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一章:喘息之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二战斯大林格勒的生死系统 http://www.220book.com/book/WH8S/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十一章:喘息之机

【当前历史时间:1942年10月13日】

【距战役结束:111天】

【死亡次数:10】(渡河阶段死亡次数)

【状态:存活】

意识如同被轻柔的潮水托举,缓缓浮出黑暗的深渊。没有剧痛,没有撕裂感,没有冰冷的河水灌入肺部的灼烧,也没有炮弹冲击波震碎骨骼的恐怖轰鸣。只有一种深沉的、几乎令人落泪的疲惫,以及…一种陌生的、脆弱的平静。

伊万诺夫(这个名字如同刻在灵魂上的烙印)缓缓睁开双眼。首先感知到的,是声音——依旧是那些熟悉的、令人心悸的战场噪音:远处重炮的闷响,中距离机枪的咆哮,近处零星的步枪点射。但这一次,这些声音似乎…稍微遥远了一些?不再是紧贴着耳膜的死亡嘶吼。

紧接着,是气味。硝烟味、焦糊味、血腥味、汗臭味、粪便味…所有这些令人作呕的气息依旧存在,但似乎不再那么浓烈得令人窒息,仿佛被时间稀释了一丝,或是被某种…幸运的微风稍稍吹散。

触感和视觉回归。他发现自己依旧蜷缩在那个巨大的、半塌的锅炉房基础坑内。身下是冰冷潮湿的泥土,混杂着碎砖烂瓦。彻骨的寒意依旧穿透了他那件破旧的大衣。手中紧紧攥着那支莫辛纳甘步枪。他小心翼翼地抬起头。

瓦西里军士脸上那道疤痕依旧新鲜,但此刻正闭着眼睛,靠着沙包假寐,胸口随着呼吸微微起伏。卡尔波夫(那个SVT-40射手)在一旁小心翼翼地用匕首削着一小块黑面包。谢苗诺夫(机枪手)正在检查DP-27的弹盘。坑内其他几个幸存下来的士兵,有的在打盹,有的在发呆,有的在默默擦拭武器。没有人受伤,没有人呻吟。那个脸上有烧伤疤痕的老兵戈尔基坐在角落,眼神依旧阴郁,但少了前几次轮回中那种疯狂的赌性。

平静。一种极度脆弱、却真实存在的短暂平静。

伊万诺夫的心脏缓慢而沉重地跳动着。他…他活过了昨天?那个该死的、循环了无数次的、以德军精准迫击炮击告终的死亡轮回…被打破了?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带着数次死亡的痛苦烙印。他回忆起自己是如何在最后一次尝试中,没有首接反驳戈尔基的地窖计划,而是用一种更迂回的方式,向瓦西里军士强调了被德军观察员发现的巨大风险,从而成功说服军士取消了那次自杀式的行动。随后,他们加强了隐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暴露,硬生生扛过了德军狙击手和观察员的窥伺,没有给迫击炮提供明显的指引目标。

他们…熬过来了。

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冲击着伊万诺夫——那是一种混合着巨大 relief(解脱)、深深疲惫、以及一丝微弱却真实的成就感的复杂情绪。他第一次,凭借着自己用无数次死亡换来的经验和一点点谨慎的进言,成功地改变了一个微小的节点,避免了 immediate(即刻)的死亡。

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斯大林格勒没有安全可言。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喘息之机。

“醒了?”瓦西里军士没有睁眼,声音沙哑地开口,“感觉怎么样,伊万诺夫?”

“还…还好,军士同志。”伊万诺夫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清了清嗓子,“昨天…挺安静的。”

“安静?”瓦西里嗤笑一声,依旧没有睁眼,“那是德国佬在舔伤口,或者在憋更坏的主意。别掉以轻心。”他的语气虽然疲惫,却带着一种老兵的清醒。

这时,坑外传来一阵小心翼翼的脚步声和压低的人声。一个传令兵弯着腰,快速滑进坑内,脸上沾满泥污,气息急促。

“瓦西里军士!”传令兵敬了个礼,递过一张折叠的、脏兮兮的纸条,“连部命令!我们排立刻整编,并入三连二排的残部,统一由叶菲姆少尉指挥!接收新补充兵…五个人。半小时后,向‘红十月’工厂三号车间废墟方向移动,接替防御!这是新的防线草图!”

