪、驱散疲惫之奇效。闻之可令躁者静,忧者缓,堪称天然宁神妙音。
· 行为分析:似独爱破晓前最纯净的时刻,择清幽之地(如竹林)鸣叫,天色既明,便悄然而逝,不染尘嚣。
· 应对策略:若有机缘闻之,乃莫大福分。只需静心聆听,感受其宁神之效,万莫追寻打扰,以免惊走这自然的精灵。
· 备注:虽只闻其声,未睹其形,然其馈赠之宁静祥和,己然铭刻于心。为这充满艰险的取经路,增添了一抹不可或缺的清雅底色,证明天地之间,凶煞之外,亦有如此抚慰人心的力量。
合上笔记,篝火噼啪,心中却仍回荡着那晨雾中的清啼。今日之遇,无惊无险,唯有清音涤心。取经路,亦是修心路。还是挑行李省心,扁担不辨清音,却承载着这份由清音带来的内心安宁,继续默然前行。愿此心常静,能容万物清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WH4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