命令来了。他们这支伤亡惨重、几乎打光的残排,再次被拆散,像零件一样被安装到另一个受损的“机器”上,投入新的绞肉机。

瓦西里军士睁开眼,接过纸条,快速扫了一眼,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疲惫地叹了口气。“知道了。”他对传令兵挥挥手,然后转向坑内众人,声音不高却足以让每个人听见:“都听到了?收拾东西。检查武器弹药。我们挪窝了。”

没有欢呼,没有抱怨,只有一片死寂的沉默和更加沉重的疲惫。士兵们默默地开始行动,收拾着少得可怜的个人物品,检查着所剩无几的弹药。伊万诺夫也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莫辛纳甘,还有大概西十发子弹,两颗F-1手榴弹。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半小时后,他们这支只剩下八个人的残兵,汇合了另外五个同样面色惶恐、装备不全的新补充兵,在一个脸色苍白、眼神却异常锐利的年轻少尉——叶菲姆少尉的带领下,离开了这个他们坚守了不知多久、浸透了鲜血和绝望的锅炉房基础坑,踏入了更加深入工厂废墟的死亡迷宫。

新的防区位于一片被炸得面目全非的车间废墟里。巨大的机床翻倒扭曲,行吊车的钢梁断裂垂下,地面上满是碎砖、弹坑、金属碎片和难以辨认的工业废料。他们的任务是守住一段大约五十米长的废墟线,防止德军从侧翼渗透。

叶菲姆少尉显然是个经验丰富的军官,尽管年轻。他迅速分配了火力点,设置了观察哨,强调了交叉火力和隐蔽的重要性。伊万诺夫被分配到一个由半截混凝土承重墙和一堆扭曲的钢架构成的射击位,视野相对开阔,但也更容易暴露。

新的循环开始了。但不是死亡的循环,而是生存的循环——一种更加漫长、更加煎熬、在无尽危险中挣扎求存的循环。

炮击依旧,时而密集,时而零星。小规模的渗透和反渗透战斗几乎每小时都在发生。德军的狙击手和机枪手依旧致命。饥饿、寒冷、疲惫和疾病如同无形的敌人,不断消耗着他们的体力和意志。

但伊万诺夫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新兵了。十次渡河死亡和无数次城内轮回换来的经验,开始潜移默化地显现出来。

他总能找到最不起眼但最有效的掩护,总是能第一时间判断出炮弹的大致落点并做出反应,他的耳朵变得异常灵敏,能分辨出不同武器发射和子弹飞过的声音,他的眼睛总能敏锐地捕捉到远处废墟中不自然的移动或反光。他学会了如何最大限度地节省体能,如何在寒冷中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如何分配少得可怜的食物和饮水,甚至如何用最简陋的工具改善自己的射击位。

他依旧沉默寡言,尽量避免引起注意,但当叶菲姆少尉或瓦西里军士(他现在是排里的一个班长)询问看法时,他偶尔会提出一些极其谨慎、符合新兵身份但往往切中要害的建议,比如某个位置容易遭到侧射火力,或者建议夜间移动时利用某段排水沟。

他并没有变成超人,他依然恐惧,依然疲惫,依然目睹着死亡和伤痛——新的补充兵在第一次炮击中就炸没了半个身子;一个老兵在夜里站岗时被冷枪打死;一场小规模反击后,抬回来的伤员因为缺医少药在痛苦中死去…

但他活了下来。一天,两天…时间在废墟中缓慢而残酷地流逝。

【当前历史时间:1942年10月15日】

【距战役结束:109天】

【死亡次数:10】(未增加)

【状态:存活】

第十一章完

作者“文字的海洋”推荐阅读《我在二战斯大林格勒的生死系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WH8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二战斯大林格勒的生死系统 http://www.220book.com/book/WH8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